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耀霞
鐵軍精神不僅是我黨我軍紅色文化的歷史基因,更是我們中華民族倍加珍視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大力弘揚鐵軍精神是進一步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抓手。充分高效地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從深化宣傳教育促內化、注重融入貫穿促轉化、推動實踐養成促優化、營造良好氛圍促善化四個維度著力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使人民群眾從“認知”到“認同”再到“踐行”的有效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建立在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上。牢固的核心價值觀必定有其固有的根本。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揚與繼承,是我國能夠立足于世界文化的基礎。”因此,我黨我軍創立的紅色文化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鐵軍精神是一種革命精神,也是一種紅色文化,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注入了更加豐富的精神因子與思想內涵。
在國共合作時期,國共合作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和毛澤東、朱德創建了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以此之后,由南方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經軍游擊隊改編,紅四軍在戰場中屢戰屢勝,戰績累累,因此被譽為鐵軍。在北伐戰爭時期,葉挺獨立團在多個戰場中奪取勝利,立下戰功累累,并開創了“鐵軍精神”,部隊為了激發戰士的戰斗精神,發出了多個口號,包括:“不怕犧牲”、“勇于向前”、“有進無退”、“攜主意而獻身”等,從而體現出鐵軍精神偉大的革命精神、勇敢的戰斗精神、忘我的犧牲精神。在經過八年的抗戰,鐵軍在艱苦卓絕的環境獲取勝利,戰火與硝煙磨練了鐵軍堅定的意志與信念,鑄就了百折不撓、堅強團結、令行禁止、紀律嚴明的鐵軍精神。熱血與忠誠鑄造了鐵軍精神,這個精神在那個處于戰爭年代人民群眾的奉獻下能夠豐富與發展,同時,也是在毛主席與黨的帶領下能夠不斷發揚與繼承。通過鐵軍精神,鼓勵與激勵了更多戰士、群眾與敵人抗戰到底,從而挽救了我們民族的危亡,賦予了現代人們更多的革命精神、先鋒精神、戰斗精神、愛國精神以及創新精神。
我國文明具有五千年歷史,勤勞的勞動人民不斷形成了更多對生活美好價值訴求。2006年,黨提出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為共同目標、以改革創新為核心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這是和我國社會發展一脈相承的主流價值觀,在指導人們價值觀形成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分別倡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實現我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依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馬克思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是人民群眾遵守的道德準則,更是評價國民道德行為的價值標準。
鐵軍精神生動展示黨的優良作風,集中體現我國軍隊的優良傳統,展現了我國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體現“忠于黨和人民、不怕犧牲、愛國”的情操。鐵軍精神不僅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其將我國文化傳統美德在鐵軍戰士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從而形成了我國傳統美德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現如今我國正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我國傳統美德的鐵軍精神,依然有強大的生命力及感召力,鐵軍精神不僅是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容,同時也是實現我國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從鐵軍精神中,我們能夠看到在戰爭時代,戰士為了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理念而無私奉獻、敢于獻身偉大精神,而對于今天而言,那個戰爭時期的共同理念已轉化成為當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建設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的價值核心。新時代背景下,對于我國的發展,帶來的不僅是機遇,同時也面臨巨大的挑戰。新時代潮流,是和平發展、相互合作、經濟國際化、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并不斷深入,信息科技發展非常迅猛,以及國際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日益激烈,影響發展、和平的因素變得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當前社會生產力較為落后,而這個特殊階段需要的物質文化日益增長,從而產生了非常大的矛盾,這個矛盾也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對于國家在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任務變得更加復雜與艱難。如今,我們國家正進入改革開放最關鍵的階段,社會不斷發展與變革,一方面為我國發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為我國建設帶來一系列的矛盾,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應以鐵軍精神為指引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而使鐵軍精神能夠不斷深化與發展。鐵軍精神雖然是戰爭時代的產物,可是鐵軍精神的使用卻超出了戰爭時期的適用范圍,其的延伸度將會更長更寬廣。新時代的鐵軍精神,不僅保留了原有的實質內容,同時,新時代的發展又為其注入更先進的時代性內涵,因此,鐵軍精神能夠和時代共同進步,是跟隨時代發展而發展的創新精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重視了解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也就是由主體需求與客體是否滿足主體的需要,及怎樣去滿足主體需要出發去了解、認識和評價主體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鐵軍是鐵軍精神的主體,鐵軍的精神客體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理論是引領新四軍與入侵者抗戰到底的精神力量。新時代背景下,鐵軍精神的主體性的范圍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強大,兼容性也將更大,其包括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努力為實現我國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以及為國家、社會繁榮昌盛的炎黃子孫。因此,從這一點更能展示出鐵軍精神與時代同步的特征,這個精神跟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豐富、完善。鐵軍精神主體在變化,其的客體也會跟著主體進行變化,首先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直到毛澤東思想,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思想,最后是科學發展觀。由此可見,因客體的變化及發展,促進了主客體相輔相成,從而使其具有旺盛的活力。在建設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鐵軍精神是關鍵所在,其促進了我國人民積極、奮斗、團結、愛國等精神的形成。在教育、國家文化建設中融入鐵軍精神,能夠借助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凝聚力量,激發國民愛國之情,倡導社會主義思想,加強團結友愛的道德品質。
3.1 深化宣傳教育促內化
可以從加強宣傳普及進行著手,加強鐵軍精神的宣傳教育工作,打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為培育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牢固的基礎,讓核心價值觀猶如空氣般無所不在。深化宣傳教育,以多方面、多方式、多手段進行宣傳,例如新聞宣傳、網絡宣傳、文藝宣傳、社會宣傳等等,需要將“弘揚鐵軍精神”和“三個倡導”相互結合,形成一個主題宣傳活動,從而剖析鐵軍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的關系。在我國教育中,融入鐵軍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小學生抓起,由學校進行著手,選擇與之相關的教學教材,加強教師鐵軍精神的灌輸,培養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提升整體教師的綜合素質。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以正確的導向來開展報道,依托信息服務來進行思想教育工作,依托輿論監督來發揚鐵軍精神。借用各種媒體手段,在窗口行業以及公共場所等平臺,全方面與多層次地開展宣傳;其次,發揮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可以將重大典型宣傳和最最美人物宣傳進行融合,針對社會中一些善人善舉,可以開展各種“選美”評選活動,在社會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中,評選出一批踐行核心價值觀最美人物,例如最美司機、最美干部、最美醫生、等,從而發揮典型人物的模范作用。
3.2 注重融入貫穿促轉化
在地區的建設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成為制度與政策,能夠幫助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利益和政策導向的踐行與培育。以教育為指導,建立分眾教育,探求新時代背景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途徑,提高與擴大社會認同,使群眾在思想上達到共識,強化國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這一個價值觀深深植入國民的心中,將鐵軍精神轉化成價值取向、思想觀念以及行為規范等。教育重點放在學生、干部、社會群眾以及公眾人物上。
3.3 推動實踐養成促優化
發揚鐵軍精神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通過行動才能實現。因此,可以大力舉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的實踐活動,鼓勵、引導社會群眾做道德規范的自覺踐行者,打造一個良好的實踐環境,促使人人參與、人人實踐。具體可以由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著手:
第一,以多種路徑來開展道德主題實踐活動。以“誠信”為主題,開展”誠實做人”、“誠信做事”的實踐活動,以培育誠信文化為根本,從而促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做好各領域、各行業的誠信建設,包括:市場、食品、旅游等,進一步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的構建。以“友善”為主題,開展“學雷鋒”、“關愛老年人”、“關愛留守兒童”、“鄰里守望”等實踐活動,加強志愿服務的制度化,促進學雷鋒活動的常態化,并進一步發揚“團結、和睦、奉獻、互助”等精神。以“勤儉節約”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加強人們勤儉節約、綠色環保的意識,促進大眾低碳消費的習慣養成,不斷形成一個健康文明的活動方式。
第二,加強精神文化建設活動。在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促使個人在為家奮斗、幫助別人、為國家奉獻的過程中提高精神境界以及形成文明風尚。借助農村文化禮堂,開展各種宣傳活動,例如禮節禮儀教育、道德教育、“種文化”活動。通過教育與宣傳來提升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進一步提升整體群眾的文明程度。以集中創作的方式,打造更多具有創新性、具有鮮明主題的公益廣告,推進墻體公益廣告比賽的發展,從而促進形成公益廣告創作刊播的良好局面。
第三,整治道德失范現象。深入實施四個行動,包括: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用水。開展相關實踐活動,例如“尋找不文明陋習”,發揮輿論監督與社會監督的作用,從而消除社會不文明的行為。消除社會中各種道德問題,只通過道德教育是無法實現,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提高懲治力度,發揮輿論、制度、法律等作用,以此來懲罰、打擊失德敗德者。
3.4 營造良好氛圍促善化
對于發揚與傳承鐵軍精神和培養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作為基礎。因此,應以引導與約束、反對和提倡相結合,形成多樣化方式并綜合運用。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從而提升社會道德風氣。新聞媒體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宣傳發揚鐵軍精神,掌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典型人物、事跡進行報道。對于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的錯誤言行、丑惡現象,必須披露、曝光。借助現代化互聯網,唱響網上踐行的主旋律。對傳播內容進行把關與監督,禁止迷信、庸俗等不良信息的傳播,構建綠色文明網絡。社會媒體宣傳方面,應提升文化藝術品位,積極打造一個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良好的環境。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先進個人事跡,都應利用各種傳播手段進行宣傳,將這種思想、精神帶動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進行遵循。
透過鐵軍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發現,不管是戰爭時代抑或新時代的今天,鐵軍精神依然是我國建設發展的一個精神楷模,鐵軍精神引領國家的進步與發展,其作為一種具有豐富內涵的精神,將會一直激勵我們的后代,為一個共同的目標不斷努力奮斗。因此,實現我國民族的偉大復興,應以鐵軍精神為指引,從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本文系2015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江蘇精神融通的理論邏輯(項目批準號:2015SJB759);2019年鹽城工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資助課題:復雜性視域中革命精神的當代價值研究(課題號:XSJA201901)。
(作者單位:1.中國礦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鹽城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