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經濟形勢不斷的良好發展,全面預算管理對于企業運營發展的重要程度隨之持續提高到新高度。正確認識、對待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發現并解決管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具有較為深遠的意義。本位就電網系統科研單位在進行全面預算工作過程中遇到的若干問題進行論述。
關鍵詞:全面預算;電網系統;科研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是利用預算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的各種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組織和協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完成既定的經營目標。由此定義不難看出,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是其生產經營的重要管理內容,直接影響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對于電網系統科研單位而言,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在實施科研發展戰略、整合利用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保障項目進度、部門績效評估、新技術開發、科研體制優化等方面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電網系統科研單位全面預算管理中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發以來經濟水平的大幅提升,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管理體系,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一項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得到了進一步的推行,收益頗豐。但是,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問題和不足。
1.單位決策層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仍有不足
隨著國內的逐步開發,很多外來的先進經驗和方法都在國內得以運用。但是,傳統經營管理理念和較為新穎的管理方法的融合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在以嚴謹著稱的科研單位里,決策層管理團隊大多技術崗位出身,有自己身體力行總結出來的一套科研項目運行管理方法,并且在以往的工作經歷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由此,新的管理方法和以往經驗相結合運用的過程中,便容易產生了理解上的偏差。出于此類原因,全面預算管理這種的相對較新的方法在電網系統的很多科研單位中沒有被提高到足夠的重視高度,造成決策團隊在開展戰略制定、決策,指導安排單位日常工作運營時無法徹徹底底的貫徹全面預算管理。
2.工作人員對其在全面預算管理中的責任義務認識不足
預算工作多由單位的財務部門承擔,財務相關工作人員往往不能較好的理解決策層團隊的戰略意圖,以“處理財務工作”的心態來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任務,這樣便會與全面預算管理的初衷脫節,不能達到預期的管理目的;與此同時,各部門的對應負責人員在配合財務部門進行全面預算工作時,以“預算被分配”的心態來處理相應的工作內容,造成財務人員不能較為準確、全面的掌握實際情況。從而,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從一開始便存在缺陷,導致后期的執行工作推進困難,無法達到預定目標。
3.基礎數據統計不足
科研單位較傳統的生產制造單位不同,技術產出較之企業利潤占據了相對較大的權重。前瞻性的研究和技術創新,往往需要時下較為領先的技術、產品與之配合。但是,較為領先的技術和產品與一般常規的技術和產品價格差別較大,特別是技術服務類產品,受到人員水平、領域寬窄、相關進口技術和產品的銷售狀況的影響,更是沒有統一的參考價格,難于形成較為明確數據。再有,科研工作中采購產品種類相對較多、數量又較少,同樣給基礎數據的統計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4.缺乏完善的考核機制
當前科研單位全面預算考核機制,還是主要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以科研產出為核心。沒有融入預算指標執行結果,預算考核沒有落到實處,不能對技術人員和行政人員進行有效的激勵,同時也不能實現全面預算管理,未能起到應有的為企業戰略發展服務作用。
電網系統科研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幾點思考
針對電網科研單位進行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構闡述以下幾條改進策略。
1.提高全面預算管理認識水平,加強培訓
對單位決策團隊人員、財務相關工作人員以及各部門對應負責人定期開展培訓,提高全面預算管理認識水平,達到培訓時下的全面預算管理人員,儲備未來人才的目的。組織內部職工開展學習討論,在認知上達成共識。與國內全面預算管理較為先進的工業企業進一步開展合作交流,借鑒成功經驗。真正的把全面預算工作當作支撐單位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組成部門。領導團隊起到榜樣作用,帶頭學習、宣傳預算,讓單位每一個人都有預算意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整理總結,并應用于實際工作,為部門和單位的全面預算工作提供有力可靠支撐。
2.轉變工作人員的工作理念,形成有效的全面預算管理辦法
建立財務預算人員與決策團隊的有效溝通渠道,使預算編制人員切實理解單位的發展戰略,并與預算工作相結合,從而擺脫“單純財務工作”的心態,把對工作內容的認識提高到全局的高度;增加各部門預算負責人員的話語權,自我定位從“被分配”變成“合理反饋,共同努力”。形成:決策團隊制定指導方案,財務人員領會、傳達、擬制,各部門人員自我評估、反饋的有效工作機制,讓整個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在“閉環”中開展。通過有效的反饋和迭代,形成有理有據、共同認可的預算方案。這樣,既能夠保證預算工作中各類數據的可靠性,同時也可以在后期執行過程中得到大多數員工的認可,更有利于工作開展。
3.完善基礎數據庫
首先,在全單位范圍內形成標準化指導原則。然后,各部門再結合以往項目經驗相互溝通、整理歸納,針對類似常用材料、元器件等基礎采購項目形成參考目錄;邀請各類相關專業的專家加入單位的專家庫,有效儲備各相關專業技術專家,為技術攻關和發展方向拓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持,同時也使得各部門技術工作開展有“援”可尋;通過公開、公平的方式建立合格優選合作單位黃頁,遴選優質供貨單位,建立良好共贏合作關系等。如此以來可以有效減少不確定的預算項目。在操作工具和方法方面,盡量減少過往工作中純手工錄入環節,積極引入計算機、互聯網技術來達到降低基礎數據整理的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4.明確獎懲考核制度
將預算考核內容細化分解,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獎懲措施。各部門再進一步細化預算考核指標,讓每位員工都參與到全面預算管理中來。每一項指標都有相應的人員與之掛鉤,并通過相應評估標準對其進行獎懲。同時在獎懲制度中,考核內容公開,數據明確,各部門、員工可以互相監督的機制,避免因“怕被懲罰,怕影響考核”而保守上報,故意低報等“消極”行為。調動積極性的同時,增強每個人的參與感,切實保障全面預算管理開展。
總而言之,全面預算合理,是強化經營管理,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長期任務。從決策團隊到基層員工,都應參與其中為單位發展出力。 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我們需要不斷總結歸納,尋找最優的管理辦法。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關于印發《關于企業實行財務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財企[2002]102號)[Z],2002.
[2] 威廉·拉力 預算管理手冊[M],2007.
[3] 彼得·弗朗茨,馬賽厄斯?柯克莫 流程管理[M],2015.
作者簡介:
張堃,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財務預算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