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的選材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對文章中心起到支撐、充實、美化的作用。然而對于許多語文教師來說,評價作文選材卻是極難量化的一部分工作,甚至相比較作文審題立意來說,評價作文選材極其容易被忽視。本文將從語文教師評價作文選材須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來研究,即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選材時須要注意學生選材組材是否切題、是否充分、表達是否流暢、是否新穎這幾個“問題”,旨在幫助語文教師更好地量化評價學生的作文選材,使得評價作文選材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
【關鍵詞】選材切題;選材充分;流暢程度;選材新穎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作文的審題立意和選材組材二者彼此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構建起學生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的人性文本。語文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是否立意準確后,需要結合學生作文中心立意評價學生作文的選材組材,也就是教師在評價作文選材時須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教師怎樣評價選材是否切題?(2)教師怎樣評價選材是否充分?(3)教師怎樣評價選材是否表達流暢?(4)教師怎樣評價選材是否新穎?
一、密切聯系論點,選材須切題
教師評價學生作文選材須要注意的第一個問題,即“教師怎么評價選材是否切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明確兩點,一是選材與作文所給材料中心是否吻合,二是材料是不是在題目限定的選材范圍內。也就是說,首先要解決方向的問題,我們需要密切結合作文所給材料的中心立意來考查學生的選材,同時追問學生作文題目中的關鍵詞,遵循著既定的方向來評價學生的選材組材。在學生能做到準確立意的情況下,教師應該按照以上兩個步驟來評價學生作文的選材是否切題。但是當學生在立意的環節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之后,教師也需要適當考慮,學生依據自己的主觀性所確定的立意和選材,即教師根據學生自己作文題目中的“關鍵詞”和“限定詞”對學生進行選材方面評價,主要看學生自己的選材能否充分、流暢、新穎地論證自己這一論點。如果可以,在分數上是可以適當補救的,但絕不會高于準確立意基礎上合理選材組材的學生的成績。以哈爾濱市一所重點中學2018高一學年期中考試作文為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球王貝利喜得貴子,有人向他祝賀說:“瞧他多么健壯,將來一定會成為像你一樣的體育明星。”貝利聽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絕不會有我這樣的成就,因為他現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競爭意識。而我小的時候卻是非常貧窮的。”
全面理解材料確定立意: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論證中心:
貧窮,可以帶給人先天的競爭意識。
貧窮,也可以成為成功的動力。
從中可以看出如果學生作文選材緊密切題,即圍繞立意關鍵詞語“貧窮”和“競爭”兩方面,在此基礎上所得分數可能要更高一些,相比較單純地圍繞“競爭”這一個方面來選材組材的文章其分數可能要稍低一些。對于后者來說其第一步本就沒有扣住“選材要與作文所給材料中心相吻合”這一要求,所以更應該傾向第二點評價要求,即“這類材料是不是在學生自己題目限定的選材范圍內”也就是考慮其選材有沒有密切結合“競爭”這一個方面,如果這一點都沒有做到,那么此類作文很有可能傾向于低分作文。
二、有效論證論點,選材須充分
在對學生的選材是否切題準確評價后,教師須要注意第二個問題,即“考查學生作文選材是否充分”。對于選材是否充分不能僅僅憑借選材數量來判斷,當然選材數量也是一個衡量的標準。具體來說需要評價學生選材的數量、選材的廣度、選材的深度等幾方面。作為最容易量化的選材數量,究竟一篇文章多少選材數量比較合適呢?我們還以上文提及過的作文的評分標準為例:
作文評分規則:
論證中心:
貧窮,可以帶給人先天的競爭意識。
貧窮也可以成為成功的動力。
1.立論準確前提下,46分起評;
2.思維鏈條明晰連貫,48分起評,否則44分起評;
3.事實論據大段鋪陳,事例過少,酌情扣2—6分,若全文只一個事例,文體混淆,按跑題處理,36分起評;反之,在起評分基礎上加分;
4.道理論證缺乏,酌情扣2—6分;反之加分;
5.語言表達:一個病句扣1分,兩個錯別字扣1分。
6.少于800字的作文,每少50字扣1分。殘文,少結尾扣5分,正文論述過程不完整酌情扣分。
7.卷面不清晰,書寫潦草應酌情扣分。
從第三條和第四條“事實論據大段鋪陳,事例過少,酌情扣2—6分,若全文只一個事例,文體混淆,按跑題處理;道理論證缺乏,酌情扣2—6分,反之加分”可以看出,事例過少,不僅會扣分,而且也是跑題作文的表現之一。全文的事實論據不能少于2個,道理論據也不能少于1個,這是滿足作文選材最基本的數量。從選材的廣度來說,學生作文選材不要局限于所學教材,應該放出眼光,從多個方面汲取素材。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選材廣度上,不僅要關注學生對于教材的掌握情況,還應該透過選材發現學生對于文學讀本、報紙雜志、新聞時事等平時的積累情況。在選材的深度方面,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對于選材的個性化處理,對同一選材或相似選材,學生能從選材中挖掘出什么?能透過選材看到什么?能借助選材表達什么?學生如果能做到透過現象看到更深層次的本質,那無疑即使是普遍平實的選材也能做到充分論證本文的中心論點。因此,教師在評價選材是否充分時,對于選材的數量、選材的廣度、選材的深度都需要衡量。
三、整體規劃全文,表達須流暢
在評價作文選材切題、充分之后,教師評價學生選材組材須要注意的又一問題即“流暢程度”。從全文布局的角度來看,教師需要注意學生整篇文章選材組材的流暢程度,即各部分選材在緊密結合中心論點的情況下,各部分選材在組織安排上有沒有一定的邏輯順序,如組材上的“由淺處到深處、由整體到部分、由一般到特殊、由古代到現今、由大處到小處”等等,如果學生按照這樣的組材脈絡來行文,無論是對學生日常寫作中思維的訓練還是在教師評價作文的環節上都是有益處的。學生思維清晰,行文組材流暢,教師作文評價的效率也會有所提高。從每一段材料安排的角度來看,即這一段材料能否準確有力地論證本段的分論點,無論是作為道理論據還是事實論據,都是密切結合每一段的分論點再進一步論證文本的中心論點的,所以每一段的選材組材要貼近這一段的主要論點,要看二者的融合程度。從遣詞造句的角度來看,教師也要留心學生在選材組材時的語言表達,評價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扎扎實實的語言是基本功,是寫好文章的前提,對于一段材料中的字、詞、句、篇、標點符號、書寫格式等細節方面也需要進行適當評價。學生作文行文結構清楚,段落聯系緊密,語言表達流暢,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高標準要求自身提高自身的過程,對于在浩如煙海的試卷中掙扎的評卷老師來說也是一個心情舒暢、樂以忘憂的過程。
四、巧妙修飾全文,選材須新穎
評價學生作文選材須要注意的最后一個問題是“選材是否新”。“新”即材料鮮活生動,不落俗套,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之所以把選材的“新”放在評分標準的最后,是因為它對作文選材起到的是重要的輔助作用,一篇作文的選材只有在切題、流暢、充分的基礎上,“新”才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否則,即使選材再新穎獨到,如果連最基本的“切題”都沒有做到,那么它只能是沒有實際價值的華麗而虛無的空中樓閣。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選材的“新”不能單純以時間來定義,還應該綜合考量選材為學生所用的頻率和對選材言語上的再造。教師在評價學生選材的新穎程度方面,首先要看選材是否與時俱進,貼近現實生活,這是從時間維度來說。其次要看學生選材的使用頻率,鮮為人知的選材自然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當下的選材主題因為太過廣泛流傳已經和屈原、李白、杜甫等材料一樣,處于被學生用爛了的狀態。當然,這些被用爛了的選材就注定被貼上“死氣陳舊”的標簽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就要考查學生在遣詞造句方面的功力了,例如學生對于屈原相關材料進行適當的語言加工表述為“屈原忠君愛國的淚水從郢都留到了汨羅江”遠比簡單鋪設屈原的人生經歷要給人以更多的新鮮感。但前提還是學生能夠抓住選材的核心和關鍵點,也就是選材能夠切題、流暢、充分。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教師才能進一步評價學生作文選材的新穎程度。
總的來說,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選材時須要注意學生選材組材是否切題、是否充分、表達是否流暢、是否新穎這幾個“問題”。選材切題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評價方向,選材充分是在選材切題之后需要全面考量的評價范圍,表達流暢是在二者基礎上評價高度的進一步提升,而新穎則是在三者基礎上錦上添花。語文教師依據這樣具體評價的要求進行操作,在評價作文選材方面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有助于實現作文選材評價的 量化。
參考文獻
[1]王元華.流暢度,作文教學必須引進的維度[J].懷化師專學報,2001(1).
[2]張曉燕.淺談作文如何選材[J].寫作教學,2009(5).
[3]李燕.作文選材“六宜”[J].寫作教學,2010(7).
[4]卓益民.略談中學生作文選材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5).
[5]冷繼英.把握選材十法 充實作文內容[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7).
[6]馬偉平.注重思維培養,提升選材能力[J].語文教學通訊,2018(10).
作者簡介:蘇佳岐,1995年生,黑龍江省賓縣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