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微子
近年來,財會類專業的就業狀況并不理想,這與畢業生數量日益增加有關,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財會類專業的學生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當前的財會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傳統教學方法落后、老師的實踐經驗不足。為了應對這些問題,首先,制定以市場為導向培養方案,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課證融通”。其次,完善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最后,提高教師的實踐素質,引進資深注冊會計師,行業一線會計工作人員擔任兼職教師,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來講授實踐類課程。
財會專業的畢業生呈現飛速增長趨勢,而畢業生未來的職業前景卻并不理想。首先,從業基數擴大。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消意味著會計行業已經不再設置準入門檻,導致行業從業者的基數進一步擴大,從業者與崗位之間出現了供過于求的情況。其次,隨著人工智能迅速發展,會計行業面臨機遇和挑戰。會計行業引入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必然會淘汰一批初級的財會工作人員。從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角度出發,2012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要求構建“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新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鼓勵協同創新。隨后,教育部又頒布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既明確了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因此,有必要對現有財會類專業教學進行改革,用以解決目前高校財會類專業學生“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尷尬局面,只有通過對現有教學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改革,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滿足地方需求的應用型財會類人才。
1 當前財會類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需求不匹配
目前,從全國人才市場需求的整體看,在招聘的會計人員中,會計主管,財務經理等中高級會計人才需求越來越大,記賬報賬的初級會計人員越來越少;一些外資企業、大型國有企業人才選擇中要求有行業經驗,注冊會計師資質,和較高英語水平的從業人員。按照這個趨勢,中、高級會計人員將供不應求。因此,未來的會計市場中,做基礎工作的財會人員會減少,中、高層次從業人員的需求將增加。這對財會類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現階段,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需求并不匹配,導致財會類學生出現就業難的問題。從學生總數規模上說與市場需求是不符合的,換句話說,由于財會類專業的辦學成本比較低,所以各類高校都設立了財會專業,這無疑增加了財會專業學生的規模,而這一規模遠遠超過了市場的需求。其次,學生的培養方式仍舊沿用幾十年來的傳統的教學方式,課程體系建設上僅局限于書本上的內容,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只會紙上談兵,實踐能力明顯不足。
因此,人才的培養方式與市場需求不匹配成為了財會類教學的最重要的、最關鍵的問題。
1.2 傳統教學方法落后
絕大部分高校財會類專業的教學方式依然沿用之前的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通常是課堂的主導者,知識由教師單向的轉移到學生,因此,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弱。這種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成為知識的記憶者而不是知識的應用者。此外,在教學內容上僅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沒有相應的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十分有限。最后,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實踐教學,沒有足夠的企業實際案例講解分析。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在面對具體企業業務時察覺與教科書上講的不一致,所學的課本知識就顯得沒有適用性和靈活性。因此,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和缺乏靈活性的教學內容嚴重阻礙著財會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1.3 教師實踐經驗不足
現在很多在高校任教的教師中缺乏實際的從業經驗,因此,教師們并不了解財會的實踐究竟是如何操作的,這樣就只能交給學生書本上的或者是理論上的知識,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的知識與實踐出現了誤差。會計學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未來的競爭并不是純理論的競爭,而是個人專業技能的競爭。
由此可見,要想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就必須注重財會教育實踐,高校財會類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驅動下高校財會類專業教學改革措施
2.1 制定以市場為導向的培養方案
高校的學生終究是要經過市場檢驗的,因此,培養方案的制定必須符合市場的需求。首先,在學生的規模上,應當以市場的缺口為重點,不適宜學校財會類專業畢業生的總量太過龐大。其次,培養內容應當與市場相聯系。財會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因此,上課的內容不能僅僅限于理論知識。只有專業知識的財會類人才遠不符合市場需求。為此,學校可以對相關的企業進行考察,根植于企業當地實際情況,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第三,通過以上問題的論述,我們不難知道企業現在對財會行業人員的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在會計從業資格證取消的大背景下,就要求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課證融通”?!罢n證融通”是學歷證書和職業證書之間相互融合與銜接。換句話說就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將考證知識融入其日常教學之中,以適應市場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2.2 完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所在,因此,建立應用性財會人才必須完善教學方法。首先,應當建立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本身就是學習的主體,只是長期落后的教學理念,才使得學生失去了應有的主導地位。因此,應當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教師只起引導作用。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建立討論式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同時也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可以學習到專業知識,還可以培養團隊協作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此模式下,教學方法也變得不再是單一的,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學、沙盤模擬式教學、發現式教學等等方式進行改善。
2.3 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作為財會的教師僅僅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必須對企業的實踐操作有一定的經驗和認識。因此,在高校招聘人才時,可優先考慮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在教師入職之后,也可將其派往企業或事務所進行實踐,在工作一定期限之后,重新返回教學崗位。除此之外,對于一些實踐能力很強的職工,可以適當降低其學歷等門檻,為學校引入實踐性人才,開設實驗、實踐類的課程。與此同時,引進資深注冊會計師,行業一線會計工作人員擔任兼職教師,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傳授知識。只有教師實踐水平得到提高,才能為學生提供先進的、前沿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
3 結語
隨著市場的日益成熟,企業對于財會類專業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學校對學生的教學模式適時予以改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人才必須滿足市場的需求,具有強大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但是應用性人才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在教學理念、教學制度、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方式等方面得到完善,從而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
(作者單位:同濟大學浙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