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松艷 安存江 石慧霞


摘 要:2018年1月12日,審計署新頒布的第11號令在內部審計業務外包方面做出新的要求“內部審計工作根據需要向社會購買審計服務,并對采用的審計結果負責”。然而高職院校基建審計周期長,從工程立項到招投標再到施工等環節所涉及的資料多,審計人手有限,通常采用基建審計外包。審計署的上述規定無疑強化了高校基建項目即使已委托外審機構,仍要對工程項目加強審計督導,對審計質量把關。本文以加強高職院校基建內部控制為切入點,研究高職院校工程審計管理系統在M院校的具體實踐和存在問題及建議,一方面對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也為其他高校創新工程審計管理信息技術與方法提供重要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基建;審計管理系統
一、M高職院校工程審計軟件具體應用
該系統平臺主要實現工程審計數據、資料的收集、查詢、統計和各種審計信息報表自動輸出、平臺的審計信息發布以及分析與預測等動態功能。管理系統設計思路是以“基本建設的程序和流程”作為系統主框架,在每個環節上再按不同業務部門的職責和承擔的工作分別上傳成果資料,在各環節需要形成審核流程的,在系統里體現過程管控。
結合M學校基本建設的實際,系統審核環節細分為以下七個環節:決策環節、設計環節、施工準備環節、施工環節、竣工驗收環節、結算審計環節、后評價環節。
1.決策環節和設計環節信息系統的設計原理和流程
決策環節又分為四個部分組成: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資計劃安排、可研編制費用支付、概念性方案設計費用支付。其中,可行性研究又包括概念性設計談判紀要、可研編制談判紀要、項目的概念性設計方案,項目的可研報告,主管部門(或學校)的立項批復,具體展現形式如圖1所示。
投資計劃安排主要指項目投資計劃書;可研編制費用支付和概念性方案設計費用支付只做費用支付登記功能使用,方便費用匯總和查詢。
設計環節分為七部分組成:方案設計、勘察、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圖審查、設計費支付、施工圖審查費支付、各種規費支付。審計環節中的概算編制工作,學校應組織專家對初設進行審查,因為前期工作會對后續項目的設計質量和投資影響非常大。同樣,施工圖紙的資料也必須上傳審核。其余項目根據具體工程情況按需填列。因為有的工程屬于零星維修小額工程,審核程序相對簡化。其中,方案審計又包括設計招標文件(或談判紀要)、規劃局審查意見、消防支隊審查意見,見圖2。
勘察包括勘察招標文件(或談判紀要)、評標報告(若有)、勘察合同、地勘報告審核意見書、地勘報告;初步設計包括專家審查意見、初步設計文件(包含項目概算)、建委對初步設計的審查意見、消防支隊審查意見、防雷審查意見、環保局“三同時”審查意見;施工圖設計包括施工圖(基建處或其他部門)、規劃許可證、消防審核(或備案)意見、建委節能備案意見書;施工圖審查包括審圖招標文件(或談判紀要)、評標報告(若有)、審圖合同、施工圖審查意見;施工圖預算編制包括施工圖預算書;招標預算最高限價審查包括預算審核咨詢合同(需要咨詢合同編號由采購辦導入)、施工圖審查預算書、最高限價通知;施工招標文件、補遺、答疑、評標報告、評標結果公示。
2.施工環節和竣工驗收環節信息系統的設計原理和流程
施工環節由四部分組成:施工前的準備、施工過程管理(建立原材料及結構實體質量保證監控體系、建立造價動態管理監控體系、建立參建各方的行為質量保證體系)、監理費支付和各種規費支付。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組織方式是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交底,督促施工單位進行施工現場準備和技術準備,達到開工條件后簽署開工報告,所以需提交設計交底紀要、施工組織設計、開工報告、施工許可證。建立原材料及結構實體質量保證監控體系需提交以下資料:原材料檢驗報告、與結構實體有關的試件檢測報告、成品或半成品檢驗報告、基礎驗槽記錄(或會議紀要)、基礎鋼筋驗收會議紀要、基礎驗收會議紀要、首層鋼筋驗收會議紀要、中間層鋼筋驗收會議紀要(這項視質監站要求而定)、屋面鋼筋驗收會議紀要、轉序(或主體結構)驗收會議紀要、樣板工程驗收記錄、功能性試驗檢測報告。建立造價動態管理監控體系需提交資料有:設計變更、現場簽證、技術洽商、索賠資料、材料及設備核價、往來書面函件、進度支付審核。建立參建各方的行為質量保證體系需提交安全監督交底紀要、質量監督交底紀要、建設單位質量保證相關資料、設計單位質量保證相關資料、勘察單位質量保證相關資料、監理單位質量保證相關資料、施工單位質量保證相關資料。
竣工驗收環節由以下三部分組成:竣工預驗收、單項工程驗收和竣工備案。其中,單項工程驗收包含節能驗收合格意見書、規劃核實意見書、消防驗收合格意見書、環保預驗收合格意見書、防雷驗收合格證、檔案驗收合格意見書。
3.結算審計環節和項目后評價環節信息系統的設計原理和流程
結算審計分為四個部分:結算資料收集(結算書、結算資料從以上各項過程資料中抽選,不能有新資料)、結算資料初審、結算審計、全過程跟蹤審計咨詢費支付審核。
項目后評價分三個部分:編制項目決算、轉固定資產、項目建設總結。
以上七個環節共計83項設計原理,雙擊每一項進入各項目界面后,就可以將所需要上傳的數據輸入進去。當然,前期是審計人員需要查看審計資料是否真實有效才完成審核。具體見圖3所示。
圖3
二、M高職院校工程審計軟件應用的優缺點和改進建議
M高職院校通過運用開發的工程審計軟件,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手動處理工程送審資料的工作方式,將被審計單位工程送審資料采集、轉換成數據錄入軟件系統中,按照軟件設定的流程完成審計程序,提高了審計的準確性和效率,有利于審計資料檔案的科學管理,實現了工程審計信息化。通過開發建立工程審計管理信息系統能使審計人員從煩瑣的數據收集、整理的機械勞作中解放出來,降低前期準備工作所耗用的大量人力和時間,讓審計人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查漏補缺,防范舞弊,將目光更多聚焦于審計項目的實質性程序,確保更好地完成審計工作。
然而從以上系統軟件設計介紹就可以看出一項完整的工程審計流程和環節是非常多的,共計有83項。所以每個項目點擊進入另一個界面工作量是非常大的,程序設計者可以直接在首界面設置是否上傳文件,點擊否的直接默認處理結束,不再雙擊進入每個項目里一一點擊確認是否上傳資料的處理。如規劃局審查意見、消防支隊審查意見等項目,大多零星工程很少有相關資料。
其次,對于一般項目資料文件只需要審計人員審核后直接上傳原件的掃描件處理就行了。但是對于施工圖、預結算審計報告等這些項目資料過多,采用哪種方式上傳還有待商榷。本人認為施工圖按照CAD格式保存電子檔以及預結算書以GBQ等格式形式保存電子檔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人力足夠的話,也可以同時上傳掃描件。另外,每次點擊結束處理后,系統自動跳到了首頁第一個項目,然后需要手動找到需要填列項目中,可否設置下,點擊完成后,界面自動回到原來填列的項目欄,然后依次填入。關于工程送審部門一般自定義為基建處,如果以后有學院等其他部門提交工程資料,可以另設提交送審工程資料的權限。當然, 設置的工程審計流程時還需參照學校內部相關工程審計規章制度來對照執行。
參考文獻
1.魏祥健.云平臺架構下的協同審計模式研究.審計研究,2014(06).
2.賴麗珍.基于云審計平臺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生態系統框架研究.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12).
3.鄧琪.審計機關推進云審計平臺的構建與應用研究.浙江工商大學,2018(01).
4.徐瀟瀟.淺談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系統構建思路.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04).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