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新 李杰成 葉科
摘 要:整車試驗是確保產品疲勞壽命的必要手段,也是驗證產品設計的有效方案之一。提前預測疲勞危險點的位置及不同設計所造成的疲勞壽命差異,能大大節約企業開發成本及時間,建立虛擬驗證的基礎能力能在一些領域實現技術運用。本文詳細地對比分析了建立整車虛擬模型各軟件的優缺點、虛擬路面及虛擬環境的建模方式,基于成本、時間及可靠性原則清晰地整理出整車虛擬試驗建設的基本思路,確定了整車建模、虛擬路面、虛擬環境的構造方法。研究表明,整車虛擬實驗仿真結果可為產品設計提供指導性意見。
關鍵詞:整車虛擬試驗場;整車建模;虛擬路面;虛擬環境
1 引言
車輛作為一個復雜的機械產品,其質量需要經過多種試驗得以保證。其中汽車疲勞強度試驗都是通過先制造樣車后進行各類試驗,因此汽車內部結構早已確定。如遇特殊情況,會影響汽車結構設計,從而導致汽車開發周期延長。隨著計算機軟硬件水平得到提高,新型汽車試驗法也得到不斷提高,如虛擬試驗場[1]。此方法不需要占用各種資源及任何成本,也能實現在無樣車情況下進行各種場所試驗,大大降低了產品開發時間,也能針對問題進行重新設計,因此非常有必要建設整車虛擬試驗場。
目前常用基于ANSYS/LS-DYNA軟件二次開發的虛擬實驗技術——VPG技術。此法以整車為研究對象,輸入所需要的車速及模擬道路數據,并考慮各種非線性因素,因此疲勞分析精度較高,不過此法在整車彈性體建模精度上存在較大誤差?;贛ultigreen Creator的汽車試驗場仿真技術在三(雙)通道視景建模具有較大優勢,能夠高逼真還原環境真實情況,不過對于整車耐久性試驗并不適用,且較難分析某部件的疲勞程度。以上文獻都能進行整車虛擬試驗場建設,但基于ANSYS和Multigreen Creator不能進行彈性體建模,而精確的整車模型需要建立彈簧、懸置、橡膠襯套等彈性部件,因此選用實體辨識法對彈性體樣件進行性能測試,將真實性能參數代入模型進行建模[6]。
綜上所述,整車虛擬試驗場建設應選用MSC Adams虛擬樣機技術,建立準確的路面模型、輪胎模型及整車動力學模型,模擬各種工況下動力學分析,提取硬點動載荷后對零部件進行疲勞分析,此思路能為下一步虛擬試驗場的具體建設提供思路,見圖1。
2 整車虛擬試驗
整車虛擬試驗按照功能領域劃分可分為整車耐久、整車性能、整車臺架、主動安全及主動駕駛等方面。將以上功能模塊按照圖1進行能力化分解,總結出虛擬試驗場建設所需的基礎能力包含有虛擬樣車、虛擬路面和虛擬場景。
2.1 虛擬樣車
要先進行整車虛擬試驗場實驗,最重要的是建立一部虛擬樣車。樣車整體建模分為懸架模型、白車身模型及非結構質量模型三大模塊分別建模。懸架模型中彈性體需要用實體辨識法測試真實樣本特性,將實際性能參數代入模型進行建模,通過相關約束構成懸架模型。
白車身模型較為復雜,難以在Adams軟件中生成及網格化,因此必須使用Hypermesh軟件進行網格劃分,生成白車身模型[7],見圖2所示。
2.2 虛擬路面
想要對虛擬樣車進行綜合性試驗需要試驗道路比較全面,應該包括強化試驗道路、高速環道、耐久性試驗路、ABS制動試驗路及其他類型路面,同時要求布局合理。目前主要通過試驗場3D掃面進行試驗場道路信息收集[10],見圖3。
2.3 虛擬場景
虛擬場景建設需以下元素構成:道路、天空、汽車、草地、樹木等。對于近景應繪制較為精細且逼真,但是為了優化軟件的實用性,遠景描述應該比較粗劣。對場景中樹木、草地、標志等進行繪制,將道路與場景通過一定形式將其整合成符合要求的場景,見圖4。
3 整車試驗應用
將虛擬樣車、虛擬路面及虛擬場景通過模型整合形成虛擬試驗場。輸入動力參數,按照規定的試驗工況行駛進行虛擬樣車綜合性試驗,見圖5。
在Adams軟件中獲取底盤與車身連接硬點間的動載荷分布圖,將各部件所受到的動載荷在有限元軟件中進行加載,同時對其進行相應約束,進行整車零部件疲勞耐久分析,提供解決問題的有效思路,指導設計人員進行合理設計及布局,見圖6。
4 總結
基于Adams軟件進行整車虛擬實驗,得到各零部件間連接處硬點的動載荷數據,將分析部件與其動載荷數據及約束導入ANSYS軟件中進行強度及疲勞計算,可為汽車方案修改給與指導性意見,節約企業開發成本及時間。此法是建立整車虛擬實驗目前最可靠的方法,可為下一步搭建整車虛擬實驗場提供理論基礎及指導意見。
參考文獻:
[1]宗振奇.虛擬技術在汽車工業中的應用[J].沈陽大學學報,2005,17(6):49-52.
[2]胡經國,剛憲約,張魯鄒,蘇炳鄰.VPG技術在汽車中的應用[J].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2006,7:32-35.
[3]劉洋,曾雅訫.基于Multigreen Creator的汽車試驗場仿真技術在三(雙)通道視景建模具有較大優勢[J].科技視界,2013,20:41-42.
[4]楊國權,趙又群,郝鵬飛.車輛虛擬試驗場的路面建模方法研究[J].系統仿真技術,2010,06(3):183-186.
[5]王惠玉,芮斌,鄭長國.基于ANSYS的車體、轉向架動力參數分析.
[6]何艷則.基于多體動力學的轎車扭轉梁懸架運動學及NVH特性下的參數匹配優化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9.
[7]涂小林.基于虛擬試驗場的白車身耐久性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12.
[8]朱茂桃,嚴金霞,王國林,高翔.基于ADAMS的三維虛擬道路的再現[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0(6):171-173.
[9]楊國權,趙又群,郝鵬飛.車輛虛擬試驗場的路面建模方法研究[J].系統仿真技術,2010,06(3):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