摘 要:近年全球來“黑天鵝”事件頻發,國際匯率波動劇烈,套期保值已成為涉及國際業務的相關企業規避商品國際價格變動和匯率波動風險的重要手段。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波動較大,而我國對國際原油依賴性大,如何利用套期保值來規避原油價格和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成為我國原油進口企業廣泛關注的問題。在我國,由于套期會計準則實施時間短,原油進口企業運用套期會計核算的方法尚不完善,因此關于原油進口企業套期會計實務問題涉及的較少,本文將概述此類企業套期會計方面面臨的挑戰并提出對應的方案。
關鍵詞:套期保值;套期會計;原油進口
一、套期會計概述
在一系列經濟危機過后,2014年7月,國際財務會計準則理事會(以下簡稱)證書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 9)取代之前的《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IAS39),并于2018年1月1日起生效。此項新準則細化了套期會計準則并增添了預期信用損失法,優化了衍生工具的會計處理,提升了套期會計適用性。與之相應,我國財政部印發了關于金融工具方面新企業會計準則來與國際會計準則保持趨同,例如財政部2006年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CAS24)和2017年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
套期保值的目的是利用套期工具來實現風險對沖,將企業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盡可能降到最低,套期會計的目標是在企業財務報表中反映主體因運用套期工具而而引起風險敞口帶來的財務影響。我國套期會計準則充分借鑒了國外經驗,但由于我國期貨市場起步較晚,發展尚未完善,所以套期會計實務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小覷。且原油進口企業在我國經濟領域占據重要席位,其對外業務繁多,它的套期會計處理更值得關注。
二、原油進口企業套期會計面臨的挑戰
(1)判斷是否運用套期會計
在原油進口企業的套期保值活動中,只有被套期項目與套期工具滿足套期關系時,才能使用套期會計進行會計核算。究竟何時才算滿足套期關系,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為保持趨同,對其使用范圍的要求比較嚴格,并且帶有很大程度主觀性。尤其是關于套期有效性的評估,要求其能夠可靠計量并持續評價。全球原油價格受各種因素影響,其走勢較難預測,對我國原油進口企業來說,難以持續評估套期工具的有效性。
(2)套期類型選擇
套期會計主要有公允價值套期和現金流量套期兩種類型,公允價值套期是套期工具對被套期項目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套期保值,被套期項目指的是已確認的資產或負債、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或其中可辨認的部分,現金流量套期是套期工具對被套期項目的現金流量變動風險套期保值,被套期項目一般是已確認的資產或負債、預期很可能發生的交易。
對于原油進口企業來說,為避免原油價格變動與國外企業簽訂的約定未來某一時期以固定價格交易的合同,屬于尚未確認的確認承諾,可采用公允價值套期的會計處理方法。若是因規避外匯風險簽訂的期匯合同,兩種套期會計處理方法都可采用。套期會計類型的選擇給了企業很大的自由裁量權,但也同時給企業帶來了選擇的困惑。
(3)套期工具減值
由于新套期準則采用預期信用損失法,這將要求原油進口企業的相關部門依據準則保存充分的數據,確保數據完整性和時效性來保障套期會計的核算的順利進行。這對原本業務量就很龐大,財務數據多的原油進口企業來說,其會計處理的工作量無疑是倍增。
三、原油進口企業套期會計的應對
(1)充分合理運用套期會計
我國對原油進口依賴性強,因此套期會計的合理使用對我國原油進口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在運用范圍上,企業可借鑒國外企業經驗,在充分理解我國套期會計準則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客觀而合理評估套期關系的有效性作為判斷是否使用套期會計的依據。我國原油進口企業應充分合理運用套期會計處理辦法,真實反映運用套期工具帶來的風險敞口的財務影響,以便于管理者科學合理做出經營決策。
(2)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套期會計類型
我國原油進口企業的套期工具大多采用期貨合約和期匯合約兩種,一般來說期貨合約運用公允價值套期的會計處理方法,而期匯合約可自由選擇。但需注意兩種會計處理方法對企業的利潤和所有者權益影響不同,公允價值套期的利得和損失直接計入損益,現金流量套期的利得和損失,在套期有效下計入資本公積,無效下計入當期損益。因此企業需就具體情況選擇,如需調整所有者權益,采用現金流量套期,如需調整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則采用公允價值套期核算方法。
(3)減值方面的應對
由于新準則對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的減值方面做了新的變化,因此對原油進口企業來說,數據的范圍、內容及質量方面要求應進一步提高,企業需保存更廣泛的基礎數據,不斷通過外部信息調整數據,持續對數據的質量評估。同時企業的前瞻性非常重要,綜合考慮過去事項、當前狀況及未來經濟情況預測未來原油價格走向和匯率變動趨勢對賬面價值合理調整。
四、結語
綜合考慮,套期工具是我國原油進口企業規避國際原油價和匯率風險的主要手段,與之相應的套期會計也應當值得重視。從原油進口企業角度來說,必須深入掌握風險策略,理解準則實施的意義,理清自身業務性質,最優選擇并運用套期會計以實現風險對沖效果,讓企業財務報告準確而真實的反映經營情況。
作者簡介:孫麗(1994-),女,漢族,安徽蕪湖人,研究生在讀,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郵編:650000,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