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近年來,從烹飪行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酒店,飯店等用人單位關注學生的烹飪技巧以及質量是否符合客人的要求。陶行知等一些研究學者認為,在烹飪專業的教學重點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反過來,烹飪專業如果能夠為社會培養高質量人才,那么也會從一定程度上促進烹飪行業得到蓬勃發展。因此,足以看出“做學教”合一在業技能訓練中的重要性。作為烹飪專業教師應該教授學生如何能夠有效開展學中做,做上學。在當今時代,我們應該培養創新人才,在倡導教學做合一的基礎上,能夠合理科學構建烹飪專業技能的訓練課程是十分必要的。
1 完善實訓場所,強化師資建設
烹飪教學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即教學過程中重經驗而輕理論的做法,在實際教學開展中,應當以技能訓練作為核心,可以充分反映生活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有時間處理各種課堂上遇到的問題。因此,學校應當打造專業的師資隊伍力量,比如可以聘請一些在五星級酒店從事烹飪工作的優秀員工,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或者邀請一些教師進入大型酒店從事相關工作累計經驗,達到以老帶新的目的。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練習的能力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培養教師培訓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應當建立專業的實訓場地,具備教師和實驗室雙重性質,這樣能夠讓學生隨時進行理論學習和技能實訓,兩個場地互不干擾。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能夠為烹飪專業的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真正實現教學做的有機融合。教學做合一,做是教學的根本,烹飪課程學習實際上就是能夠讓學生掌握一些烹飪的技巧,進而能夠為人們烹飪多種美味食材,要求在烹飪教學中需要回歸學生的生活,在課堂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動起來,通過實踐將知識融會貫通。
2 學會自主學習
知識是無限的,烹飪專業作為一項專業性較強的技能課,主要通過操作來提高學生技能,因此,學生需要在具備一定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需要掌握高效率的學習方法。雖然讓學生在題海中無限制作戰,在短期內能夠讓學生掌握烹飪員工的基本技能。然而,這種缺乏創造性訓練會抑制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目前處于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教師應當將時間更多的放在備課上,注重備學法,可以多安排學生進行自主訓練,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對某個問題學會舉一反三。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烹飪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方式,在對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教學,人的情感是在基于某種特定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多樣的生活化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受到感染,從而激發思考欲望。在很多學生眼中,烹飪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專業,因此在創設情境,改變學生的認知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美食制作獲獎視頻,然后給學生食材,讓學生自主進行發揮。
3 采用項目教學
由于不同的學生其學習能力和基礎是不同的,然而,掌握好烹飪技能訓練課重點就是要進行教法設計,教師應當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更多的是采取的項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一些項目能夠讓師生在共同項目實施中進行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構建知識網絡。在實際執行中還需要兼顧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可以創建學習小組,將一些擅長雕刻,刀工等技能的學生組合起來,取長補短,由教師說明,幫助指導各個小組進行共同評價,另外,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學習彼此的優勢,彌補學生的不足,教會學生如何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以便從課題研究中獲得靈感。
4 因材施教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特點,并根據他們的能力和學生在烹飪技能方面的熟練程度進行教學,充分了解學生的技能水平,并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學生的發展水平是教學的出發點,然而學生在發展水平上是存在客觀差異性的,因地施教一方面能夠兼顧學生的差異性,由于對于九零后,零零后學生來說個性都比較強,主要以自我為中心,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較認真,而對不感興的事情則表現很冷淡,但知識基礎的積累,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比如,有些學生可能對于食材顏色搭配,食材新鮮度選擇方面比較弱,教師應當針對這些學生開展專題訓練。教師需要對其共性和個性要充分掌握,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開展符合學生自身發展規律的學習活動,同時因材施教要結合學生的發展目標。經過研究我們發現烹飪專業的學生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很多學生未來都從事了烹飪行業,烹飪專業的學科相關教學目標定位應當與其相匹配,能夠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因材施教實際上就是從學生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目前現有的知識能力,實現分層次教學,使學生的個性和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并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
21世紀,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進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能夠為新時代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也能夠讓目前職業教育學生獲得更強的能力,以適應現在社會發展,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第一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