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
【摘要】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為例,結合課文心理活動描寫的寫作特色、讀寫結合策略,有針對性地開展讀寫結合訓練。通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讀寫訓練,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提升,讓教材物盡其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讀寫結合;任務驅動;心理描寫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在寫作方面,要求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我們宜將葉圣陶先生所說的“例子”——語文教材運用得當,讓學生深入淺出讀文本,舉一反三用方法,探究和領悟課文內容,學習和熟練寫作技巧。我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為例,在教學的第2、3課時中實踐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一、教材與任務驅動結合
在第1課帶領學生疏通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在第2課時我將教學重點設定為“寫出主人公爬下懸崖過程中心理活動變化,總結并運用課文中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
(一)共尋心理
1.教師點撥:讀完課文,你們覺得小男孩最主要的一種“心理”是什么?學生回答:“恐懼。”(板書)通過問“一種”心理,讓學生產生最主要的深刻心理印象,撇開其余的細枝末節。教師追問,你從課文中哪些詞句讀出了“恐懼”?
2.閱讀探究:學生自主尋找詞句,互相討論,得出方法總結,并發表最終成果,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
在“做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充分的自主探尋、自由表達、互相質疑、討論問題的機會。學生通過篩選、整合、提取信息,鍛煉了抽象思維,激活了創造性思維,培養了科學精神,增強了自信心,獲得可遷移可操作的心理描寫方法。
(二)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是以“呈現任務——明確任務——完成任務——評價任務”為主要結構的教學模式。為達成探究主人公爬下懸崖的心理活動變化,以及心理活動描寫方法運用這兩項目標,我設計了如上任務紙。在之前學生共同探討主人公心理和心理描寫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讀課文、獨立寫作,完成這兩項任務。在設計任務過程中,我針對能力薄弱的學生,設計了一些提示,幫助他們“完型”。
依靠表格中的支架,學生順利完成了心理活動變化表,更在心理活動描寫部分有精彩的創作表現,他們用自己親手挖掘的新鮮出爐的方法創作出了新的片段,并進行互相評價。優秀片段如下:
今天,爸爸媽媽突然告訴我周末要帶我去旅行,我聽完覺得非常激動,立馬一蹦三尺高,吃飯的時候我哼著自編的小曲兒,圍著飯桌跳來跳去,還一個勁兒問爸爸媽媽是不是真的,我們要去哪里玩。晚上我躺在床上思緒萬千,我想:明天起我要好好做一下旅行計劃,把想去景點提前查好,記下來,免得忘去了。我還要在沙灘擺猴子的造型拍照,回來跟同學們炫耀,想著想著興奮得睡不著。轉天上學路上,我覺得天空是湛藍的,云朵是潔白的,鳥兒輕快地歌唱,花兒嬌羞地綻放。微風習習,綠草絨絨。太陽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點點金光,照在我的臉上,像母親的手撫過我的臉頰,暖暖的,好期待周末啊!
二、教材與寫作講評結合
在東城區2018年初一新生綜合素質測評圍繞“因喜歡而愛好”主題的作文寫作中,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談“愛 好”而避談“喜歡”,談“喜歡”而談之甚少。少數同學審題時發現了關鍵詞“喜歡”,知道要寫“喜歡”,但筆下的呈現是艱澀的,學生不知從何說起,于是有的同學只能反復寫“我很喜歡”“我喜歡”……顯然,對于初中生而言,描寫外部可見的大千世界尚且不足以細致,呈現不可見的心理世界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我設計了教材學習與作文講評、修改相結合的環節。具體如下:
(一)共尋問題
展示兩段優秀作文片段(A篇未寫“喜歡”,B篇寫了“喜歡”),全班同學對照題目要求進行打分。通過打分和對比,他們發現了這一問題:缺少“喜歡”相關內容。通過作文對比,也讓學生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接著,我點撥學生進行B篇“喜歡”與“愛好”部分的篇幅對比。學生們發現“喜歡”遠少于“愛好”,認識到自己心理描寫的薄弱,因此我們一起探尋“喜歡”的寫法。
(二)共尋“喜歡”
1.確定主題:“喜歡畫畫”。鑒于我班學生寫“畫畫”的 較多,因此將主題明確為“喜歡畫畫”。將主題具體化更易于學生操作。
2.優作啟發,集思廣益。用PPT展示一段有啟發作用的學生寫作片段:“每個人都因為喜歡做一些事情,就養成了一些習慣。比如喜歡讀書的人,每天都會讀書;喜歡看新聞的人,每天都在晚上6點30分打開北京頻道看1小時的電視;喜歡寫書的人,一天不寫就渾身不舒服……”學生們集思廣益,尋找喜歡畫畫時的表現,得到“上課也會隨手用鉛筆在課本上不自覺地畫”“老師布置的作業我會給文字配上彩色的圖片和邊框”“雖然畫得不好,但有畫畫比賽就會參加”等豐富的喜歡畫畫的表現。
3.優作啟發,寫出感受。用PPT展示一段心理描寫優秀的同學的作文片段:“在美術教室里,筆尖與紙開始了一場美麗的約會。‘唰唰唰的聲音讓人覺得很舒服,畫畫的時候我會忘記自己,忘記疲勞,忘記煩惱。在藝術的海洋里,我仿佛能輕松自由地遨游。”
學生們經點撥得出當我們沉浸于很喜歡的事情時可能會有“開心”“輕松”“舒適”“忘我”“沒煩惱”等感受。我要求學生圍繞“喜歡畫畫”主題,用上“好像”/“仿佛”一詞,寫出剛才我們得出的1到2種感受。學生想出“畫畫的時候心像鳥兒一樣飛出去”“畫王子與公主故事的時候,感覺自己好像里面的角色,上演里面的故事”“畫畫的時候,仿佛身邊都安靜了”等句子。(板書)
4.優作啟發,寫出過程。用PPT展示一段心理描寫優秀的同學的作文片段。“我一直很享受黑白光影的表現,把一組靜物通過自己的觀察畫到紙上,并一層層上吊子,讓物體更立體,更真實。這一步一步讓我覺得這張紙增添了一點點生機,活了起來。一筆筆細線條,在安靜的教室里起舞。”
學生經點撥得出:細致描寫做這件事的過程。教師總結:當我們喜歡做某件事的時候,會沉浸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分外仔細認真,因此細心體悟和描寫做這件事的美好過程也側面表現了你的喜歡。
我要求學生就本周美術課的作品,在6分鐘內回憶畫的過程并寫出畫的過程。完成后,小組內互相朗讀習作,推薦出最優作品。教師朗讀優秀作品,學生們進行點評,發現閃光點,提出改進意見。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優秀的作者詞匯豐富,擅長細節描寫,手法運用熟練等。
總結方法,布置作業。最后,我回顧總結了這節課師生共同發現的“喜歡”的寫作方法,并要求他們課后完成一個題為“喜歡______”的心理描寫片段,要求用上所學方法中至少3種,字數不少于300字。讓學生及時鞏固,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劉建強.任務驅動:科學探究教學的重要策略[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