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運芳
摘 要:內部控制作為事業單位內部管理自我約束的有效手段,在控制和防范風險、提高效率效果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體制與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入,如何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的治理結構、杜絕貪污腐敗、保障資金的安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不僅能保證有關法律法規及經濟管理規章的有效執行,促使行政事業單位各類活動合理合法,亦能規范財務管理,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可靠,國有資產安全完整、有效使用,避免或降低各種風險,使本單位按照既定方針政策有效管理。本文分析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政府的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相關財政法律法規不斷頒布與修訂,已形成較完善的現代財政體制、制度約束與管理平臺,極大規范了各單位內控制度,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行政單位財務規則》的頒布,統一了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的概念與內容,明確了各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與手段,并將內控指引滲透到單位層面及具體業務層面,用以指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實踐及發展。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行政事業單位也已初步具備了內部控制意識,認識到了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及意義,已初步構建了治理結構及機構設置。但目前其內部控制工作還存在以下問題。
(1)內控基礎薄弱,內部控制環境有待繼續優化
1.風險意識淡薄。行政事業單位缺乏風險意識,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由于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的問題,未嚴格執行“不相容崗位分離”的制度,在崗位設置中出現兼容多個崗位的現象。
2.行政事業單位部分人員的內部控制工作中尚停留在基于慣例而非各項規章制度的層面上,導致權利制衡機制尚不完善,內部控制執行不到位。行政事業單位經營管理方式比較落后,阻礙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一般人員對內控的了解程度不夠深入,甚至認為內控流程繁瑣、不方便業務開展及處理。
3.缺乏內控管理、業財融合的高端專業人才。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在現實工作中缺乏能將理論和實務有機結合的應用型人才,無法將現有管理制度業務流程和職責權限按照內控指引進行梳理,準確評估風險,采取內控措施,只能依靠財務和審計人員來完成內控建設,具有局限性,影響內控建設效果。
4.信息化平臺建設落后,信息管理方式及觀念落后。目前,多數行政事業單位還處在信息化建設的初級階段,信息系統開發缺乏總體設計,沒有覆蓋業務全流程,信息流被割斷,信息傳遞遲緩,甚至根本不能溝通,只是孤立的信息管理系統,各個單位業務之間很難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無法達到信息共享、業務流程優化的目的,這樣的信息孤島無法提高事業單位的整體內控效率。
5.內部控制監督不到位,外部審計、社會監督力量不足。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監督崗位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足,貫徹落實力度不到位,內部控制以基本預算管理為主,對預算的執行缺乏閉環管理,績效考核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導致內控缺乏約束力,內控獨立性和權威性得不到保障,為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帶來消極影響。內部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力度不夠,經濟責任審計未形成常態化的審計機制。同時,紀檢、監察等部門未形成有效聯動機制,導致監督作用難以發揮,違規風險加大,工作效率、效果有待提高。
(2)內部控制活動缺乏全面性,執行力度有待加強
1.內控未實現對行政事業單位整個業務流程、業務環節及各職能部門各個層面的全程覆蓋。部分事業單位管理者缺乏現代管理的理念和技術,存在著短期行為。各部門之間合作度不夠,易導致信息失真,決策失誤。
2.資產利用率低,采購招標、合同管理環節管理不到位,資產采購及處置易出現舞弊;預算與執行考核分離;部分事業單位的投資行為未經過盡職調查。
3.授權審批制度和定期點庫制度未得到嚴格貫徹落實。未嚴格執行授權審批及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和會簽制度;部分單位對單位各類資產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盤點清查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到位。
4.預算控制不到位,財務部門和其他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導致預算編制質量較低,,追加調整隨意無序,執行力差,決策程序不到位,缺乏預算分析機制,剛性約束不夠。
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政策建議
(1)增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思想意識,營造良好控制環境
1.對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及內控人員進行思想和意識的強化教育,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單位負責人必須以身作則,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加強對負責人的年度考核、培訓學習、監管反饋,使其意識到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對提升單位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2.對內控人員進行定期業務培訓,使其不斷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掌握新的專業知識技能,不斷提高管理能力、業務素質,培養出高素質的內控人才。通過內控制度建設,將本單位的資源不斷優化,讓從事內控的專業人才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學習、自我積累、探索創新,不斷提升個人業務能力,從而提升單位的內控管理水平。也可以聘請中介機構對本單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通過溝通交流、學習來鍛煉提高。
3.注重內控結果運用,建立一套科學的內控考評體系,形成激勵機制。將內控審計結果作為相關責任人的崗位晉升、薪資、福利待遇調整的重要依據,以此提高對內控的責任意識,提高工作主動性,從而保證內部控制的嚴肅性,增加公平感,強化約束力。
(2)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法律建設
目前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規范僅有《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其雖對內控的目標、方法、實施程序與控制活動等做出初步規定,但仍需要結合各行政事業單位具體工作不斷完善內控配套細則,制定全面完善的、系統細化的內部控制法律法規制度配套體系,確保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流程、方法、內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體系建設
1.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的具體業務特點,完善推進本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實現內部控制的系統性、完整性。重新梳理單位各項業務、組織結構業務流程,明確關鍵控制崗位,確保不相容崗位相分離,以此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管理效率。同時,根據本單位管理的需求與特點制定適合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2.加強風險評估與控制,進一步完善全面預算、內部授權審批、財務收支、采購管理等各類業務規章制度,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強化全面預算約束,控制好編制、批復、執行環節,將全面預算管理貫穿行政事業單位活動的全過程。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可行性及執行的“剛性”原則,對確因特殊原因需要調整的,須嚴格執行預算調整程序,加強預算執行分析機制;堅決杜絕私設“小金庫”的現象;嚴格執行采購制度,確保在采購業務中不相容崗位相分離;根據年度工作計劃,編制年度采購預算,并嚴格執行。
3.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評價與監督機制,加強審計力度,同時引入內外部的監督力量,作為內部審計的補充。
(4)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信息化建設
充分發揮信息化手段在內控工作中的作用。不斷加大信息化內部控制方面的投入,更新軟件硬件設備,在建設上要適應新形勢、新技術的需要。建立完整、成熟的信息化內控機制,形成一個高度集成的、有效率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共享,使用適合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特點的信息辦公軟件,實現各類數據的實時傳輸與共享、高度集成,推動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系統的有機結合,用技術手段對內控執行、流程進行主動監督、控制,減少差錯及舞弊的發生。構建適合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統,保障些事業單位對信息化特殊要求,確保網絡環境的安全性。
(5)加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內、外部監督力度
認真開展內控制度執行情況的專項檢查,保障內控制度得到嚴格、規范運行。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的構建,確保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如成立專業審計小組對轄內各行政事業單位獨立開展審計檢查。行政事業單位應嚴格執行信息公開制度,接收廣泛監督,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形成閉環的責任體制,有效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意識、內部控制執行力度,從而改善內部控制效果。
三、結束語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其必須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在設計內部控制體系時,要嚴格遵守內部控制設計的基本原則,重視內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優化內部控制管理,立足于本單位實際經營與管理情況,并切實采取相應措施,保障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以保證內部控制能夠涵蓋到單位管理中的各個環節,使內部管理運行更加規范。
參考文獻
[1]李晶晶.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之思考[J]會計之友,2014(06):27-29.
[2]孫愛軍.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的現狀及對策建議[J]經貿實踐,2017(05):182.
[3]何石橋.試析行政事業單位在信息化態勢下加強內部控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