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朱曉雯
[摘 要]機械制圖是中職機械工程系學生的必修課程,以中職機械制圖課程為例,簡述信息化教學的設計方法、手段,突出中望CAD引入教學的優越性。針對機械制圖的知識特性,提出構建制圖崗位目標與學習目標相結合的新評價標準,以賽促學的新策略。
[關鍵詞]中職制圖;信息化;中望CAD軟件;提升策略
“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觀是教學領域新的機遇與挑戰。中等職業教育開展信息化教學,對當今信息化時代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提高,以學生為主體、學習自主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職制圖中需要信息化教學的原因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專業教師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化信息教學手段、方法和教育資源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綜合能力。在“互聯網+”大環境下,讓互聯網與傳統教學進行深度融合,與一塊黑板一本書的時代相比,教師教學理念、教法發生了重大改變,教師素養也要有相應的進步和提升。
中職學生本身的自律性差,在專業知識面前更是出現了敵對情緒和逆反心理,但為了通過考試,不得不硬著頭皮啃書。這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教師吃透的同時,還需有一定的教學管理能力和與學生的溝通能力。教師需研究提高該學科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將變革根植于內心,外化于教學的課堂,讓學生輕松的認知,愉快的學習。
二、中職制圖課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
教學過程主要為三部分。課前采用學案預習,微課解難的方法。課中老師用多媒體PPT講解,難以理解的地方用中望CAD軟件現場繪制形體圖形,出工程圖。課后采用在線答題,拓展訓練的方法。
在教學思路上,信息化教學手段,“互聯網+制圖”的方式,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網路教學模式融合。以組合體章節為例,可用以下幾種方法:
1.用中望CAD軟件繪制實體圖
組合體部分,難點多為補全第三視圖和補漏線。首先要明確組合體的組合形式,各個面、線、之間連接關系,以及圖形的實際形狀。學生不能正確識圖,做題無法順利完成。上課時用中望CAD軟件,邊講邊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完成三維到二維的轉換。
2.改用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讀圖、畫圖方法
組合體的畫圖的方法和步驟,圖形的形成過程想象成搭積木的過程,將組合體進行分解,逐步畫出組合體三視圖。如果遇到切割型的組合體,反之進行。采用逐步法畫圖,分解視圖形成的步驟,理清基本體之間的搭建關系,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
3.增加思維拓展練習
習題中多見的題型是補畫視圖。有一些圖形,主、俯視圖已定,而左視的答案圖至少兩個以上,這類題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想象多個實體。老師只需將左視圖的答案分類匯總,歸納出一定的規律,以便形成看某些特殊圖形的應有的條件反射。
三、中望CAD軟件的植入教學的好處
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和體現,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借用現有的技術嘗試著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將中望CAD軟件的植入制圖課程,對學生專業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有很大的幫助。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中望CAD軟件繪圖教學上課中邊講邊畫邊提問,學生的思維跟進視圖的形成。主動的思考過程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中望CAD軟件繪圖可以清晰地展現出各個零部件,不僅節約了教師黑板畫圖的時間,也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3.有利于快速幫助學生讀圖、識圖
中望CAD軟件繪圖的引入,學生可直觀地看到各個部分的連接關系,對補畫漏線制圖幫助很大。另外,講到裝配圖,缺少實踐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說更是難以理解,而中望CAD軟件卻可以顯示裝配體的內部結構,還可以用動畫演示出零件間的連接關系和運動關系,學生直觀的認識,能快速有效地進入學習狀態。
四、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策略
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浪潮中,學生要適應社會發展,必須加強知識素養、能力素養、情感素養的提升。這需要外因和內因相互帶動,共同發展。
1.樹立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
國外研究表明,人在大學畢業之前只能獲得10%~25%的知識,剩下的知識是我們在大學畢業后繼續學習的部分。人們只有通過終身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進步和競爭,才能獲得生存的權利。信息化時代發展快,更新快,知識會老化,人才會折舊,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和事實,對付“老化”和“折舊”的唯一辦法就是“學習,內化,提升”。
2.建立學業質量評價新標準
機械制圖教學評價模式的創新,應從課程內容重構建設開始,建立以核心素養為基準的學業質量評價新標準,將素質教育的目標按認知階段分解,對每個認知段的掌握和應用情況進行考核。
新的評價標準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是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設置學習目標,將教學體系與職業崗位技術能力有效對接。二是以賽促學,“考、選”合一。把技能比賽融入機械制圖教學中,將教學與技能大賽有效結合。以技能大賽促進學習,將學業考核與技能大賽的選拔有效結合。將技能比賽的基礎訓練融入日常教學過程,考核學習效果的同時選拔技能大賽儲備人員。
參考文獻:
[1]陳秋怡.“互聯網+”環境下教師素養結構分析[J].現代教育,2016(18).
[2]王艷輝.高職學生核心素養框架結構及培養路徑[J].人才培養,2017(19)
[作者單位]
1.江蘇省相城中等專業學校;2.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