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國并購是提高企業競爭力與開拓國際市場的手段,針對并購交易公告日至宣布并購交易完成日這一過程的研究是現如今急需探討的問題。本文對海信電器并購TVS前后的財務指標進行分析比較,并闡述績效變化情況及原因。
關鍵詞:跨國并購;績效分析;海信并購
一、文獻綜述
關于跨國并購績效的研究結果主要為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跨國并購對并購方績效產生正影響。如Bruner(2002)發現超過一半的企業顯示正向并購績效。RobertReed(2011)認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事件公告日的市場績效是積極的。另一種認為我國企業跨國并購后績效不佳。且在現有的跨國并購績效研究文獻中,大多數學者針對跨國并購績效集中探討的是并購后階段績效,而對并購前階段交易成敗的問題鮮有學者研究。
二、并購過程與背景
東芝因激進投資陷入財務泥潭,不得不“瘦身續血”。2016年3月,東芝以537億日元將家電業務80.1%的股權轉讓給美的。2017年中,東芝出售旗下半導體業務公司(TMC),引發多方競購,最終于9月出售給貝恩集團為首的“Pangea”財團,交易總額達2萬億日元。
海信集團總裁、海信電器董事長劉洪新表示,收購后,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加快國際化進程。
2017年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布:海信將收購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簡稱TVS)95%的股權。至2018年9月初,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關于TVS公司股權的交割事宜已經全部完成。
三、財務績效評價
本文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的財務報表數據為基礎,計算得出海信電器在并購前后的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和同比營業利潤增長率,依此較為直觀得展現企業并購前后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的變化對比。
2018年各項能力指標與2017年對比可發現,自2017年11月合并雙方宣布并購事項后至2018年9月交割完畢,海信電器凈資產收益率較合并前有所下滑;營業利潤增長率出現較大波動,2018年9月與前期9月相比下跌明顯;資產負債率與周轉率基本持穩。18年三季度財務指標與并購前夕的17年9月財務指標相比明顯較差,可見海信電器與東芝映像的并購在并購前期產生了負的績效。
四、原因分析
1.并購前未對TVS進行合理估價。TVS公司的經營狀況并不理想,在收購之初,TVS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超過100%,納入合并范圍后將使本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水平相應上升,簡單測算資產負債率將從40.02%上升至46.52%。TVS公司在日本國內市場份額為14.8%,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位列日本市場行業第三。也就是說,東芝電視在全球大多數市場都是潰敗趨勢。自宣布交割至交割完畢,價格從原來的7.98億元變為3.55億元,價格變化超過一半,說明標的有些雞肋,也表明海信對收購的東芝電視業務能發揮多大價值不甚清楚。
2.并購前自身經營情況欠佳。海信的經營情況來看,收購TVS也存在著風險。2017年10月24日,海信電器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公司三季度凈利潤2.04億元,同比減少48.96%。而二季度海信電器凈利潤1.27億元,同比下跌39.2%;一季度凈利潤2.69億元,同比下跌49.4%。也就是說,海信電器凈利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下跌。
電視生產作為海信的主營業務,但海信至今仍然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電視的核心就是面板,而海信和TVS都并沒有自己的面板廠,因此缺乏核心競爭力。除此之外,海信還要面對如何處理與TCL和創維關系的棘手問題。
總之,通過計算和分析,可以發現,此次海信電器收購TVS95%股權的并購事項在并購前期沒有給海信帶來正面作用,而是產生了負的績效。
參考文獻
[1]陳冠宇.上市公司企業合并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J].經營與管理,2018(11):52-55.
[2]呂夢成.跨國并購績效影響因素研究文獻綜述[J].市場周刊,2018(11):26-28.
[3]陶然,胡恩華.基于EVA的跨國并購績效分析——以聯想集團并購[J].大陸橋視野,2018(10):76-78.
作者簡介:王木子(1998.07—),女,會計專碩,研究生,西安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