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作文是學生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綜合表現,也是學生個性的重要表現形式。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這段話生動地告訴我們——生活即作文之源,豐富多彩的生活乃學生作文取之不盡的材料源泉。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就開始重視作文教學了,學說完整通順的一句話到書寫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門的開端。然而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差,察能力低,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能力,作文時經常是下筆無話可寫。或者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即使是東湊西拼勉強完成一篇習作,是內容空洞。條理分不清,或者是詞不表意,頭牛嘴對不上。讓教師無法修改,苦不堪言。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應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1 立足生活
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離開社會生活,文學作品不復存在。教師應該鼓勵小學生既要多讀書,又要積極體驗生活,引導他們從書本和生活實踐中逐步積累作文經驗,或汲取更多作文營養。葉圣陶說:“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發抒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這說明作文和生活密不可分,日常生活就是小學生作文之源泉,離開生活談作文,就會使之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毫無價值可言。因此,教師在從事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小學生學會在社會生活中觀察事和人,要求他們把大自然中萬物和生活瑣事都納入觀察范圍 ,把自己對外界所見、所聞和所感牢記心中,并把自己認為最美東西寫成心儀作品,從而實現思維和自然界和諧統一。
教師作文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引導小學生走進社會生活,走進大千世界,去觀察、探究 ,以及發現美、創造美和再現美的過程,最終目的就是指導他們積累寫作素材,寫成好作品。這正如魯迅所說:“如要創作,第一需觀察,對于任何事物必須觀察準確透徹,才好下筆。”教師應教給小學生觀察方法,培養小學生從小養成仔細觀察良好習慣,促使他們學會積累作文素材,助其寫出真情實感文章。
2 結合閱讀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詩人杜甫就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對于習作的重要性。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
3 注重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好句、精彩片段等。
3.1 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例如:在教完《望月》這課后,就讓學生以后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3.2 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重要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想法都可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參加一次活動,做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4 培養能力
丁有寬老師主編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后,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并自己進行修改,以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5 激發興趣
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寫作初始階段特別強調情感態度方面的因素,把重點放在培養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上,讓孩子們愿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而要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自信,首先要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知道,寫作就是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下來,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寫好。不斷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使這種濃濃的興趣得以天長日久地保持。自然而然,就會對寫作產生興趣,充滿自信。
因此,我在進行作文評改時,注重對學生的肯定,使學生及時看到自己作文的成果,從而激勵他們不斷提高作文的能力。評改一篇作文時,首要任務是發現文章中的閃光點,激勵學生,評分時宜寬不宜緊,對優秀作文盡量打高分,甚至打滿分,還可以"百分+超優分"進行評價,在不斷的肯定中使學生體驗到作文成功的喜悅。
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切實抓好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就一定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橋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