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承志
摘要:盈余管理產生的本質是企業各方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交鋒,作為公司運營核心的公司治理機制則是各方利益的協調者,因此,公司治理的健全和完善對于降低盈余管理發生頻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將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的167家上市公司為對象來研究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并根據有關的結論為我國治理盈余管理提供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盈余管理;利益相關者;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結構
一、引言
(1)研究背景和選題意義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國內外經濟形勢低垂,而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時期,資本市場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而盈余管理則是各方利益的中心。相對于國外發達的資本市場,國內資本市場起步較晚,相關的法律還不完善,且上市公司不夠獨立,公司治理結構也不完善,國外的結論在本土會“水土不月R”。因此我們必須在借鑒國外研究結果的基礎上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并進行必要的改善。其次可以發現內部治理中的缺陷規范治理機制。最后為證監會、審計、稅務等相關部門的監督提供方向。最近幾年信息類行業發展迅猛,尤其是“互聯網+”“物聯網”“無人零告”“共享經濟”更是傳遞出國家會更加重視互聯網及相關行業的發展。
(2)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文章采用的是規范分析和實證研究相融合的方法。在大量閱讀國內外有關文獻的基礎上,進行規范分析提出相關假設并建立模型。以我國信息類行業的167家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選取該行業所有上市公司14到16年的數據,實證分析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首先介紹了文章的研究背景選題意義。然后實證分析最后根據結論提出相關建議。
二、信息類上市公司內部治理對真實盈余管理影響實證研究
(1)假設
獨立董事制約企業的其它董事和高管層操控利潤,保證獨立董事獨立性十分重要。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制,但監事會有時不會盡職盡責行使自己的權利,任由高管層進行盈余管理,然而當監事會成員擁有公司股票時,監事為了使個人利益最大化會主動行使自己的監督權,防止高管層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傷害自身利益。監事持股對于促進監事主動監督公司日常經營活動抑制盈余管理行為的作用很大。高管層作為代理人了解公司很多私密內部信息,管理層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會進行盈余管理。其持股數量越多就越具有發言權,從而就越方便進行盈余操作。
H:獨立董事人數dependent監事會人數SP或監事持股數量SPW)和真實盈余管理REM水平負相關;管理層持股數量management與真實盈余管理水平正相關。
REM=a+b1*dependent+b2*SP+b3*SPW+b4*management+ci*controls+εt;
公司規模SIZE,LEV=負債總額/資產總額,現金資產比CA??傎Y產收益率ROA
(2)分析
一是通過描述性分析可知企業盈余管理的數量很大會嚴重影響資本市場經濟秩序。二是多元共線性分析:進行回歸分析前,先對這八個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以初步了解各變量間是否存在共線性問題,防止由于變量間的共線性問題影響回歸分析的結果。獨董人數,監事持股數量與真實盈余管理負相關;管理層持股數量與真實盈余管理正相關;資產收益率現金資產比公司規模與真實盈余管理負相關;資產負債率與真實盈余管理正相關。這些都與預期一致,但是監事會人數與預期相反,其實監事會人數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國內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結論。同時各個解釋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均小于0.5,所以基本上可以判定各個解釋變量不存在多重共線性。三是多元回歸分析:R^2=0.1313,說明模型的擬合優度較好,F(8,400)=7.56,PROB>F=0.0000,通過了F檢驗,表明回歸模型的整體顯著性較好。但是,監事會人數與真實盈余管理的相關系數為正,可能是由于監事會不僅沒有發揮監督作用,反而與大股東同流合污,因為監事會成員是由董事會提名,而且大股東在董事會中的話語權較大,這就會對監事會的獨立性產生很大的限制,使得監事會無法發揮監督作用,任由大股東和高管層操控利潤。
三、結論及建議
上述可知,本文假設與實證結果相符。相關建議:
(1)增加獨立董事人數:我們應該增加公司獨立董事的數量,使獨立董事能夠保持獨立性有效的行使自己的監督權。
(2)增強監事會的監督作用:增加監事人數提高監事會的監督作用并修改提名制度:任免成員建立完善的機制,充分考慮提名人員的專業性和對公司運營的了解程度。監事會任命可以類似于獨立董事的選聘制度引入第三方。
(3)減少管理層持股數量,建立有效的管理層激勵機制管理者和大股東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會要求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
參考文獻
[1]錢穎一.企業的治理結構改革和融資結構改革[J]經濟研究,1995(1):20-29.
[2]蔡春,朱榮等.真實盈余管理研究述評[J]經濟學動態,2011(12):125-130.
[3]謝繼蘊.公司治理與盈余管理:基于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9):67-69.
[4]黃文伴,李延喜.公司治理結構與盈余管理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0(6):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