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紅
【摘?要】 目的:研究全程優質護理措施對乳腺癌手術患者進行護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本院收治的進行乳腺癌手術的患者,選擇其中的6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以隨機方法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全程優質護理組,均為32例。分別對兩組患者選擇常規護理方案和全程優質護理方案進行護理指導,對兩組患者護理的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護理干預結束后,評價本研究兩組患者的術前焦慮情況,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評價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乳腺癌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時,為患者配合全程優質護理進行護理指導可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減輕手術帶來的疼痛,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 全程優質護理;乳腺癌手術;護理效果
乳腺癌在臨床上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婦科腫瘤疾病。臨床對于乳腺癌在治療時的主要治療方法是選擇乳腺癌根治術,也就是對于發生乳腺癌變的乳房進行切除,但是經過乳腺癌根治術切除乳房之后,容易導致患者形體存在改變,使得患者產生嚴重的不良情緒,對身心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1]。所以針對于此,本研究分析對于乳腺癌手術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為患者選擇全程優質護理干預所取得的效果,并且將主要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的研究對象來自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選擇64例患者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全程優質護理組,均為32例。本研究的常規護理組患者中患者的最大年齡為48歲,最小年齡為23歲,平均年齡為(35.8±7.5)歲;本研究全程優質護理組患者中最大年齡為50歲,最小年齡為24歲,平均年齡為(36.7±8.2)歲。所有患者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乳腺癌,均需采用手術治療,采用統計學軟件檢驗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本研究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明顯的差異性(P>0.05),可以進行比較研究。
1.2?方法
本研究的常規護理組患者在護理的過程中,應用常規護理方案進行護理,因為本研究篇幅的限制,所以不作詳細的贅述,而本研究全程優質護理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應用全程優質護理,全程優質護理:手術之前應該做好對患者的關懷與愛護,保證患者具有良好的護理環境,并且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安慰。除此以外,還要為患者進行術后優質護理,注意患者疼痛的干預,減輕患者傷口的疼痛,采取必要的措施,緩解患者疼痛所產生的困擾,也要注意環境對患者的影響。之后為患者進行相關的訓練,以便于促進患者較好的恢復。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干預結束后評價本研究兩組患者的術前焦慮情況,全程優質護理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評價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全程優質護理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于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比較,全程優質護理組患者的疼痛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本文作者對全程優質護理組所有患者在進行干預的過程中,落實全程優質護理(全程優質護理-在干預時首先進行術前優質護理)。患者入院的時候就應該幫助患者創造良好的住院環境,維持患者住院環境的安靜,并且保證周圍環境的安全和整潔舒適。護理人員需要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情并且關心患者,耐心的傾聽患者的意見和要求,要盡可能的滿足患者[2]。與此同時,需要重視患者家屬的關注,特別是患者的丈夫,需要為患者提供關心和支持,以便于能夠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關愛和溫暖。和患者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介紹患者手術醫生的技術水平,并且為患者提供相關的手術基本信息。同時對患者提供安慰,告知患者乳房重建的可能性,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減輕患者的恐懼和焦慮[3]。
除此以外,還要為患者做好術后優質護理。手術以后應做好對患者疼痛的護理干預工作,因為手術切口面積相對較大,所以患者容易出現術后傷口疼痛,幫助患者選擇采用半臥位,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切口的張力,緩解患者的疼痛。幫助患者維持室內環境的安靜和舒適,保證濕度適宜,同時要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刺激和干擾。為患者進行各項操作的時候,保證動作輕柔熟練,對患者進行指導,提供緩解疼痛的方法,可以為患者選擇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4]。
做好對患者的功能鍛煉工作。患者手術以后進行功能鍛煉,對于防止患者患側上肢腫脹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護理人員可以一對一的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和相關的指導,在手術當天需要將患者患側的肩部抬高大約30°,并且對患者進行制動。手術后第2天對患者進行指導,使患者的患肢進行握拳、伸指和屈腕等相關的運動。在手術后的第2天或第3天對患者進行指導,使患者進行曲肘,在手術以后的第4天到第5天,指導患者摸對側耳朵,用手握住患者患側的拇指,并且幫助患者伸直肘關節,為患者輔助患肢進行上舉,以便于能夠達到與肩關節平齊。第7天需對患者進行摸患側耳廓的運動。7d以后,患者進行爬墻運動,盡量能夠達到最高的限度。在以后的8~10日之內,患者需要逐步的進行患側運動,手掌盡量超過頭頂,并且摸到對側耳朵,對患者進行肩關節向前或者向后的旋轉,保證患者肩關節外展,并且做好畫圓的工作[5]。
綜上所述,對于乳腺癌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時為患者配合全程優質護理進行護理指導可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減輕手術帶來的疼痛,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參考文獻
[1] 陳霞,張秋月.連續護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患肢功能鍛煉中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05(31):133-134.
[2] 曹悅英.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02):204-205.
[3] 吳艷.乳腺癌手術患者行全程優質護理的療效[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2014,01(07):3-4.
[4] 李頭英.乳腺癌手術患者采用全程優質護理的應用體會[J].醫學信息,2014,27(10):168.
[5] 冼梅芳.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切除術患者術前焦慮的影響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06):11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