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進
【摘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時刻關注課堂改革的新方向,本文歸納了筆者對于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深度改革的新方向的一些思考,包括關注新技術的應用,注重課堂的組織形式,注重教學方法的使用,開展師生的平等對話。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語文;新技術;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平等對話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改革進行了很多年,初中語文課堂也幾經變革,從最初的“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生中心”,再到“去中心化”,可見初中語文課堂改革一直走在一種動態變化的道路上。當今,新課程改革正在向更深、更遠的層次發展。與此同時,初中語文課堂也需要進行深度的改革,不斷探索課堂改革的新方向。筆者任初中語文教師多年,有著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在多年的教學中一直關注著語文課堂改革的走向,以下僅將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歸納如下,純屬一家之言,有任何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
一、關注新技術的應用
21世紀的初中語文課堂應該是聲、光、電結合的課堂,而不是傳統的粉筆、黑板、課本的課堂。新技術的應用是初中語文課堂深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對課堂教學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作為一名21世紀的教師,要能夠熟練使用新興的技術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自己的課堂增光添彩。以下,筆者僅列舉一種:
微課是依托于信息技術的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有著廣泛和深入的應用,其主要以短視頻為載體,時間較短,重點突出,是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且能夠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比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時,筆者在課堂導入環節就應用了微課。在微 課中,筆者給學生截取了一段《列夫·托爾斯泰》電影里的片段,這部電影講述了列夫·托爾斯泰晚年的故事,而本篇課文也是描寫了托爾斯泰的晚年。看完微課之后,筆者讓學生將電影中塑造的托爾斯泰的形象,與課文中茨威格描寫的“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濃密的胡髭,使人難以看清他的內心世界。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的樣貌進行對比,找一找兩者的相同與不同。如此一來,通過微課很好地完成了本課的課堂導入環節,通過視頻與文字刻畫的對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課堂的組織形式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下,課堂教學一直保持著填鴨式、灌輸式這種呆板、無趣的教學形式,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往往教學還沒開始,教師和學生心里其實已經清楚這堂課會怎么進行、怎么結束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教學觀念也有了很大的革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逐漸涌入初中語文課堂,每一次的課堂都是未知的課堂,充滿著新鮮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充分被挖掘出來。新課改下,合作學習成了初中語文教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組織形式,無合作不學習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共識。
比如,筆者在教學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時就采用了合作學習的課堂組織形式。這是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本文篇幅較長,所以首先將這篇課文分為幾個部分,由小組的成員合作完成全文的朗讀,比一比誰讀得更有感情,由此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朗讀完畢之后,教師提出問題:“本文中運用了大量排比對偶句描寫景? ?物,具有創新性,找出這些句子,看看哪個小組找得快,找得全?”最后,由小組代表進行發言,教師進行總結和梳理。合作學習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像固態小組,還是動態小組;是小組共識,還是個人見解,等等。教師要認真思考種種問題,最大程度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三、注重教學方法的使用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早已摒棄了以往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們開始真正有方式、有方法地進行知識的講授。但是教師在教學方法的使用與掌握上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包括教師掌握的教學方法不夠多,教學方法應用得不夠熟練等。要知道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可能會應用到不同的教學方法,正所謂“藝多不壓身”,提高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掌握是初中語文課堂深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下,筆者僅列舉一種教學方法的使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通過“任務”將教學內容、知識點串聯起來,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這樣一來,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其始終保持較高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八年級上冊《與朱元思書》是一篇描寫景物的古文,本文極其押韻、讀來朗朗上口。在教學時,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這樣的任務:分別找出文中描寫水、樹、泉水、鳥鳴的短句,并且按照課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進行排列,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們都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文章的閱讀中,并且通過這一任務,為學生理清了思路,為課文的背誦奠定了基礎。
四、開展師生的平等對話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學中,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是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前提條件。在課堂自主對話中,學生時刻處在鮮活的學習情境中,又在團體動力的支配下,進行著富有個性的創造性勞動。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動態生成中的學習進程、方向、程度、方式等相應地選擇調整教學的形式和內涵,形成自主與和諧的統一。
比如,教學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時,筆者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發揮的空間。首先,筆者在課堂導入階段,給學生播放了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片段,從而創設了鮮活的學習情境。接著,筆者讓學生簡單地講一講英法聯軍的情況,有許多學生因為在歷史課上學過,所以這是一方他們自主發揮的空間。許多學生講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如果換做教師在這里陳述這一歷史背景和情況,即使教師陳述得再好,學生對于這些他們已經知道的事實,也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不過要是讓學生自己來陳述,情形就大不一樣了。當然,對于一些較為深刻的問題,也不能完全任由學生自己進行求解,教師也要發揮引導的作用,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引領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在筆者看來,課堂就是一個天平,教師和學生就是兩個托盤上的砝碼,無論是哪一方過重,這個天平就將失去平衡,課堂也就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了。這就要求既不能一味以教師的教學為主,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不能毫無控制地隨學生想如何學就如何學,而忽略了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穩定教學秩序的必要因素。因此,如何使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與教師間進行平等的對話成為很多教師探討的話題。師生的平等對話體現的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應當互為主體的平等關系,是實現和諧語文課堂的途徑。既實現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又達到生命課堂的平等交流與和諧發展。
總而言之,筆者以上提到的關注新技術的應用,注重課堂的組織形式,注重教學方法的使用,開展師生的平等對話都是值得探索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當然,對初中語文課堂深度改革還有許多新的方向,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既是方向的探索者,也是方向的實踐者,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進行研究與反思,不斷糾錯與提高,明確前進的方向,使初中語文課堂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田秀彩.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探究[J].學周刊,2014(13).
[2]張保昌.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18(27).
[3]王軍平.對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2(15).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