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穎 謝明霞
【摘要】視唱練耳課程,是學習音樂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是與理論相聯系的一門重要學科。本文從音樂美學的視角,對視唱練耳與音樂審美的關系進行了初步探討。認為視唱練耳學習者不僅需要關注自身的基礎技術訓練,還應關注其對于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加強個人的審美感知能力的能力,改善一度對于視唱練耳專業的傳統認知。以身作則,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不斷地覺知,感受并創新和表達,將視唱練耳很好地傳承,發展下去。
【關鍵詞】視唱練耳;音樂審美;關系研究
【中圖分類號】J613.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覺知——初步體驗
(一)視唱練耳的含義
1.練耳的含義
練耳是聽覺的訓練,通常是對鋼琴上彈奏出來的音進行聽辨,訓練依靠聽覺分辨音程、和弦、節奏,能把聽到的音用相應的音符在五線譜準確記錄下來,還要能夠聽辨和弦,分析和弦的性質、功能,相應地能構唱音程與和弦等等。其中聽音部分大致可分為單音的聽辨,和聲音程與旋律音程的聽辨、連接,單個和弦,和弦連接,節奏以及旋律聽寫等方面的聽辨。
2.視唱的含義
視唱是用以培養能夠按照樂譜要求準確地唱出曲調的音高和節奏等方面的能力,并要加深對曲子的調式調性感的培養與認知。視唱部分有單聲部旋律視唱、多聲部旋律視唱以及帶伴奏的單聲部和多聲部的旋律視唱等。
視唱與聽音既密切聯系,又相互統一。音樂學習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相應的練習。例如歌曲代入。即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自身熟悉的歌曲視唱來熟悉的歌曲,來訓練我們的聽覺。使自己的耳朵更加靈敏并能夠分辨音高,進而促進聽音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音樂審美
音樂審美是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即對音樂美的判斷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音樂審美能力是在不斷積累過程中而逐步形成的,并非一蹴而就。感受、欣賞音樂美一般分為官能、感情和理智三個階段。官能欣賞主要滿足于悅耳,是比較膚淺的要獲得完美的藝術享受,必須進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賞階段音樂審美情趣是音樂審美情操的審美趣味的合稱,也就是對音樂作品的態度。
在音樂審美活動中,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的審美情趣,也體現了一個人的思想境界,由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聯想力,讓自我的情感可以主動的去感同身受,體會作曲家的心境。從而對美進行辨別,將美寓于心中。受優秀的作品感染,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個人的音樂修養。
(三)視唱練耳與音樂審美的關系
視唱練耳在形態上是以人聲作為表現形式的藝術。人們依靠聽覺去感知音樂。無論是音樂要素的音色、旋律、節奏都能夠傳遞出藝術美。聲音分成兩個種類:樂音以及噪音。樂音是發音體有規律震動所產生的聲音。噪音是發音體無規律的震動所產生的。因此,可以得知樂音具有一定的美感,它比噪音更加悅耳,更能讓人接受。音樂中以樂音作為主要的因素。眾所周知,音樂能夠表達人的情感,深入人的靈魂,因此,音樂本身就具有情態和意態上的美。
從本質上來看,視唱練耳這門專業并非純技術性的展示活動,它是具有較強的審美藝術的行為。它具有自身明確的審美屬性,是一種藝術美,具有自己的審美底蘊。但就教學方面來看,視唱練耳的學習通常是以理性的知識作為基礎的。就美學的方面來看,視唱練耳音樂并不是一堆標準化數字的邏輯性排列,而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音樂狂歡會。
二、表達——傳遞美
(一)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沒有了節奏一首曲子便面目全非。節奏是音樂的源泉,是音樂的動力。因此,節奏在音樂的表達過程中是排在第一位的。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節奏也具有不同的類型,基本可以分為舒緩型和動力型兩大類。根據一首曲子的節奏類型我們可以大致的判斷出來整首曲子的曲風是什么樣的。節奏比較平穩,沒有較快速的短節奏的進行,在表達時呼吸要跟著平緩一些,平和一些;當面對節奏比較快的,動力型的節奏型時,要將這種節奏型的典型特征表現出來,在呼吸上也要相應的加快起來。
節奏的拍點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了解并掌握不同節拍的特征。比如4/2拍的拍點就是:強弱,4/3拍的拍點就是:強弱弱。前期可以多加練習一下念節拍,帶著這種強弱感覺去讀節奏,感受節奏的跌宕起伏,這樣節奏就會打得很準了。
(二)音高
當節奏把握得很好,練習得很好之后就可以加入音高的練習了。音高決定一首曲子的整體面貌,也就是說音高相當于一個人的模樣。如果音高唱的不準,那可想而知整個曲子的面貌都會發生改變。因此,唱準音高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要想唱準音高耳朵是關鍵。耳朵相當于音高的裁判官,當唱跑音時它會發出一個信號到大腦告訴它,唱跑了。因此需要對耳朵進行聽覺訓練,包括二度、三度、四度等等音程距離的概念練習,以及和弦的協和不協和的性質判斷練習。這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聽音與視唱是密不可分的。
(三)旋律律動
旋律亦稱曲調,是音樂的基本要素。旋律,是表達作曲家情感的關鍵,也是表達音樂美的關鍵。旋律的正確表達關系到曲子的整體美,整體感受。在唱旋律之前,我們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研讀曲譜。要尊重作曲家的第一意愿,不能隨意的再創作。在研讀譜時,要把握好曲子整體的時間,空間概念。體會全曲的意境與情感。例如抒情歌曲風主要體現在旋律的線條上,一般旋律的走向都比較舒緩,因此要注意氣息的勻稱;激昂曲風的樂曲則體現在節拍的律動上,因此把握好節奏節拍點是關鍵;當需要表達情緒時,要根據具體曲譜上的表情術語來表達音樂的動機。當能夠將譜面上的東西轉化為心里層面的情感和頭腦上意識時,在視唱的表達上我們就將音樂審美上升到了了解音樂內容的最深層面。
三、總結
視唱練耳的美感涵蓋著多重因素。筆者認為任何的音樂活動都需要切到內容的本質,才能扎扎實實的掌握它。視唱練耳的美不僅僅止于技術層面,它是學科技術與音樂審美底蘊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切忌走馬觀花式的學習,應通過深入淺出,由表及里的方式,學習、體會。多觀察,多思考,培養自己對音樂的敏感度,不斷地訓練自己的聽覺,相信個人的審美意識以及音樂的審美能力一定會有所提升的。將視唱練耳與音樂審美相聯系,可以更好地推動視唱練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石蔚.視唱練耳與音樂審美情感[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2]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3]張英豪.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方法探究[J].藝術教育, 2007(1).
[4]王建.大學生審美教育缺失原因及對策分析[J].教育時空,2007(3).
[5]朱立元.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羅小平,黃虹.音樂心理學[M].北京:三環出版社出版,1990:55.
[7]王朝聞.美學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王次昭.音樂美學新論[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姚宏穎(1994—),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廣西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音樂專業,研究方向:視唱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