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要】 作為數學教師,必須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用生活化的理念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本文主要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從多個角度和層面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
【關鍵詞】 小學數學 生活化 意義 教學策略
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數學課程標準》也強調:“要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數學教學就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實際生活的實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真正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然趨勢
首先,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新課標改革的必然趨勢。新課標制度改革要求學校在學生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在自己所熟知的環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中主要注重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起輔助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積極順應時代的號召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例如某省會城市某所小學,積極順應新課標改革的具體要求,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引導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其次,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小學生學習的必然要求。現階段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僅僅通過老師照本宣科的講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制定符合小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策略,因此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模式印入的眼簾。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保證學生上課效率的提高,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對數學課本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在講到阿拉伯數字5時,要求學生通過聯想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例如手指頭、腳趾頭等,擴充學生們的思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學習過程中各因素發展的必然選擇。現有的學生教材在素質教育的改革下逐漸地改變過去的課程模式,逐漸加強對于課外實踐的重視程度,同時像小學數學比賽等都逐漸重視對于學生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結合考察,考察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注重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對于學生個人水平的提升意義重大。
二、加強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建設
加強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使學生認識到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對相關數學知識產生興趣與認同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在備課期間,教師要將概念性知識轉變為現實問題,深入學生生活,發現學生生活中的數學元素,用學生可以接觸到的實際數學問題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更可以寓教于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在加減乘除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將學生實際生活融入到教學之中。例如,一袋薯片3元錢、一罐可樂2.5元、一個面包4元錢,媽媽買了拿出100元,買了3袋薯片、2罐可樂、4個面包之后,應該找回多少錢。整個數學教學完全與學生實際相關,在貼近生活的同時將教學的內容完全展示出來,使生活化教學達到了原有的目的。小學生通過教學之后,會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并逐步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
三、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例如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隊、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體會間隔的含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眼光留心觀察廣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律。教學時,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
四、創設生活化情境解決抽象數學問題
生活中的問題具有形象性和啟發性,把數學問題轉化為生活中的問題,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習動機和信心,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讓其體會到身邊有數學。有助于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境,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例如,教學“平均數”時,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計算每個小組的平均身高,此時學生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求出結果后,讓學生進一步比較“哪一組的同學最高?哪一組的同學最矮?”“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身高情況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研究,你能得出哪些結論?”這種活動與學生自身生活相結合,可以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再如教學比例尺時,教師首先從生活入手進行導課激趣“老師暑假要去北京旅游,你能幫助我測算一下天津到北京的路程嗎?”學生興趣盎然,各自在備好的“中國地圖”上認真地測算,求出了圖上距離;如何用圖上距離求實際路程呢?同學們邊看圖例,邊討論,邊試做。最后,大家一致認為:用線段比例尺是每厘米所表示的千米數×圖上距離=實際路程;用分數比例尺是圖上距離÷比例尺=兩地路程。整個學習過程一直處于輕松愉悅的氣氛中。使學生既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又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數學教師應根據這一特點,積極探索,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 楊巧婧.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考試周刊,2011(95).
[2] 蘇蘭,王晴晴.試論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D].速讀·中旬,2008(09).
[3] 宋曉,蔣婷.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D].收藏界·名家探索,2011(06).
[4] 陳茂盛.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研究[D].讀與寫·教師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