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明
地方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地方產業結構優勢,建設與產業發展需要相適宜的專業體系,主動對接、服務地方產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特色專業。政府、學校、企業需三方聯動,構建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只有這樣,地方高職院校才能更好地服務并回饋區域經濟發展。
地方高職院校依靠區域經濟支持而建立,服務并回饋地方經濟發展是其應盡義務,服務區域經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地方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地方高職院校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主動對接、服務地方產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特色專業,以此為龍頭形成與區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等密切相關的專業群,不斷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推動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
坊間流傳的關于職業教育狀況的三句“順口溜”:職業教育是“校熱企不熱”“官熱民不熱”“上熱下不熱”。這些說辭雖有些偏頗,但也確實反映了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尷尬。把握地方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種種問題,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找到突破口,這樣,地方高職院校才能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得益彰,齊頭并進。
1.1 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的意識不夠
受傳統計劃經濟和行政主導辦學模式的影響,不少地方高職院校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形勢的要求,在頂層設計和具體操作上,缺少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主動思考與探索。辦學理念不能與時俱進,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延續以前的舊有“專業知識+技能證書”的簡單組合,教學和科研落伍,畢業生達不到企業要求,在社會上,甚至地方上無高美譽度,更枉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1.2 人才培養缺乏針對性
很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仍停留在傳統層面,固守著多年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沒有深入區域企業調研,沒有突出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塊,人才培養遠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不能有效對接地方支柱產業、重點項目,不能為企業輸送最需要的技能人才,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與地方企業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存在不少差距。
1.3 社會服務層次不高
許多地方高職院校在服務區域經濟建設方面,大體只有兩種:一是輸送畢業生到地方企業工作,二是為企業員工提供專業培訓,而這顯然已無法滿足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高職院??蒲腥瞬偶?,企業需解決的產業難題多,校企之間深度對接自然越來越重要。高??蒲蓄I軍人物匱乏,普通科研人員因職稱評定等現實因素,熱衷于發表論文、出版著作、專利申報等,卻缺乏對地方經濟產業的現實關懷,對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沒有切實的落腳點,校企之間協調溝通失之有效。
1.4 畢業生本土化就業率低
地方高職院校,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因本土企業的工資待遇、運行機制等因素,其畢業生就業首選發達的珠三角地區、長三角或省會城市,而不愿意在家門口的企業就業,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地方留不住高技能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反過來,自然會影響到地方政府對高職院校的扶持力度。
以下以湖北省鄂東南地級城市——黃石,其中的高職院?!惫こ搪殬I學院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為例進行說明。
2.1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所處區域城市——黃石市產業發展狀況
黃石市是湖北省地級市,位于長江中游,是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華中地區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江開放城市,也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經過多年的發展,全市已形成黑色金屬、有色金屬、機械制造、建材、能源、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化工醫藥等八大產業集群。
黃石市“十三五”時期工業轉型升級發展重點中指出,一要超常規發展新興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二要對接培育壯大優勢產業,一是裝備制造產業,如工業機器人、智能輸送及其他設備、高端數控裝備、倉儲物流自動化系統,二是模具制造產業;三要加速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如大數據服務平臺、電商交易平臺、人才技能培訓平臺等。
2.2 黃石地區經濟發展對職業教育的人才需求
黃石轉型升級對職業教育人才需求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數量需求,需要大量的與之相匹配的人才;二是質量需求,雖然目前對普工、餐飲服務人員的需求量最大,但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才是重中之重;三是類型需求,黃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多集中在第二、三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的制造業需求量最大。這就要求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更多會管理、懂經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3 服務成效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圍繞黃石市“堅持工業強市,加快趕超發展,努力建成全省重要區域性增長極”的戰略目標,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不斷調整專業整體建設格局,努力擦亮、打響“黃石制造”,打造適合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綜合培養基地,主動對接、服務地方產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提升社會服務能力,走出了一條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協調發展的特色之路。但仍有不足之處:
2.3.1產教融合的深度還不夠,與黃石市產業嵌入度還不夠,尤其是面向“中國制造 2025”、“互聯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還遠遠不能滿足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
2.3.2師資隊伍仍面臨著進一步優化結構、改造素質、提升能力的迫切需求。新進教師缺乏高等職業教育的能力,也缺乏職業崗位的實踐能力;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數量不足;教師進企業鍛煉的力度還要加大;缺乏高水平的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
2.3.3 學校屬于地方性高職院校,高職專科院校之間競爭日趨激烈,招生工作面臨很大壓力,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同時,“多元化”的生源特點給學校教學組織和學生管理都帶來較大壓力。
3.1 政府、學校、企業需三方聯動,構建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隨著產教融合發展,地方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能人才聯合培養,通過訂單培養和合作辦學等方式向企業輸送大量的畢業生,多層次多場次為社會各行業企業培訓員工。但需引起重視的是,校企合作激勵機制存在不完善不規范的問題,一方面,用人單位更多關注企業效益,不愿承擔培養職教學生的社會責任,對校企合作、實踐教學不夠熱心,致使學生進廠對口實習難以落實;另一方面,有關校企合作的稅費政策存在執行困難,企業積極性不高,校企合作政策難以落實。
為加快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設,政府必須制定具有較高法律效力的政策文件,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解決“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尷尬局面,為打造地方職業教育品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3.2 學校需狠練內功,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專業結構,培養地方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建設必須充分考慮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發展需要,根據辦學定位,充分利用地方產業結構優勢,建設與產業發展需要相適宜的專業體系,使學校畢業生適銷對路。
圍繞區域的產業升級,學校在充分發揮已有的專業優勢下,一要做大做強地方產業需求的傳統專業,同時進行改造升級;二要加強對新興專業的建設,新增與地方新型產業、重點企業生產需要相適應的緊缺專業,提高專業的實用性,在教學中引進真實項目;三要果斷淘汰部分陳舊的、不適合地方產業升級的發展的專業,按需調整專業結構。
基金項目:湖北省黃石市2018年度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地方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研究——以湖北工程職業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18y102)
(作者單位:湖北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