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琳
加里寧曾說過:“教育青年是一項很困難的工作,所以在這方面工作的人是在履行著一個非常光榮而負責又非常重大的任務。”陶行知曾經說過:為師者要“愛滿天下”,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新時代的大環境下,師德的內涵更加得到了深化:對自己要有平凡心,對工作擁有事業心,對學生擁有責任心。如何贏得學生的尊重,家長的信任,社會的認可是我們亟需探討的問題。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教師就是圣賢的化身和處事的典范,不容有過失。當然在新時代,多元化發展的今天,教師沒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和權利,沒有榮耀、財富、舒適和安逸。教育變成了服務行業,只有微薄的工資和看似體面的身份。而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的要求仍然是各行業最嚴厲的。作為教師,從事“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的我們必須接受這種全社會的監督和約束,并以此作為自己修身的手段,不斷的提高自身修養。
在新時代下,強化師德意識也是需要放在教育工作首位的。大學教師師德建設需要與時俱進,把準社會需求的脈搏,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方向,調動學生求知、厚德和創業的熱情,大學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師德師風建設既能夠使教師隊伍保持純潔性,又可以提升全社會師德師風素質的整體基線水平。新時代實現大學教師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如下:
首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從教師的個人方面來說,教師是有思想、有血肉、有感情的平凡人。擁有一顆平凡心,一方面是要安于平凡,另一方面要淡泊名利。教師的工作的及其平凡的,但是卻孕育著偉大。教師的工作性質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社會型的工作,不是謀權牟利的行業。
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除了言傳,更要身教,這就是為人師表。為人師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強調教師要言行一致。教師是普通人,也有家庭,也要吃飯,也要住房,也要輔導小孩,贍養老人,也有追求生活的權力。但是身為教師要不為名利誘惑,不要急功近利,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這樣,教師行業才能真正成為“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
其次,作為教師應該理解和尊重學生。
教師面對的不是流水線上的零件,而是正在有著極其旺盛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大學生。學生像哪個方向成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以什么樣的態度面對學生。這就是師德的表現和教育工作神圣的原因。如果學生能夠“親其師”,然后“信其道”,親師和信道的過程其實就是實現教育的過程。教師出于教書育人的目的,希望每一位學生最終能夠達到學生、家長、社會所一致期望的目標。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為了達到目標采取的適當行為。教師本身是應該受到學生的尊重的。反之,教師也應該理解和尊重學生。教師應把握對學生態度的“度”,不能嚴厲苛責學生。讓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反而不利于教育目標的達成。因為成長環境的相對舒適,很多學生的抗壓和抗打擊能力較差,教師要把握一個嚴格和寬容的度,既讓學生不至于抗拒,又要學生不至于“放羊”。
第三,要有崇高的奉獻精神。
在每次的自然災難時,很多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著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經受住了生與死的考驗。在災難面前,是這樣的盡責和勇敢,讓人敬佩,是他們在平凡的工作中鑄就了偉大的師魂。教師的工作責任重大而又極其艱辛。“責任重大”,因為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就是我們廣大教師的責任。因此,毫不夸張地說,中國的未來是掌握在教師的手中,教師把握的是時代的脈搏。“艱苦”則是在目前的經濟條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較低、工資待遇較低,甚至處于相對清貧的地位。近年來,國家一再給教師行業提高工資,使教師不再為衣食住行犯難。雖然實施起來會有時延等問題,但是,廣大教師應該以社會責任為己任,否則,如果因為待遇高低而判斷是否熱情對待工作,那么,就可能難當社會重任,難擔教師之責。
第四,與時俱進,不斷提高。
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便教好每一位學生。孔子在《論語》里說“學而時習之”。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積極進取,研究適合新時代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如今,我們更是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學習和發展、直到終身的演變過程。教師既可以是一份職業,也可以作為我們終身為之奮斗的事業。我們要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這樣我們才能夠找到更多教育工作的樂趣,如我教的學生有了怎樣的成績或者我自身在教育過程中有了怎樣的成績。在教育過程中充滿熱情,充滿快樂,充滿探索精神。面對強大的互聯網和眾多的教學資源,教師也要能夠與時俱進,合理利用優質教學資源,例如慕課等,教師篩選網課中的優質資源,進行共享,然后自己使用翻轉課堂的形式來進行教學。一方面學生可以使用優質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教師自身可以研究更適合新時代大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成長和學生的成材是相輔相成的,這就是“名師出高徒”的道理。
教育改革在各地正在進行,這對于每位教師都是一個良好的機遇。應該舍棄消極的念頭,充滿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積極發展和提升自身素質,規范自己的行為,成為教育行業的“名師名家”,培養更多的人才,為新時代的建設添磚加瓦。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保持一種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要做一個反思型的實踐者。“吾日三省吾身”,只有這樣才能時刻面對挑戰,才能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師德,在行為上,體現師德。加強師德建設,要緊密結合教師職業特點,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師德標準從小到大、從微觀到宏觀的去完成教師自身要求、學生的要求、教育的要求和國家的要求。
(作者單位:廣東南方職業學院信息與計算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