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堯


摘 要: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應用指引和具體流程,對提高資產管理水平發揮重要作用。本文重在實踐應用探討,設計庫存現金和資產調撥等兩類資產的內部控制方案,希望能推動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應用。
關鍵詞:內部控制;國有資產;應用研究
一、引言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是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的,是單位占有使用權、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的總稱。它具體包括:單位的現金、銀行存款、庫存材料(存貨)、暫付款(應收及預付款項)、有價證券等流動資產;單位占有和使用的土地、房屋及構筑物、附著物、通用設備、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設備、儀器儀表、電子產品及通信設備、文藝體育設備、圖書文物及陳列品、家具用具等固定資產;單位占有和使用的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單位接受捐贈的資產以及其他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的資產;出租出借的以及單位興辦的培訓中心、服務中心、賓館、酒店、招待所、飲食等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等。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則是指單位管理層以經濟資源為核心,通過控制經濟活動、協調經濟行為,形成一系列職能控制方法和程序,為單位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資產管理自然成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之一。財政部頒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已經六年,內部控制在各級財政部門的組織和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的實施下,獲得了長足發展,對建設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對推進財政工作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管理,對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對保證國有資產安全完整、防范職務和法律風險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本文通過理論研究與實踐案例相結合,重點探討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實際應用研究,并以庫存現金和資產調撥等兩類資產管理作為實務案例進行分析,為未來更好地推進內部控制在資產管理的應用提供可借鑒的具體設計方案。
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內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1.保證資產安全和使用高效
健全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為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帶來了清晰的應用指引和具體流程,明確了單位資產管理內部各部門和崗位的職責,加強了對資產的購入、使用、核算、處置等關鍵環節的管控,實現資產管理的統一性和規范性。單位部內控制體系的建立,為資產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礎和保障,為資產管理組織機構開展工作創建良好的內控環境。通過內部控制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對單位現有的資產管理方案進行優化和改進,保證資產安全和使用高效,確保資產處置和清理合法有效,將會顯著提高國有資產的管理水平。
2.促使單位高效運轉和提升公信力
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的物質基礎,資產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單位行政效能和辦事水平,直接影響到單位的公信力和社會滿意度,應該提高管理標準和層級。內部控制體系以適應實際發展需求為出發點,結合單位的實際,針對性地建立內部預防和控制體系,促使資產管理既要注重效率,又要兼顧公平和保證質量,為有序管理資產創造有利條件。有序、高效的資產管理活動極大地樹立起行政事業單位良好的社會形象,從而提升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公信力,勢必成為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的積極因素。
3.適應依法治國的社會發展需求
采取內部控制手段,健全“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建立風險防控機制,加強資產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就必須完善包括內控制度在內的內部治理體系,只有這樣,單位資產管理才能緊緊依靠內控制度發揮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
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1.建立資產管理內部控制責任中心
與財務會計的單一主體不同,內部控制強調多維主體。行政事業單位可以根據資產管理需求,確定內部控制的責任主體。資產管理內部控制責任主體可以是單位整體,也可以是單位內部的責任中心,也可以是單位的個別崗位員工。內部控制是“一把手工程”,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管理者(法人代表)就是資產管理的第一責任人,需要自覺增強第一責任主體意識。單位主要管理者通過授權,指定資產管理的保管員、審核員、審批員、記賬員等崗位互不相容的責任主體,形成風險可控的組織機構責任體系。
2.加強嚴格高效的資產管理用人機制
選拔資產管理崗位的員工必須堅持“以德優先”的用人原則,相關責任人必須具備良好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自覺遵紀守法,維護資產安全。資產管理崗位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過硬的員工方可勝任,特別是資金管理崗位的人員還必須具備財務專業背景。資產是勞動者的生產資料,還需要調動單位全體職工參與資產管理,規范管理行為,節約使用包括低值易耗品在內的各種資產。資產管理用人機制更要強調“不相容職位相分離”的底線規則,達到預防舞弊的基本要求。
3.善用信息技術提高管理水平
進入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成為內部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要將信息技術引入到資產管理的全過程中。一旦實現全面化數字資產管理,既可以幫助單位有效地追蹤資產的動態,又可以提高風險防范能力,有利于向上級部門和社會公眾披露資產狀況。還要健全信息共享機制,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對于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合理性有著無可取代的作用,它的優點就在于能有效監督和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環節,發揮了信息共享的高效性。
四、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內部控制的應用措施
1. 設計資產管理內部控制架構
按照內部控制的角度,資產管理控制架構包括二級流程(二級項目內容)、管理制度、風險矩陣圖和業務流程描述等。其中的二級項目就是資產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庫存現金管理、銀行存款管理、資產購置計劃、資產自用管理、資產報廢(報損)、資產調撥、資產對外出租(出借)、資產委托管理、資產授權經營、資產無償劃撥(捐贈)、資產處置、資產清查、資產統計報告編報、資產產權糾紛處理、產權登記流程等。在應用實踐中,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內部控制架構的設計可如圖1所示。
2.庫存現金管理內部控制的實例設計
庫存現金的管理職責授予出納崗位,是單位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對維持單位正常業務運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最容易流失和被侵占的資產,監管風險最高,庫存現金管理必然處于單位內部控制系統中最突出的位置。
(1)庫存現金的內控管理流程。庫存現金管理是內部控制體系中強制規定崗位分離和互相牽制的資產管理內控典型實例。其內控管理流程大致為:①出納崗根據業務需要,提交現金提取申請;②財務負責人復核;③單位分管領導審核;④單位主要領導審批;⑤出納崗提取現金;⑥出納崗登記日記賬;⑦出納崗盤點現金,核對賬簿;⑧會計崗核對現金賬簿,結束。行政事業單位庫存現金的內控管理流程描述如圖2所示。
(2)庫存現金內控管理的風險矩陣法。風險矩陣法是風險控制者采用定性與定量綜合分析預測風險出現概率和影響程度的方法,它能夠把危險發生的可能性和損害的嚴重程度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給決策層,主要運用于風險評估領域。在實務中,行政事業單位庫存現金內控管理的風險矩陣圖如圖3所示。
3.資產調撥管理內部控制的實例設計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調撥一般指設備類資產調撥,又分為對外資產調撥和對內資產調撥。目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調撥管理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如手續材料欠缺、無序調撥、會計核算不齊全等,根源在于單位管理混亂、責任不清和集體民主決策意識淡薄,造成資產流失和公物私用、挪用等違紀違法后果。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調撥的有效途徑,具體辦法就是理清資產調撥的管理流程和設計風險矩陣圖。
(1)資產調撥內控管理流程。①提出調撥申請:單位各部門經辦崗對計劃調撥的資產提出相應的資產調撥申請;②編制資產調撥申請:財務部門資產管理經辦崗對各部門提交的調撥申請匯總編制資產調撥申請總表;③復核:財務部門負責人對資產調撥申請進行復核;④單位審批(或審議):不涉及重大資產調撥事項的,先后經過單位分管領導、主要管理者對提交上來的資產調撥申請進行審批。涉及重大資產調撥事項的,由分管領導提出意見,報主要管理者提交給“三重一大”聯評會議進行內部審議,審議通過后,才正式得到審批;⑤上報:財務部門資產管理經辦崗將資產調撥申請及相關材料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核;⑥審核:上級主管部門對提交的資產調撥申請進行審核,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⑦財政審批:同級財政部門對提交的資產調撥申請進行審核批準;⑧接收批復:財務部門資產管理經辦崗接受財政部門關于資產調撥的批復文件;⑨資產調撥:各部門經辦崗對批復同意的資產調撥方案中對應的資產進行調撥;⑩資產信息更新:財務部門資產管理經辦崗對已經調撥出去的資產的相關信息進行及時更新; 賬務處理:財務部門會計崗位財務人員及時進行相應的賬務核算處理,流程結束。
(2)資產調撥內控管理的風險矩陣法。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資產調撥內控管理的風險矩陣圖可設計如圖4所示。
五、結語
建立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是新時代、新形勢和新理念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最佳途徑,也是必經之路。對把內部控制的工具方法運用到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研究不應僅僅局限于理論探索之上,更應該致力于探討其實際應用。管理者應該著眼于適應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新型治國理政思路,立足于本行業、本單位的實際狀況,提出適合于本單位資產管理內部控制的具體設計方案,編制完整的、可行的資產管理內部控制手冊,切實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最終實現科學、民主和法治管理,這才是問題導向管理的解決之策、務實之道。
參考文獻
1.李紅玲.基于內部控制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模式分析.財會學習,2018(35).
2.涂國富.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探討.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24).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