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石丹
摘 要:近年來政府高度關注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建設。以山東省青州市沈家莊村為調研對象,調研其在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以沈家莊村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阻礙為切入點,提出了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城鎮化;沈家莊村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1-0069-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的“新”主要體現在人的城鎮化方面。2016年,習近平主席對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型城鎮化建設“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
1 沈家莊村概況
沈家莊村地處東經118.48°,北緯36.64°,位于青州城南5 km處,土地總面積169.43 hm2,其中村莊14.04 hm2,未成林11.87 hm2,裸露地5.99 hm2,防護林2.95 hm2,耕地116.7 hm2,工礦用地1.39 hm2,果園9.37 hm2,道路1.63 hm2,梯田間隙5.47 hm2。
沈家莊村共有300戶村民,總人口約1 000人。民族有漢、回、傣、蒙古、苗族等,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截止2014年底,沈家莊村村民(18~59周歲)各類職業在勞動適齡人口共685人,各職業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2 沈家莊村新農村建設現狀
2.1 黨組織建設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2013年6月開始,到2014年9月基本結束。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科學規劃,一開始就確立了高標準?,F在沈家莊村有黨員34名。其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9名,中專1名,初中24名,黨員文化程度有所提高。
2.2 基礎設施建設
以前,沈家莊村交通十分不便,村內僅有一條大街且坑洼不平、碎石遍地。村民進城只有一條寬度1 m左右的小路,基本全靠步行?,F在,沈家莊村道路四通八達,人行道、綠化帶整齊美觀。沈家莊村機動車輛及家用電器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
近幾年,沈家莊村兩委加大了村莊面貌建設投資力度。2011年,村兩委爭取青州市供電公司投資,全村進行了用電線路改造,保證了用電安全。在進出村路口安裝了監控系統,對村民生命財產和社會治安起到了保障作用。配合青州市環衛一體化管理,村里設置了20個垃圾箱,配備了4名保潔員,實行了“戶集、村收、辦事處運、市環衛處理”的環衛一體化管理。
2.3 經濟發展多元化
沈家莊村種植的農作物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以前沈家莊村經濟收入以農業收入為主。2007年至今,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嘉泰莊園、蓉德山莊等工程建設征地,占去了沈家莊村90%以上的耕地面積。同時,沈家莊村工副業也逐步發展,先后創建了科建機械有限公司、劉強圓鋼、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等工業企業。2010年,沈家莊村經濟總收入1 692萬元,人均純收入8 500元,人均純收入30年增長了67倍。
3 沈家莊村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村民文化水平較低
沈家莊村民中,大專以上學歷106人,高中學歷(含中專)121人,初中學歷327人,小學學歷267人,文盲44人。沈家莊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比較低,初中以下學歷(包括初中學歷)所占比例為73.8%;文盲率5%,也比較高。
3.2 就業體系不完善
就業體系不完善,農民獲取就業信息的能力有限,很難及時了解和獲取有關地區、行業的勞動力供求信息。大部分勞動力選擇外出打工,尋找就業機會。這種盲目性流動,給社會帶來了一些壓力,也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4 沈家莊村新農村建設對策
4.1 加大宣傳力度
村干部和村黨組織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充分發揮領導作用。廣泛聯系群眾,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給村民帶來的福利政策,如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提高農民素質、保障農民的政治權利等。讓農民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保證新農村建設的深入發展[1]。
4.2 加強農科知識普及和技能培訓
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要把培育新農民當作一項根本措施來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致富能力和科技運用水平,加強科技服務云平臺建設,壯大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為增產增收和改變鄉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培育新產品,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抓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工作[2]。
4.3 加大環保專項整治力度
調查發現,村民亂倒廢水、亂扔垃圾等現象比較嚴重,破壞了土壤肥力和環境。沈家莊村位于三所高校和云門山風景區附近,其環境情況直接影響到青州市的整體面貌。
4.4 讓新能源建設走進新農村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青州市光伏發電產業進入了發展快車道。位于沈家莊村附近的山東師范大學歷山學院,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很多專利,是國家認定的新能源發展基地。讓新能源建設走進新農村,不僅可以增加企業發展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青州市能源結構,緩解了煤炭發電壓力。
5 結束語
通過對沈家莊村的走訪調查,深刻感受到了當前我國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決心,也體會到了村民們對已經到來和即將到來的幸福生活的滿足與向往。在黨和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建成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文獻:
[1]林聚任,王忠武.論新型城鄉關系的目標與新型城鎮化的道路選擇[J].山東社會科學,2012(9):48-53.
[2]張文彬.關于山東省鄒平縣印家村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8):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