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甫輝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科目之一,作為漢語基礎它奠定了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所以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找到正確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好小學語文,為今后的語文學習豎桿揚帆。筆者今天從小學語文的識字、背誦及習作的教學方法上試談芻論,與大家分享。
漢字的學習是小學語文的“最基礎”,同時漢字的學習也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小學生因年齡之關系,很難提起學習漢字的興趣,因此教師應采用一些有效的,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漢字教學,而多媒體教學技術則是不二之選。多媒體在漢字教學上采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方法,它將畫、音、聲等技術應用到漢字教學中,提高了學生學習漢字的效率。
比如,“練”與“煉”兩個字,“練”與“煉”音同形近,常常被混淆使用。這兩個同音字的字義是有區別的,重點是對這兩個字的偏旁部首加以區分,“練”字部首為絞絲旁“纟”,而“煉”字的部首為火字旁“火”,這是首先需要區分開來的。“練”字主要表示練習、訓練。如練習、練武、練功、練兵、演練、苦練等等。凡是表示訓練或練習意思的詞語,都用“練”字表示,而不能用“煉”。另外,“練”字還可表示表示精練、簡練的意思,如形容人的老練、熟練等。“煉”字表示“用加熱等辦法使物質純凈或堅固”,如“煉鐵、煉鋼”等;或表示“燒”,如“真金不怕火煉”;表示鍛煉,如“體育鍛煉”等;“精煉”是指提煉精華,除去雜質,如精煉石油等;“煉字煉句”,表示反復推敲,使語言精美,所以用“煉”不用“練”。筆者在演示幻燈片時,在每個詞語的下方都配示了圖解圖示,每一個詞語都配有音響發音,學生們在看字的同時,又聽到了該字的正確發音。同時,筆者在對這兩字進行講解時,還利用多媒體的筆順教學技術,一筆一劃地教給學生這兩個字的書寫筆順,可謂一舉多得。這種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識字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漢字的習得效率也比往前高出很多。
在小學語文課本上,學生們經常會看到讓人頭疼的四個字“背誦全文”。學生在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往往會噓聲一片,牢騷滿腹。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們內心對背誦的恐懼感和厭惡感。對于這種狀況,筆者總結了一個背誦小技巧,幫助學生消除背誦恐懼。
背誦之前的一個必要環節就是“熟讀”。在讀的時候,我們可以運用一個小竅門,就是“首尾合字法”。所謂“首尾合字法”就是在遇到一篇文章時,先將每句話做熟讀記憶,記住每句話的首尾字,將第一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首字相連組成一個固定詞語,熟記這個詞語,由尾憶首,由首憶整,分整結合,憶法高效。比如,在教授《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時,筆者先讓學生對每一句詩做到熟讀,達到脫口而出的地步。接下來是記憶的重點,就是連句成章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記憶邏輯性。從第一句入手,熟讀這句“劍外忽傳收薊北”,熟讀之后,記住“北”字。然后熟讀第二句“初聞涕淚滿衣裳”,熟讀后做一中轉停留,將“北初”二字熟讀幾遍,達到想到“北”字便想到“初”字,想到“初”字就想到第二句“初聞涕淚滿衣裳”的地步。按照此法,連字為“北初、裳卻、在漫、狂白、酒青、鄉即、峽便”,這個背誦方法方便有效,簡單易懂,受到學生們的一致好評,于是他們對背誦的恐懼也慢慢消解,大大增強了學習信心。
仿寫是模仿原文練習習作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方式。仿寫是學生在把握原文中心思想和寫作技巧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寫出在形式上與原文相似又具有獨特風格的作文。仿寫不是抄襲,而是獨創意識的發揮。
課文《山雨》是由當代著名散文家趙麗宏所創,它是一篇文美質優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奇妙的聯想、淡雅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聲色別致的山景圖,行文洋溢出作者對大自然那分濃濃的喜愛。課文結構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描寫,語言生動,形象擬人,韻美色鮮,傳神入骨,山雨的美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全文旨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篇文章意境優美,筆者讓學生們進行了仿寫練習,很多學生掌握了這種對美景的藝術表達法,“風使云朵改變了容貌。在夕陽中,白云的樣貌千姿百態,難以名狀,有山丘、龍須,有河川、鳳尾,也有龍泉出鞘劃天斷水之利刃。在風中,所有的云朵都融合在湛藍的蒼穹之中,奇得古怪,怪得離奇。這朵朵‘棉絮似糖藝老人竹簽上的糖果,滋潤著我的味蕾,滋潤著我的心田……”這名學生優秀的仿寫,將與夕陽并肩的白云與“雨后山林”做了對比,寫出了自己的風格,文美辭優,感情真摯。這種仿寫訓練法,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了課文作者的寫作守法,是一種極其有效的習作練習手段。
總之,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點科目,小學語文教師應掌握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打好小學生的語文基礎,為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搭橋鋪路,豎桿揚帆。
(作者單位:貴州省務川縣泥高鎮鎮江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