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
所謂的學前教育小學化,指的是對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采取小學的教學方式,過早的將小學要學習的知識傳授給兒童。這種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就學前教育小學化誤區入手,探討如何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幫助學前兒童健康成長。
1 學前教育小學化誤區
1.1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
首先是由于經濟體制的轉變,公辦幼兒園因為種種問題被關,導致民辦幼兒園大量開設,而民辦幼兒園的主辦人很多根本就沒有接觸過學前教育,簡單的將學前教育等同于小學教育,提前在學前教育中滲透小學知識內容,并且告訴家長這是提前開發學生的腦智力。這樣一來,學前兒童在幼兒園中就開始學習知識。
其次是家長對學前教育也不了解,認為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的內容,等到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學習知識就不會這么吃力。這種錯誤的認知對幼兒思維的培養,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都非常不利。
1.2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因為孩子年齡比較小,對周遭世界的認知幾乎為零。所以在學前階段的主要學習內容是怎么樣讓小孩學會跟周圍的人溝通,怎么樣讓小孩會與周圍的小孩交朋友等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而如果長期在學前教育中接受小學知識教育,孩子的智力發展跟不上,對教師又存在著非常大的敬畏心里,這樣一來就會給小孩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1.3容易引發厭學傾向
學前教育小學化,教師會強硬地向兒童灌輸一定的文化知識,并且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教師會布置實質性的作業。而實際上孩子的心智跟不上,所以久而久之小孩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并且由此產生厭學的情緒。厭學情緒產生之后,學生對后續小學教育就會有抵觸,這對小孩以后的學習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2 解決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對策研究
2.1強化教育部門對學前教育的監督
因為教育部門對學前教育不夠重視,所以很多民辦幼兒園出現了嚴重的“小學化”現象。所以要解決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問題,需要教育部門加大對幼兒園學前教育的監督和管理。尤其是對幼兒園的師資進行嚴格的監管,禁止一切非學前教育專業人員,以關系戶,臨時工等身份進入到幼兒園從事教師的行業,參與幼兒教育。比如定期對幼兒園教師的教師資格證進行檢查。其次是要對幼兒園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監督,比如定期對幼兒園的書籍與教學模式進行定期考察,禁止幼兒園主辦人以及幼兒園教師將小學的管理方式延伸到幼兒教學中。教育部門重視對學前教育的監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問題。
2.2提升幼師的素質
幼師是陪伴小孩,引導小孩的最直接的人,所以幼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前教育水平的高低。要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幼兒園必須要提高幼師的綜合素質,培養專業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通過師資隊伍來切實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
首先是在選擇幼師上,幼兒園主辦人在選擇幼師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學前教育相關專業的教師或者是曾經有過大量學前教育經驗的人員,確保幼師接受過專業的教育以及相關的培訓。
比如:現階段高校,高職院校,中職院校很多都設置了學前教育這個專業,但是從不同院校畢業的學生專業素養都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可能在學習專業課程的時候都沒有接受過實習,缺乏教育經驗,但是可塑性很高。所以主辦人在正式錄用幼師之前,對幼師進行系統的培訓。通過培訓與實習,提高幼師的專業素質,合格之后予以錄用。
其次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幼師進入到學前行業之后,也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比如如何營造輕松的氣氛讓小孩可以敞開心扉學會與別人溝通,如何在小孩爭執的時候更好的為小孩化解矛盾,如何教會小孩講禮貌,如何讓小孩對幼師不那么畏懼,敢于在教師面前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等等。這些都是幼師要學習的對小孩身心健康發展有幫助的必備技能。所以主辦人還應該定期對幼師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學習國內外現金的教學經驗,充分了解孩子的實際需求,滿足現代教學的要求。
最后是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總結與反饋。幼師是發現幼兒教育問題最直接的人,而就算是在同一個幼兒園,教師的素質也有高低之分,所以教師與教師之間也應該定期交流教學經驗與心得,并且為小孩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以此來提高學前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
比如小孩之間爭執打鬧,在幼兒園中教師雖然讓學生之間相互道歉了,但是學生因為不滿所以給家長告狀,家長來了幼兒園不問青紅皂白就開始對教師進行辱罵。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處理。或者是通過觀察孩子的性格特點,為孩子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師之間的交流,總結,與反饋。教師可以發現很多問題,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為小孩營造更好的教育環境,幫助小孩在幼兒園健康成長。
3 總結
在我國,小學化的現象很嚴重,所以一方面需要強化教育部門對學前教育的監督,另一方面需要幼兒園主辦人和幼師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轉變這種教育觀念,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貴州省赫章縣古達苗族彝族鄉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