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喆 鄭陽暄
歷史文化街區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地方,包括歷史文化街區所依托的地脈、人脈、文脈等眾多因素的綜合。本文以紹興魯迅故里、書圣故里、越子城三處典型歷史文化街區為例,在對游客體驗價值理論探索的基礎上,分析旅游體驗價值視角下城市歷史街區開發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旅游發展優化措施。
旅游體驗是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事物直接考察或者參與過程中形成的感受。在旅游者對旅游體驗日益關注的背景下出現了體驗經濟。從體驗經濟的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旅游開發怎樣更好的滿足旅游者的需要成為旅游開發和研究者需要思考和關注的問題。近幾年,伴隨文化旅游的興起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涌向歷史文化街區,怎樣滿足游客的旅游體驗成為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開發的熱點問題。本文以紹興的魯迅故里、書圣故里、越子城三處典型歷史文化街區為研究單元,以游客體驗價值為研究對象,探討游客體驗價值特征與作用機制,進而提出相關的優化提升對策。
1.1 體驗經濟的內涵
體驗經濟是在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后的第四個經濟發展階段,在這樣的模式下,消費者關注的不再是產品本身,而是更加關注旅游消費過程的體驗。可見,體驗經濟是以體驗為主的經濟提供物,通過感覺和記憶能夠讓旅游者對某一種事物留下深刻記憶的經濟類型。
1.2 體驗經濟的特點
1.3 體驗經濟背景下旅游需求的變化
2.1 歷史街區內涵
1986年,國務院對歷史街區的概念做出了規定,即指在文物古跡中比較集中的或者能夠完整體現出某一歷史風貌的民族、歷史、地方特色街區和建筑群。對于歷史街區的研究中,關于空間結構、規模設施等物質性研究較多,文化、社會等非物質的研究相對較少;站在規劃管理者、開發商和經營者角度進行研究的較多,從游客和消費者角度出發的研究則相對較少。而游客作為歷史文化街區的消費主體,更是其持續發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與關鍵所在。
2.2 城市歷史街區開發存在的問題
第一,大規模拆遷和過度開發。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歷史街區開發帶來的經濟收益,由此在社會經濟效益的驅使下,歷史街區被過度開發的現象加重,很多地方出現了游客人數超過歷史街區承載力的現象,且有一些地方以保護和開發為理由,在沒有做出科學規劃的情況下大量拆舊建設,歷史街區蕩然無存。第二,失去生活性。一些歷史街區雖然沒有被大規模拆遷,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滿足旅游開發的發展需要,將街區中的居民全部遷移出來,替代的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性表演模仿活動,使得旅游歷史街區失去了其本來的生活屬性。第三,失去個性。當前很多歷史街區的旅游開發都是完全照搬別人的計劃,在開發旅游文化街區的時候沒有考慮自身文化背景和資源特點,使得歷史街區失去了對游客的吸引力。
3.1 旅游體驗價值視角下紹興名人魯迅故里的保護和利用
1)結合社會發展需要從整體角度上保護魯迅故居
文人故里一方面是傳統文化精神和文化發展的凝結,另外一方面其所承載的歷史信息與當前人們實際生活存在密切關聯,充分體現了一座城市文化的精神深度。魯迅故居所在的歷史街區是紹興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城市化的發展下,以往屋檐相對、隔窗相望的石街變成了單面建筑的交通干線;周家新臺門的主軸線改建成了魯迅紀念館;百草園公寓樓和咸亨酒店替代了以往的老樓。這些時代變化下建筑的變化不符合歷史發展軌跡,嚴重限制和篡改了紹興魯迅故居歷史風貌。為此,需要相關人員在當代社會背景下強化對魯迅生活真實環境的保護。
2)加強對魯迅故里的修復
第一,修繕和修復魯迅故里。維修魯迅故里,包括修復魯迅故居的周家新臺門、三味書屋、魯迅祖先居住的地方等,向人們展現魯迅祖上的生活面貌。第二,新建建筑。恢復建筑堅持用紹興特有的舊石、舊磚、舊瓦、舊木構件,向人們展現魯迅小時候生活和居住的場景。第三,打造特色化旅游項目。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旅游項目的打造。安排專門的人員向游客講解魯迅曾經生活過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給游客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②三味早讀旅游項目的打造。在壽鏡吾故居壽家臺門門首西廂房恢復了三味書屋的前身——三余書屋。在書屋中呈現以往古代私塾講學的場景,并每天定期舉行三味早讀情境表演活動,吸引游客的參與和關注目光。
3)“魯迅故里”景觀區的打造
①以時間為線索來組織空間。魯迅的故居和祖先居住的地方是魯迅故里景觀區的重要景點,在景觀設計的時候要進行整體規劃。比如在祖居建筑遺址的安排上可通過實景模擬再現來為旅游者展現清朝大戶人家的生活場景。魯迅的故居則是按照魯迅生活年代進行還原建設,通過這樣的空間安排來向游客展示周氏家族的發展興衰。②典故線索組織空間。將魯迅故里景觀區具體劃分為紹俗祝福、越俗漫話、迎神賽會、男婚女嫁等幾個主題內容,通過不同主題的設定來向人們展示紹興的風俗文化。③基于功能需求的線索組織空間。在魯迅故居景觀區中大部分的景點都是在以往景點基礎上建設而成的,景區場所安排雖然不同,但是對于某一個具體的景點大多都設置了介紹牌、指引牌、引導參觀牌等內容,在這些指示牌的作用下能夠引領游客來參觀景區,從而強化游客對各個景區的了解。
4)增強魯迅故里的社會和經濟功能
第一,增強魯迅故里的社會教育功能。魯迅故居蘊含豐富的人文資源,不管是在建筑風貌上還是在故居文化底蘊上,魯迅故里都擁有具有時代價值和意義的文化案例,需要挖掘和延伸魯迅故里的社會教育功能。第二,增強魯迅故里旅游功能。以往的魯迅故里是傳統臺門建筑,庭院深深、粉墻黛瓦,這種建筑本身是魯迅故里的一個重要旅游賣點,是一種能夠被觀看和品味的歷史文化。從當前魯迅故里的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是被作為歷史文化、傳統文化遺址來進行參觀,魯迅故里的現代旅游休閑價值沒有被充分開發出來,魯迅故里的社會經濟功能不強。為此在強化魯迅故里文化功能的同時還需要將其蘊含的文化內容轉變為一種經濟產物,整合各類文化資源,從而更好的向人們彰顯魯迅故里的社會經濟價值。
3.2 旅游體驗價值視角下紹興書圣故里的保護和利用
書圣故里歷史街區位于紹興古城東北部,因與書圣王羲之相關的戒珠寺、題扇橋、筆飛弄而得名。書圣故里歷史街區中包含了獨特、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向前來游玩的顧客展現了獨特的江南古韻風味。在書圣故里中,居民的住宅、商業店鋪、手工作坊沿著河岸布置,以名人故居為核心點,河街為沿線,使得整個街區的民宅形成了一個真實、具體、整體的街區。
1)豐富完善名人故居文化內容
2)恢復和重新修建名人祠堂、花園
在書圣故里中包含一些保存完好的祠堂、宅院、花園,這些歷史是傳揚名人的最真實的歷史遺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構成了立體化的建筑物。不僅如此,還具備一些有名人活動的價值,如朱熹在戒珠寺學習、弘一大師在戒珠寺開展講演。這里故事在歷史上都是真實存在的,不是虛構的,因而可以在這些地方樹立一些碑文,將歷史故事刻在這些碑文中。
3)打造仿古式茶肆酒坊和手工作坊
在書圣故里可以打造一些茶肆酒坊、手工作坊、黃酒坊,通過這些酒坊將古代人民的民風民俗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讓人們真切的感受到紹興古城的歷史韻味。在手工作坊打造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一個專門的工藝品特色區域,在這個區域中向人們銷售紹興古代民間藝術手工制作品、紹興民族藝術產品、紹興旅游紀念品等,強化人們對紹興文化的認識。
4)實現書圣故里和旅游項目的融合
在書圣故里可以組織游客打造豐富多彩的水陸游覽網和書圣故里書畫交流平臺,在這樣的文化交流平臺上融入多種文化,使人們在游覽的過程中感受到歷史街區的文化氛圍和現代人的生活情況。在當下可以利用蠟像、錫箔作坊、橋頭題扇、非物質文化展演等載體展現純正歷史紹興人的生活常態。
3.3 旅游體驗價值視角下紹興越子城的保護和利用
紹興是越國的都城,有著2500年的歷史,近年啟動了“越國古都”保護及旅游開發計劃,目的是通過一河一街一塊地的發展策略來將原來越國都城“越子城”的一部分打造成為“國際越文化體驗休閑區”,給人帶來一系列的越國古都風情游感覺,在旅游的過程中探尋古越歷史文化遺跡。
1)“越國古都游”風景區的打造
為了讓更多的游客能看到古越之景、感受古越的風情、體驗古越的文化,努力把市區府山公園及周邊越國博物館、范大夫祠、倉橋直街和環山河組合成一個大景點,深化越國古都游。
2)融入新的元素打造都市“慢生活”環境
在現代旅游的發展中,年輕人是旅游客體中的主力軍,為此,“越國古都游”風景區的開發也需要思考怎樣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前來游玩。在倉橋直街中建設游船碼頭,在游船碼頭上能夠讓游客乘船在河里游玩。結合游客的要求還需要對倉橋直街中一些和古街道不和諧的地方進行改進,即在街道中引入一些服裝店、雜貨店、酒吧、咖啡吧等場所,讓街道的打造中具備更多現代化的特點。
“越國古都”項目在旅游的定位是慢生活的理念,即讓游客能夠優哉游哉的在“越國古都”這樣的環境中放慢自己的生活腳步,緩解生活中的壓力。在白天,游客可以在倉橋直街上游玩老臺門,參觀老字號店鋪,吃遍紹興的特產,感受紹興的發展特點;在晚上,游客可以到路邊的茶吧、酒吧放松自己的身心,充分感受城市的時尚感。
綜上所述,紹興歷史街區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在當代具備十分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意義。為此,需要相關人員在尊重紹興歷史解完整遺跡的基礎上重點開發和利用紹興魯迅故里、書圣故里、越子城歷史文化,在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基礎上完善歷史遺跡的同時結合當下旅游消費者的需求來創新歷史文化街,從而透過歷史文化街讓人們更好的感受到紹興歷史文化風貌。
基金項目:1.紹興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重點課題(135J088):紹興歷史文化街區游客體驗價值特征及優化提升研究;2.紹興市2018年度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旅游體驗品質視角下城市歷史街區的有機更新與協同提升研究——以紹興為例。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