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社會要求企業披露越來越多有關企業社會責任(CSR)的信息,CSR信息披露隨之也成為了全球企業關注的主流話題。文章對全球領先企業在國別表現、行業表現、披露標準和第三方鑒證等四個方面的CSR信息披露現狀進行了分析并與中國企業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中國企業CSR信息披露情況整體良好,但是信息質量與可靠性有待提高,需增強第三方鑒證、建立披露標準體系并重視報告的整合性,從而提高CSR信息的溝通質量與可靠性。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CSR)信息披露;國際比較
一、引言
自上世紀四十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發展不平衡,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不斷加大,企業社會責任運動開始逐漸興起。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主張,作為社會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既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目標的同時,也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侯文哲和吳迪,2010)。進入21世紀,CSR概念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得到了空前提升,人們對CSR信息披露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企業也面臨越來越大的CSR壓力。CSR報告是企業非財務信息披露的重要載體,是企業與利益相關方溝通的重要橋梁(張鮮華,2013)。但CSR并非是一個統一的概念,不同的地理背景及宏觀環境對CSR的認知和履行也不盡相同。
本文采用的全球企業CSR披露狀況數據,來源于畢馬威發布的《全球企業社會責任調查報告2017》(簡稱“畢馬威2017”報告)。自2011年以來,畢馬威每兩年進行一次全球調研,旨在分析全球CSR報告的現狀及最新趨勢。“畢馬威2017”報告是目前為止范圍最廣的一次報告。此次調研樣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來自于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100強企業(簡稱N100),共計4900家;另一部分來自《財富》世界500強(2016)中的250強企業(簡稱G250),信息采集期間是2016年中期至2017年中期。與此同時,本文還采用了《金蜜蜂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2017》(簡稱“金蜜蜂2017報告”)中的相關信息和數據。“金蜜蜂2017報告”是在責揚天下(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支持下,由《WTO經濟導刊》就中國CSR報告整體發展狀況發布的第九次研究報告,研究對象為2017年1月1日—10月31日在中國大陸發布的1472份CSR報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中國CSR報告的發展現狀與趨勢。下文將從國別表現、行業表現、披露標準、第三方鑒證等四個方面,對全球領先企業與中國企業CSR信息披露現狀進行比較分析。
二、比較和分析
(1)國別表現
從全球來看,CSR信息總體披露情況良好:近年來,G250企業披露率較為穩定,而N100披露率呈現上升趨勢,繼續緊隨G250企業其后:2017年G250的披露率為93%,較兩年前提高了1%;N100則從73%上升到75%,較2015年提高了2%。從國別來看,在N100的表現中,位居榜首的是英國、日本和印度,均已達到99%;馬來西亞次之(97%);丹麥以94%的位居第三。
“金蜜蜂2017報告”的數據顯示:從2015年開始,我國企業發布的CSR報告數量穩定在1500份左右,其中,截止到2017年,連續發布報告5 年及以上的報告數量達到了803份,占比56.04%。但首次發布CSR報告的企業數量為184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7.42%。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CSR信息披露在全球范圍內已逐漸成為基本的商業規則,披露CSR報告已成為全球企業的行業慣例。
(2)行業表現
從行業角度來看,2017年各行業60%以上的企業都發布了CSR報告,這是畢馬威自1993年開展此類調查以來取得的“最好成績”。與前幾次調查結果類似,CSR信息披露率較高的行業往往是對環境和社會影響較大的行業:石油天然氣(81%)、化工(81%),以及礦業(80%)。在2015年的畢馬威調查中曾發現,醫療保健、交通與休閑、工業、制造業與金屬行業以及零售業是四個CSR信息披露率比較低的行業。
2017年,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在列的13個行業均不同程度地披露了CSR信息。其中,制造業是CSR報告的發布主體,以45.48%的披露率占據榜首,其次為金融保險業(9.26%),信息技術業位居第三,披露率達到了8.51%,在列的各個行業之間差異比較明顯。
綜上所述,在全球4900家N100企業中,對社會和環境影響較大的行業在CSR信息披露方面表現良好,它們以較高的CSR信息披露率向利益相關方做出了減少對環境和社會不利影響的承諾。而中國企業尚未呈現出類似的披露規律。
(3)披露標準
到目前為止,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RI)仍是最常用的CSR報告框架。大部分N100企業(74%)和G250企業(89%)都在報告中使用某種指引或框架,其中GRI框架最為常見,分別達到了N100企業中的63%和G250企業中的75%。由此可見,GRI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CSR信息披露標準。
與全球狀況不同,2017年,披露CSR報告的中國企業遵循了多種披露標準。其中,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RI)也是企業參考最多的信息披露依據,占比21.21%。同時,以中國社科院(CASS-CSR 3.0)作為披露標準的占20.31%,還有18.91%和13.82%的企業分別參考了上交所指引和深交所指引。除此之外,作為CSR信息披露依據的還有《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國家標準以及所在行業指引等等。但占比達4.82%的企業沒有特別注明所參考的標準。
中國企業在CSR信息披露方面遵循的標準達十幾種之多,這必然導致企業在CSR信息的披露內容和格式上的差異,并最終影響到企業之間和行業之間CSR信息的可比性。
(4)第三方鑒證
自2005年以來,對CSR報告進行第三方鑒證的企業數量在逐年增加。不過,對G250企業來說,鑒證CSR信息早已成為普遍遵守的慣例,2017年三分之二以上(67%)的G250企業均進行了鑒證。相比之下,N100企業的鑒證率相對較低(目前為45%)。此外,“畢馬威2017”報告的數據顯示,CSR披露率高的國家和地區,其鑒證率增長也較快。
在我國,盡管近9成的企業能夠采用中立、客觀的語言介紹自身的年度履責實踐,但是經CSR專家評審以及第三方審驗的報告還較少,僅有10.53%。不過,有利益相關方評價的報告數量占比相對較高,達到了42.26%。這說明,企業重視報告與相關方的溝通作用,關注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和看法。相比之下,國有企業和外資及港澳臺企業的報告可信性指數要高一些。
三、結論與啟示
畢馬威每隔兩年對全球各國CSR信息披露進行的比較和分析,可以說是對全球CSR信息披露現狀和趨勢最全面的概括。與全球企業CSR信息披露狀況相對比,中國企業雖已實施了相應的披露流程和系統,但與全球領先企業之間在CSR信息披露質量、披露標準第三方鑒證率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根據這些披露領域的差異可以得出對于改善我國企業CSR信息披露實踐的啟示:首先,CSR信息披露在全球范圍內已經逐漸成為基本的商業規則的今天,中國企業應當采取相應措施,不斷提高CSR信息的質量與可靠性。其次,曾經CSR信息被列入“非財務”信息范疇,被視為無關緊要的信息。如今,將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進行整合,已漸成趨勢。第三,第三方鑒證是CSR質量和可靠性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徑;最后,一套標準的CSR信息披露體系是提升CSR信息可比性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侯文哲,吳迪.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國際比較與思考[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96-99.
[2]楊亞娥,劉建紅.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分析[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02):78-81.
[3]張鮮華.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的國際比較[J].商業時代,2013(27):100-101.
[4]責揚天下(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金蜜蜂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2017[EB/OL],http://csr-china.net/ FILES/CSRREPORT2017,2017-12-01/2018-8-10.
作者簡介:孫雪娜(1994—),女,漢,河南新鄉,研究生在讀,蘭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成本與管理會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