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
【摘要】 作為新時代的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加強學習,提升能力,科學管理,在班主任工作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想做一個學生喜歡的、家長贊許的、學校放心的、社會滿意的好班主任。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 幸福感
享受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這是我一個年輕女班主任最為美麗的憧憬! 那么,我的幸福從那里找?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沒有美麗可以驕傲,因為班主任忙得沒有閑情打扮;我沒有財富可以自豪,因為班主任并不是個高薪的職業;我沒有孩子可以期盼,學生就是我的驕傲我的自豪……”
作為新時代的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加強學習,提升能力,科學管理,在班主任工作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想做一個學生喜歡的、家長贊許的、學校放心的、社會滿意的好班主任。
一、做一個“懶”班主任
班級管理的高境界是學生的自我管理,做一個“懶”班主任就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班級管理系統。我的觀點是:各科都有課代表,各項工作都有對應班委,但凡學生能處理的事情我概不插手。學生管理也許結果不一定完美,但教師一定要舍得放手,使學生在跌跌撞撞中學會“自己走”。
“熬一鍋鮮美的湯,加好佐料,尤為重要。” “懶”并不是不管,像建立學習小組、排座位、抽查學習、勞動工作之類的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還是要班主任來完成;還要捧 “左右手”,他們的辛苦班主任更要予以肯定,為他們開展各項工作做好鋪墊;關注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尤其要時刻關心“潛能生”的進步……現在學生能夠按照時間安排每天的班級工作,早讀課代表負責組織的有聲有色,中午唱紅歌、讀憲法,講憲法小故事由不同學生管理,各顯風采,日常各個班委職責明確,在沒有班主任管理時也能正常“運轉”。班主任只需與任課教師和家長溝通,共同把握教育尺度。做一個“懶”班主任因信任而收獲幸福!
二、做一個“潮”班主任
時代變了,對象變了,面對00后的孩子,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意識、教育理念是不是也該變化呢?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步普及,現在的孩子大多擁有手機和電腦,班主任可以通過微信群和qq等各類學習交流軟件等促進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把學生在校生活中的良好表現發到微信群中讓家長紛紛點贊,把難忘的事情記錄在“qq相冊”上,分享并記載下學生喜怒哀樂,通過各類學習交流軟件給孩子們推薦優秀的文章和視頻,進行德育教育,切磋學習的思想方法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為誰解惑,怎樣解惑?不知道什么是吃雞,何為王者榮耀?用什么和這些網癮少年PK過招?學生知道我會玩游戲,特別愿意和我聊天,借機我用游戲里一些道理教導他引入對學習的態度方法。學習才是真正“過關”、“升級”,挑戰你的機智……”
在教育中我會盡量尋找一些新奇、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使教育更加鮮活和親切。在這個“春雷(léi)夏烎(yín)秋囧(jiǒng)冬槑(méi)”的年代里,你的話沒意思、沒新意,誰會注意你,誰會跟你聊,誰會“頂”你呢?”作為一個“潮”班主任,順應時代潮流我幸福!
三、做一個“瘋”班主任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責任”讓我知道了怎樣做個教育的“有心人”。學生的每日情緒、處事方法會源于班主任。言傳身教的作用很重要,我會努力做一個熱愛生活的班主任:陪孩子笑鬧游戲,看著學生扮“咖妃”笑得前仰后合地抓拍“表情包”發到家長群;室外活動跟孩子大聲喊“爸爸,媽媽我愛你們!”……讓學生學會熱愛老師、父母、同學、生活,孩子們也很快樂!
我瘋,瘋得真性情,瘋得像把火點燃學生的熱情。靠著這份熱情我學會用智慧和創新精神把繁重的工作變得豐富多彩,并從中收獲著班主任工作獨有的多彩絢爛的幸福。
四、做一個 “智”班主任
學生的成長中需要班主任不時的開導與點撥,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內涵和修養。擔任班主任工作后,我利用休息時間,通過網絡和雜志閱讀了很多蘊含哲理的文章。文章中所蘊含的道理讓人受益終生,我學以致用,用一些故事和道理讓學生從沉悶中開朗起來,從消沉中奮起,從迷茫中頓悟!
事例:數學課代表“小木頭”對自己的要求逐漸降低,我及時發現,準備及早解開她身上的“千千結”。我問她:“數學中已經學過了乘方,你知道90%×90%×90%×90%×90%等于多少嗎?”她搖搖頭。我順勢拿起計算器。“≈59%。”
“在平時大家覺得, 100分比較難,而90分是一個可以引以為豪的分數了。就像你,雖然每次你的成績都不很差,但學習的過程是由一個一個的環節串聯而成的,每個環節卻又以上一個環節為基礎,每個環節之間相互影響的,如果你以這種90%的態度最終帶來的結果,可能是59分——一個不及格的分數。”她沉默了,我又順勢利用“成功學”中的小事例及道理引導她。很久后她真誠地說,“老師,接下來我會努力的。”
“堅持100%”,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收獲了一個怎樣轉化學生的寶貴經驗,也更加明確了班主任的責任與要求,面對工作也要堅持每天做到100%。與學生一起不斷學習,和學生共同進步,“知理”而幸福!
五、做一個“狠”班主任
教育要注重管理技巧和善用批評的藝術。學生犯錯必須及時處理,下手“狠”,使其不會再犯。教育行為開始之前一定要換位思考,找“準”問題關鍵,達到“一擊必中”。
事例:17歲的“胖寧”不喜歡上學,因為腦子里有瘤,休學養病兩年,一身壞習慣,家長因為孩子身體不好也事事袒護他。這樣一個沒有“緊箍咒”的“潑猴”在班級影響非常壞,增加了班級管理難度。
我了解到他很心疼他的妹妹,我就提出讓他妹妹做“監護人”。我說:“你這么疼妹妹,更應該給妹妹做表率,以后再有不完成作業,我給妹妹打電話,妹妹知道你不努力多難過,你不給妹妹做榜樣?”這可拿住了他的弱點,開始努力地把作業完成。
“狠”中更要帶“愛”:他主動背誦,我就把他樹立為班級榜樣,打電話告訴他家長他的點滴進步;他身體不好經常生病,每次生病我都主動問候;他勞動肯出力,我鼓勵他競選勞動委員……他逐步成為了一名表現出色的孩子。
問題生內心同樣期待美好的生活,這期待是一種潛在的動力。班主任去開啟這扇門在于“扶持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他們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在這個過程中有痛,但只要狠心祛除那些雜亂,孩子才能向往美好。班主任最后才會體會到“修剪成材”,收獲 “景觀”的幸福!
六、做一個“細”班主任
教育行為如無“一擊必中”的好方法,解決問題就必須穩中求“細”,尤其是在個別“特殊問題生”的管理環節不容忽視,否則容易釀成大禍。
事例:住宿生“小爽”出事后,家長要狀告學校,強調住宿生,尤其是在周三應在校時間發生的事情,學校應負全責,學校領導被鬧得焦頭爛額。面對這場“無妄之災”,我冷靜地回顧我的工作,每次給孩子準假,都有假條給住宿管理員備案,但是家長以事情過去時間長、宿舍那兒沒有記錄為理由,不認可。
事情陷入僵局,我想起了我的一項額外記錄:學校每月會發一本“班級日志”并存檔,本身是用來讓任課班主任記錄每節課學生的表現的。但我將每天學生的缺席情況記錄在“班級日志”上,方便任課老師管理。通過查詢存檔的“班級日志”,發現并沒有記錄在周三“小爽”并沒有缺席當天的課程……在足夠的證據下,通過嫻熟的教育技巧,終于在學生的口中證實,“禍事”其實發生在雙休日,家長為了能得到高額賠償,信口雌黃,事情終于解決……
現在的班主任仿佛孫悟空,是一個頭戴緊箍咒卻還要解除各種魔難的英雄。只有平時工作到位,才能夠快刀斬亂麻,迅速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麻煩事。班主任要 “穩”中求“細”,不斷地完善自我,修得一身“本領”,把班級治理得游刃有余,取得“幸福”的真經!
一千個班主任可能有一千種幸福,我堅持“適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不是“神”,是“人”,因為年輕,也許我做不到完美,那就讓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做一個“懶”、“潮”、“瘋”、“狠”、“智”、“細”的班主任。懷揣著一份熱愛在工作中享受著斗智斗勇的過程,享受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