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 劉秀潔
通過對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教學體系改革,可以加快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實現與企業、社會的良好對接,提高學校知名度,促進校園文化和區域文化的融合發展。
近年來,職業院校越來越重視職業素養的培養,通過改革職業素養教學體系等手段,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方便與企業、社會的對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把傳統的區域文化引入校園,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傳承發揚傳統區域文化,使二者能夠得到很好的融合發展。
1 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教學體系改革對校園文化和區域文化的影響
1.1 加快高職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速度
我的高職教育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于衡水市來說,中高職教育是區域的象征,為衡水及周邊地區輸送了優秀的中高職畢業生。高職教育舉辦的專業主要適應學校所在區域的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在著密切的聯系,自然需要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和區域文化進行融合,才能在校園文化中體現中區域文化,將職業教育的元素映射到區域經濟建設中。
1.2 提高高職學生職業素養
改革職業素養教學體系,在學校期間,就按照教學體系的要求,合理安排校園文化和區域文化課程,使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能接觸到區域文化,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幫助其提高個人能力。
1.3 為高職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新方向
隨著社會、企業、行業形勢的發展,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進行教育教學時及時吸收區域文化的文化信息,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與補充,在課程中注入傳統區域文化,開創創新點,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學校知名度。
1.4 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
職業素養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傳統區域文化,形成其特有的適合本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這種獨特的校園文化同樣可以服務于地方區域文化,傳統的區域文化能夠得以發揚和傳承。同時也可以反映出高職院的校園文化內涵,提高學校知名度。
1.5 為學生成功對接企業提供保障
校園文化在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最主要的是實現與企業的良好對接,培養全方面發展的專業技能型人才,通過職業素養教學體系的改革,從學生入學教育開始,就不斷把傳統的區域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之中,不僅僅是校園的園林、景觀,更主要的是學生的整課程的教學體系中引入兩者的融合教育。
2 職業素養教學體系改革促進校園文化和區域文化融合的路徑
職業素養教學體系改革要結合自身實際,突出學校特色,課程體系設置要依托本區域的人才需求設置,職業素質的養成要按照課程安排、專業性質、學生的興趣愛好、區域的文化發展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最終實現校企文化的良好對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可以通過各種實習、實訓、模擬工作室、崗前培訓來加強二者的融合。高職院校創新職業素質教學體系,在課程系統中融入校園文化精神和區域文化資源,并結合學生的專業特色、崗位特點,有針對性地分系分專業分層次進行教學。
校園文化的熏陶和區域文化的介紹貫穿于整個學習生涯,在入學初或者一年級是最好的培養時機,利用文化的感召性和故事性,讓大學適應大學校園的同時,也能接受學校所在城市的區域的文化氛圍,增強歸屬感和滿意度。通過一年的熏陶和教育,在二年級時進行職業生涯和職業素養的教育是最佳的選擇,有助于他們對將來自己的職業定位做出全責的判斷和選擇。三年級是校園文化和區域文化的融合在職業素養的課程中的成果的檢驗階段。讓學生們把班級文化、校園文化、區域文化帶入社會,實現校園和企業的良好對接。
衡水武強年畫、剪紙等元素融入幼兒師范課堂教育中,衡水習三內畫元素融入藝術教學中,學院校企合作單位專業高速鐵路客運乘務、河北天泰軟件有限公河北易眾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吉利集團等企業優秀的文化引入教學過程中,邀請知名企業家進校園,學生走進企業等方式開創校園文化和區域文化的良好對接。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專業領域,要充分認識到校園文化在促進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其中專業設置必須結合區域特點,抓好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同時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提高學校知名度,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本文系衡水市2018年度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高職校園文化與衡水區域文化融合的路徑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為:2018100。
(作者單位:衡水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