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長林
摘 要:“互聯網+”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業發展應優化經濟模式,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相關部門應將我國農業與互聯網發展趨勢緊密結合,形成“互聯網+農業”經濟模式,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提出了基于“互聯網+”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經濟;農業現代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2-001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3? ? ? ? 文獻標志碼:A
目前,我國互聯網規模不斷擴大,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模式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已不再適用于“互聯網+”時代,產業升級與經濟結構優化勢必成為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國農業經濟應結合農業生產規律和互聯網發展理念,確保農業結構得以優化。同時,農業產業化運行應充分結合“互聯網+”戰略模式,營造良好的產業互動局面,確保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得以有效推進。
1? “互聯網+”戰略下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作用
1.1? 以生態農業為主的“互聯網+”農業模式,實現了農業經濟長足發展
“互聯網+”戰略下,我國農業發展需要從傳統發展模式轉變過來。應從生態農業的全面發展入手,為農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創造良好發展條件[1-3]。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相關部門應聯合當地農戶、涉農企業或相關組織,轉變傳統農業發展理念,為農業全面優化與綜合性發展提供堅實保障。發展生態農業可以進一步提升農業現代化管理水平,為農業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同時,“互聯網+”戰略下農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可以為我國農業發展營造良好的互動局面。最重要的是,以生態農業為主的“互聯網+農業”模式,可以有效結合農業現代化管理方案,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性管理效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可以看出,以生態農業為主的“互聯網+”農業模式,能夠有效實現農業經濟的長足發展。因此,農業生產部門必須結合互聯網發展規律,實現農業經濟效益有效提升。
1.2? “互聯網+”戰略下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確保農業資源增殖
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在一些方面未能完全踐行現代化農業管理內容,存在較多不足之處。“互聯網+”戰略下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是我國生態農業的必然發展趨勢。我國農業部門要從現代特色農業角度對我國現有農業經濟結構進行分析和合理優化,為資源增殖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4]。互聯網平臺下,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從資源保護和資源循環利用入手。結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為現代特色農業的良性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發展平臺。
“互聯網+”時代,我國農業相關部門應積極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為我國農業資源增殖提供有效條件。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現代特色農業發展與資源開發利用之間,應形成良好的互動局面,實現農業發展規范化與創新化要求[5]。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效提升我國農業經濟效益,最好從生態環境創新角度下,結合互聯網技術,形成農業現代化平臺體系。如此,我國現代特色農業和農業經濟效益都可以實現全面發展,達成預期發展目標。
1.3? 形成良好的生態農業發展戰略,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互聯網+”戰略下,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在提升綜合效益的前提下開展。應盡可能地形成與生態農業相關的發展戰略,提高農業產業化運行效率。為進一步提升農業現代化管理策略,建議相關部門從農業效益角度入手,實現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農業全面發展與效益提升創造條件。
同時,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從優化資源利用的角度入手,為農業經濟持續發展與高效管理提供良好條件。在此過程中,建議我國農業部門綜合利用互聯網技術,形成農業現代化管理平臺,為互聯網農業的長足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要全面實現農業生態效益與綜合效益,必須從系統性與生態性原則入手,結合互聯網技術,形成多樣化、系統化的農業管理信息系統。在此過程中,相關農業部門應立足于當前農業發展現狀,明確我國農業產業升級與經濟結構優化趨勢,明確我國農業經濟主體發展趨勢。結合農業生產規律以及互聯網發展理念,實現農業生產結構創新發展,以生態農業發展戰略,促進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6-8]。
2? “互聯網+”戰略下提升我國農業經濟效益的措施
2.1? 形成“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思路
目前,我國“互聯網+農業”經濟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為進一步確保我國農業經濟效益得以有效提升,我國政府必須明確“互聯網+農業”的基本優勢,形成符合“互聯網+農業”基本發展規律的政策指引,盡可能地為農業互聯網的長足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對推進我國農業綜合性改革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在實踐優化過程中,建議相關人員綜合各項農業經濟指標,形成良好的互聯網發展理念,進一步確保農業經濟效益得以顯著提升,為農業現代化持續發展奠定基礎[9-11]。
在“互聯網+”戰略下,農業發展要從可持續發展理念入手,緊密結合現有互聯網技術和農業戰略發展趨勢,為以互聯網為主的各項戰略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國政府部門應立足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明確當前農業發展存在的不足,確保農業綜合效益管理效果。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農業各項指標優化措施與相關思路,確定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整體發展方向,以進一步深化我國農業經濟改革進程并盡早達成預期發展目標。
2.2? 結合新經濟協調模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