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汽車行業發展背景,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定位,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對《傳動系統診斷與維修》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考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汽車傳動系統;診斷與維修;課程改革
1 汽車行業發展背景
汽車產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而中國也是世界上汽車市場增速最快的國家。
據中國汽車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和3%,為近十年最高值。中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17億輛,增速約 11.9%,未來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汽車不同于消費品,只要有保有量就會需要日常的維護。根據汽車發達國家的經驗,汽車后市場的利潤占整個汽車產業利潤的60%-70%,在日本汽車后市場被譽為“黃金產業”,因此我國的汽車后市場將有望成為汽車獲利的主要來源。值得注意的是汽車后市場人才短缺,據教育部、勞動部和社會保障部等六部委聯合公布的《緊缺人才報告》中指出,目前國內汽車維修人才的缺口至少是80萬,因此國家將汽車服務人才列為國家現代化服務技能型緊缺人才。1
在高職教育改革的驅動下,為了培養適應汽車維修市場和相關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滿足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進行核心課程的課程改革是必經之路。
2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技并修、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創業能力,掌握汽車檢測、維修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汽車制造行業、汽車維修行業等技術領域,能夠從事汽車質量檢測、汽車故障返修、汽車機電維修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3 課程定位
《傳動系統診斷與維修》這門課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和汽車電子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開設在第一、第三兩個學期,是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的課程之一。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掌握汽車傳動系統各組成部分的作用、結構和工作原理,并熟悉其拆裝方法;掌握汽車傳動系統的維護和主要零部件的檢驗、修理和調試等過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探究性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可以適應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職業基本能力,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終身學習能力,為解決汽車綜合故障打下堅實的基礎。
4 課程改革探索與研究
《傳動系統診斷與維修》這門課主要涉及傳動系統主要組成部件的結構、原理和檢修,內容復雜,難點較多,使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變得十分困難。從目前的情況看,課程教學存在以下問題:教學內容陳舊,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無法深入課堂,學習興趣差,參與度低;考核方式單調,多采用閉卷考核,重結果輕過程。
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必須以行業需求和企業需求為基礎,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對汽車傳動系統診斷與維修課程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實踐,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4.1 教學內容優化
根據畢業生崗位能力需求及未來從事工作內容,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十六個學習任務,構建起以任務驅動的課程框架體系。這十六個任務均取自有代表性的故障案例。通過這些情景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明確相關部件故障的分析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見表1。
4.2 教學方法與手段優化
《傳動系統診斷與維修》課程涉及零件結構、原理和檢修等內容,具有理論性強、知識點多,課時偏少等特點,課堂教學如果僅靠教師一支粉筆滿堂灌,容易造成學生聽課疲勞,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在《傳動系統診斷與維修》教學過程中,只有緊密圍繞汽車維修類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在課前、課上和課后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課前利用UMU互動學習平臺或其他學習平臺向學生推送預習內容。預習內容不宜過多,占用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例如推送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生活小常識、故障案例、小視頻等,旨在引起學生興趣,為下節課做鋪墊。
課上采用案例教學法、講授法、比較歸納法、導入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進行優化組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例如離合器打滑這一教學情境中,教師可應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繪制學習地圖,然后應用問題驅動法逐步展開教學。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實物觀摩、網上查詢等手段搜集資料,最后將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展示和分享。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具體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還能培養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后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布置作業。教師可以在UMU平臺推送練習題,小測試等或者讓學生們體驗一些生活中的汽車知識,并拍攝一些短視頻互相分享。例如,任務四”手動變速器換檔有噪聲”中需要理解和掌握齒輪的變速原理。課后作業是讓學生們在不同路況下體驗變速自行車的變速效果,并拍攝小視頻上傳UMU。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變速變矩原理的理解,還鍛煉了組織協調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4.3 考核方式完善
課程考核的關鍵是綜合全面考察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完善的考核需要:兼顧理論與實操,突出過程性考核。《傳動系統診斷與維修》課程改革將傳統的理論考核改為過程性考核(60%)和綜合考核(40%)兩部分。過程考核圍繞學生日常表現,作業完成情況,課堂參與度、貢獻度和知識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展開;綜合考核指理論考試,這兩部分的最終成績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
5 結束語
當前高職院校汽車傳動類課程存在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考核方式單調和學生興趣度、課堂參與度低等問題。本文提出的教學改革,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基礎,創新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增加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和融合度,將學生轉變為課堂參與的主體,提高了課堂學習質量和整體教學效果。希望以上教學探索對實際教學改革發展有所裨益。
課題出處:吉林省教育廳2018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于崗位核心能力的《傳動系統診斷與維修》精品課建設》,項目批準號:2018ZCY398。
參考文獻:
[1]馬建新,李明清.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建設與人才核心能力培養調研與分析[J].時代汽車,2018(07):50-51.
[2]汪月英,孫雪梅,張軍.高職院校《汽車綜合故障診斷》課程的設計開發思路及培養目標[J].山東工業技術,2014(18):13.
[3]王貴虎.任務驅動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高職課堂教學改革探索[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1(0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