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露

摘 要:以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大學生為調查樣本,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和訪談法,運用logistic方法,對新疆大學生進入基層就業問題展開研究。從個人、家庭、社會等層面,提出了鼓勵大學生自覺進入基層就業的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大學生;基層就業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1-0055-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長久以來,我國二元制城鄉結構差異,導致城市經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而農村矛盾越發突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鄉村振興”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城市化進程中,鄉村振興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議題。鄉村問題的根本性解決,在于“人才振興”能否實現[1]。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大學畢業生到鄉村基層工作和創業成為必然選擇。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選取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共發放280份調查問卷。收回真實有效問卷258份,問卷填寫有效率達到92.14%。
1.2 研究方法
2 實證結果分析
2.1 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
在接受調查的258個調查樣本中,46%的被調查者(118人)想進入地級市工作。他們認為地級市房價較低且工作機會相對較多。19%的被調查者(49人)有意愿進入省會城市工作。1.55%的被調查者有意愿去鄉鎮(村)工作,理由是離家近、就業容易等。
從就業類型來看,大多數被調查者有意愿進入國有企業、外資和合資企業工作,人數為125人,占比達48.45%。有意愿進入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人數為60人,占比為23.26%。有意愿自我創業的人數為61人,占比為23.64%。其他占4.65%。
2.2 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影響因素分析
2.2.1 個人因素
年齡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說明隨著年齡增長,大學生進入基層就業的意愿不斷增強。
性別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說明男性大學生進入基層就業的意愿更為強烈。
年級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說明年級越高的學生,進入基層就業的意愿更為顯著。
班級干部變量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說明班級干部經歷能夠顯著提高大學生進入基層就業的意愿,促進大學生進入基層組織工作[4]。
專業性質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說明理工科學生更傾向與基層工作。
獨生子女變量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負相關。獨生子女大學生進入基層工作的意愿顯著降低。
男女穩定感情關系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說明穩定的男女朋友關系能夠顯著促進大學生進入基層就業。
2.2.2 家庭因素
父母年齡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并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父母年齡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不存在顯著關系。
父親教育程度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父親所受到教育程度越高,子女進入基層就業意愿越高。
父母工作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負相關。說明父母工作單位是政府、事業單位或公職單位,子女進入基層就業的工作意愿越低。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父母能夠支配的社會資本及社會關系網絡可以幫助該類大學生快速找到工作[5]。
家庭收入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負相關。說明家庭經濟條件越好,越不愿意進入基層就業。納入家庭區域因素考察發現,相比來自基層大學生,來自省會城市的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更低。
2.2.3 社會環境因素
工作報酬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說明工作帶來的物質收入越高,大學生進入基層就業的意愿就更強。
發揮專業特長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1%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說明基層能夠讓大學生充分施展個人才華,大學生是愿意進入基層就業的。
工作未來預期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說明基層工作能夠帶給大學生很高的未來預期,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意愿會增強。
就業環境中政策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1%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說明國家政策在大學生基層就業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專業技能滿足工作所需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在1%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說明專業技能對大學生進入基層就業發揮重要作用。
為了進一步控制工作因素、就業環境、工作難易程度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之間存在關系的穩健性,納入了是否繼續深造變量進入回歸。發現繼續深造在5%的置信區間上,呈顯著正相關,且工作因素、就業環境、工作難易與大學生基層就業變量存在顯著正相關作用。
3 結論與啟示
目前,在大學生群體中未能形成服務基層的就業意識,缺乏提升自我、鍛煉人生的職業選擇。在接受調查的258個調查對象中,46%的被調查者認為地級市房價較低、工作機會相對較多,有意愿進入地級市工作;19%的調查樣本量想進入省會城市工作。
大學生個體特征、家庭、社會因素對大學生基層就業選擇產生顯著影響。年齡、班級干部經歷、生源地、男女朋友感情等特征變量,對大學生進入基層就業意愿起到顯著作用。父母與祖輩工作性質對大學生基層意愿產生顯著影響,可以看出上一代積累的社會資本及社會網絡關系在后代子女就業意愿中發揮顯著作用。社會因素中,工作報酬、專業性、工作前景、就業政策等變量與大學生基層就業存在顯著相關性[6-8]。
長期以來的二元制度導致城市和鄉村經濟差距越來越大,是大學生不愿進入基層工作的主要原因。振興鄉村經濟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重要對策。抓住新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將資源優勢轉化基層經濟優勢。應加快鄉鎮企業發展,尤其是加快發展對本地就業貢獻大的紡織、手工業、農產品加工等類型的生產企業。
落實工作補貼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嘗試建立鄉村基層定向培養大學生制度,減輕貧困大學生經濟壓力。加強社會輿論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正確引導和宣傳,改善大學生家庭對鄉村發展的落后認知,引導大學生投身基層。
基層用人機構應進一步完善管理規范,營造良好的人事環境,提高大學生進入基層工作的薪資待遇,創造美好職業前景和晉升渠道。
研究發現,個體特征在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上產生顯著影響。個人心理認知成為影響大學生基層就業的關鍵因素。大學生應明確個人成長定位與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之間的關系,服務大局、成就自我,將進入基層工作當作一項光榮任務。
參考文獻:
[1]楊釙,程飛.教育、行業分割與性別收入差異——基于中國大學生就業調查的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2,10(3):95-113.
[2]Barozet E.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J]. Revista De Ciencia Política,2002,22(2):131-133.
[3]Trow M. The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1972,18(1):61-84.
[4]田雄,朱考金.農村大學生就業行為與社會結構關系研究——以南京市十所高校調查為例[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8(4):101-104.
[5]吳燕華.農村貧困大學生“心理弱勢”成因和影響及解決對策分析[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7.
[6]何玉芬.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項目實施現狀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1):108-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