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航 韓秋紅
對杭州市余杭區大部分高中體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運用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的方法,探索余杭區高中體育教師心理賦權現狀及其受影響的因素。結果表明:在相同的經濟環境、成長、人文、課外、歸屬、社會責任下不同的性別、教齡、職稱、所在高校等級和在校職務的差別的體育教師都有不同的差異。
1 問題的提出
心理賦權技能水平高低對高中教師的個體工作績效和組織績效有正向相關作用,其原因主要是心理賦權技能高的教師往往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和決策參與技能,這有助于同事間的教學探討、與學校領導的交流協調和在教學中成效的落實。諸多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心理賦權能夠顯著提高教師的工作績效,還能夠提高教師的學校組織工作績效,因此,了解高中體育教師的心理賦權現狀,對于提高高中體育教師的工作績效具有重要意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杭州市余杭區高中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等研究方法。
3 研究結果分析
3.1 高中體育教師心理賦權特征分析
心理賦權是反映體育教師感覺到的工作責任和社會責任,發展責任與收入所得,環境所產生的心理滿意度之間的一種動態平衡。體育教師對學校付出與從學校所得之間的關系以及雇傭雙方內隱的感性認識的相互責任、待遇收入、工作滿意度、工作環境、發展方向、心理感受都會影響教師的工作投入、產出與奉獻。因此,將影響杭州市余杭區高中體育教師心理賦權因素特征分為2個因子,即學校責任和教師責任。學校責任下分為3個維度,即經濟與環境責任、成長責任、人文責任。教師責任下分為4個維度,即課外責任、崗位責任、歸屬責任、社會責任。
3.2 高中體育教師心理賦權現狀的調查研究
研究將性別、教齡、職稱、學校等級以及在校職位設為自變量,將經濟與環境責任、成長責任、人文責任、課外責任、崗位責任、歸屬責任、社會責任設為因變量。運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單因子方差分析對不同性別,不同教齡、不同職稱、不同學校等級以及在校職位的高中體育教師心理賦權現狀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性別,不同學校,不同職務對于高中體育教師的心理賦權現狀并沒有顯著的差異。而不同的教齡,職稱對于高中體育教師的心理賦權現狀具有顯著性差異。
另外,又對不同性別、不同教齡、不同職稱、不同學校等級以及在校職位對經濟與環境責任、成長責任、人文責任、課外責任、崗位責任、歸屬責任、社會責任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教齡的高中體育教師在成長責任上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0.05),教齡為11-15年的高中體育教師的心理賦權現狀最差,教齡為16年以上的高中體育教師的心理賦權現狀最好,其次是6-10年,然后再是1-5年。
不同教齡的高中體育教師在歸屬責任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教齡為11-15年的高中體育教師的心理賦權現狀最差,教齡為16年以上的高中體育教師的心理賦權現狀最好,其次是1-5年,然后是6-10年。
不同教齡的高中體育教師在其他心理賦權因子上不具有顯著性差異。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職稱的高中體育教師在成長責任上存在顯著差異( p=0.01<0.05),二級體育教師的的心理賦權現狀最差,其次是一級教師,然后再是初級教師,最好的是高級教師。
不同職稱的高中體育教師在歸屬責任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二級體育教師的的心理賦權現狀最差,其次是一級教師,然后再是初級教師,最好的是高級教師。
經研究數據表明不同的性別、學校等級以及在校職位在心理賦權各因變量上沒有存在顯著性差異。
4 結論
高中體育教師心理賦權因素特征分為2個因子,即學校責任和教師責任。學校責任下分為3個維度,即經濟與環境責任、成長責任、人文責任。教師責任下分為4個維度,即課外責任、崗位責任、歸屬責任、社會責任。對不同性別,不同教齡、不同職稱、不同學校等級以及在校職位的高中體育教師心理賦權現狀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教齡的高中體育教師在其他心理賦權因子上不具有顯著性差異,不同職稱的高中體育教師在歸屬責任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不同的性別、學校等級以及在校職位在心理賦權各因變量上沒有存在顯著性差異。
基金項目:2017-2018年度湖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生科研項目。
(作者單位:湖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