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雪微
文言文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而且,學習文言文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時文章語言的魅力,也可以讓學生體悟古代先賢的智慧和思想,這對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文言文由于語言的特殊性,在閱讀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興致不高,并且容易產生文言文學習無趣也無用的感覺,畢竟現代社會幾乎沒人會用“之乎者也”這樣的語言方式來交流和寫作了。學生的這種思想對文言文學習是非常不利的,而且,文言文不是無用,只是學生還沒有意識到它的作用而已。所以,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幫助學生改掉對文言文的偏見,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水平,我責無旁貸。故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進行探究,以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1 提高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反映文言文課堂枯燥乏味,他們沒有學習興趣。鑒于此,在制定文言文教學策略的時候,教師應當從課程內容出發,積極尋找角度進行趣味性的引入和教學,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
例如:提到蓮花,很多學生都知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個名句,但很少有學生知道這句話出自周敦頤的《愛蓮說》。故而,在進行《愛蓮說》的教學之時,為了提高課堂趣味性,我組織學生玩了一個小游戲。即:我將班上的學生分為兩個小組,仿照知識問答節目《一站到底》的賽制,讓學生對我提出的問題進行搶答。很多學生都看過《一站到底》,對課堂游戲也很感興趣,所以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很高。我的問題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都是關于蓮花的,如:“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遇為誰?所思在遠道”中的“芙蓉”又稱什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出自誰的哪一篇文章?等。學生在搶答中將課堂氛圍帶動了起來,而且對于答不上來的問題有了濃濃的求知欲。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對《愛蓮說》進行了教學。學生也一改以往在文言文學習時的頹唐,變得興致勃勃起來。所以,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方面來增強課堂趣味性,對文言文教學效率的提升大有幫助。
2 注重基礎的積累,幫助學生讀懂文章
對于初中文言文教學來說,讓學生讀懂文章是重點也是難點。而要想讓學生讀懂文章,基礎知識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故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常用到一些實詞、虛詞的用法進行總結,并找一些例句讓學生深入體會。這樣一來,學生在理解文言文時就會變得容易很多,有利于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還以《愛蓮說》的教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積累文言文方面的基礎知識,我讓學生重點記憶了本文中的實詞的意思,如,染:沾染(污穢);濯:洗;漣:水波;褻玩:靠近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等等。同時,我還整理了一些虛詞的用法,如:虛詞“而”的用法:(1)用作連詞,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例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2)表示遞進關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例句: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例句: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等等。有了這些積累,學生讀文言文時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3 拓展文言文內容,提高學生文學素養
在對文言文進行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探究文言文表面所表達的內容,還要讓學生了解文言文背后的深刻含義。常說小說是時代的縮影,其實文言文亦然,所以為了幫助學生開拓眼界、提升語文素養,教師可以給學生拓展作者背景、生平事跡、朝代特點等內容,也讓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例如:在進行《陋室銘》的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也為了幫助學生拓展知識,我搜集了很多關于作者劉禹錫的事跡。又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我沒有直接將整理好的材料展示給學生,而是和學生玩了一個聽提示猜人物的游戲。即:我告訴學生此人生活在中唐時期,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有很深的交情,世稱“劉柳”;他還與白居易并稱“劉白”,被后人稱為“詩豪”。曾參加過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任務,后因失敗被貶,并在被貶期間寫下了一些千古名篇。你們能猜到他是誰嗎?我的描述科普的成分居多,所以答案幾乎呼之欲出,學生都想到了劉禹錫。接著我給學生講了劉禹錫在被貶期間被穿小鞋,無奈住陋室的事跡,也讓學生深刻體會他“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情操。如此一來,學生的文學素養會隨著知識的豐富而提升。
總而言之,文言文的學習是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文化的一種途徑,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手段。并且,學習文言文學習的不只是文言知識,還有文言文中的蘊涵的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所以,在初中階段,教師要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采用多種方法來進行文言文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漢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