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體燦
【摘 要】 初中道德與法治建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教學課程,其對于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道德與法治建設的教材也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這些引發了我們對其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的思考。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新教材特征及教學進行相關淺析,以期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僅供參考。
【關鍵詞】 初中 道德與法治 新教材 特征 教學
前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家也越來越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其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構建尤為重要。為此,道德與法治建設也是非常關鍵的,教師要加強此教學力度,強化學生的素養教育,進而滿足新課改對于教育的新要求。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建設新教材特征
在新的環境背景之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建設的新教材也呈現出了更為鮮明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主題突出
眾所周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建設這個課名更新之前,其原名叫思想品德,這門課程常常使得教師、學生和家長處于一種比較尷尬的地步。在新的環境背景下,教育部門高度強調道德與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其不僅對課程名稱給予更改,使得教育的主題更加突出,而且其新教材在主體方面也更有指導性和實踐性,其拋開過多的空話,更多強調具體的行為建設,能夠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有依據的榜樣,對于學生的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2更加貼合實際
新教材更加強調實踐性,其在對相關知識的講解和理論的引出,不再是單純的文字,而是給學生更多思考和對案例分析的空間,其中含有很多案例,使教師能夠對相關的案例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與此同時,這些案例與學生的生活也比較貼近,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對于提升教學質量非常有效。
1.3更加具有系統性
新教材的內容講解更加具有系統性,邏輯思維聯系的緊密結合,這便于教師對相關知識的系統講解和學生的邏輯思維的構建。這種系統性其實也是人文性的體現,其能夠將課程的意義更加突出,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積極作用。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建設的教學策略
2.1結合生活實踐,展開教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教學內容和資源,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我們也需要發揮生活元素的作用,積極的展開教學。首先,教學人員應該掌握好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基本情況,之后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情境設計出來。例如,在講解和學習法律的知識內容時,老師就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帶入到課堂中,比如,我們在超市中購買到了劣質產品,快遞產生了損壞等情況,根據以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怎樣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會經常看見這類問題,因此,我們把這些生活實踐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習到的法律內容相結合,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這類話題,也能夠很好的使學生產生共鳴,讓他們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討論過程中,進而加深他們對法律知識學習的興趣。
2.2課堂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積極參與課堂
我們在課堂中通過把一定的教學情境創設出來,讓學生對不同角色進行扮演,體會不同角色。還以法律知識的學習為例,老師在把有關法律的知識講解完畢后,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組建一個“法庭”,分別讓學生扮演原告、被告、法官等角色,并且,老師設置了生活中有關民事糾紛的案例。再比如,講解思想道德知識內容時,老師可以把一個公交車上的場景設置出來,其中,我們以給老人讓座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去闡述和討論,充分體會在我們的生活中道德的價值。在扮演不同角色時,也會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用生動的情景劇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表演出來,而且讓學生獲得了非常多的情感體驗。
2.3豐富教學方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要意識到信息技術對于教育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建設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注意二者之間的聯系,能夠結合實際的教材內容,運用多媒體設備,使得教學更加生動、直觀和豐富。例如:教師可以將一些新聞事件以及社會熱點的視頻進行播放,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觸發更多的情感,產生更多的共鳴,這樣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加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情,顯著提升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建設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非常重要,我們要對其給予足夠重視。為此,我們可以通過結合生活實踐,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及豐富教學方法等多種途徑去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進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為教學目標的實現貢獻更多積極的因素。
參考文獻
[1] 吳春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知識結構優化策略研究[D].伊犁師范學院,2018.
[2] 許思云.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研究[D].中北大學,2018.
[3] 趙穎焮.大數據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使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