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艷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可見讀書是了解其字面意義、體會其深層內涵的重要手段,是精通一門語言的重要途徑。筆者發現近年來學生的朗讀能力下降,一方面是會讀的學生不喜歡出聲,更愿意默讀;另一方面是不會讀的學生不愿開口,害怕讀錯被嘲笑。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英語教育普遍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嚴重影響學生整體口語能力的良性發展。其實,大聲朗讀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口語表達水平以及知識背誦能力皆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是解決當前“啞巴英語”“中式英語”現象的重要途徑。
1 大聲朗讀可以烘托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縱觀當前中學英語教學實踐,常常可以見到英語課氣氛沉悶,學生大都以被動的狀態聽教師講授理論知識,教師也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一味地將大量重難點知識“灌輸”給學生讓他們去死記硬背,以致于大家無法產生學習興趣,便導致英語課教學成效難以提升。學習熱情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的內在動力,學習動機又是展開高效教學的前置條件,因此,若想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需從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入手。大聲朗讀是一種展現口語能力的途徑,學生通過大聲朗讀所構建的英語課堂不僅充溢高漲的學習氣氛,還能促進他們在“瑯瑯書聲”中產生強烈的學習自信心。
針對課堂氣氛沉悶的現象,筆者為了減免學生在課堂中不敢開口講英語的現象,便常常在教學時為他們提供大聲朗讀的平臺,再輔以多媒體教學工具來烘托出適宜的氛圍,以使之逐漸養成樂于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習慣。例如:筆者會在課堂中開展“即時朗讀比賽”的活動,將一些相對簡單而優美的課文或朗讀材料分發給學生,并給他們十分鐘準備時間,接下來利用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再讓大家拿著朗讀材料在臺上有感情的進行朗讀,最后評出朗讀最具感情色彩的學生加以獎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背景音樂所烘托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抑揚頓挫、鏗鏘有力的大聲朗讀練習,切實達到了讓在他們學習熱情的驅使下敢于朗讀、樂于朗讀的目的。
2 大聲朗讀可以培養英語語感,增強學生口語水平
發音是一門語言學科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之一,語言發音的精準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口語表達水平的高低,可見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糾正他們的語音語調是增強其口語水平的重要手段。大聲朗讀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在朗讀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發音中的問題,并隨著教師的指導加以修正,如此一來,他們的英語音調得以美化,隨后便自然而言地形成樂學、樂讀的心態。因此,教師在進行大聲朗讀訓練時應從詞匯入手,慢慢拓展到句子與語篇,以此來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語調至語感的全面提升。
詞匯朗讀教學可從音標入手,教師可把英語音標按元音和輔音區分開,其中將發音相似的元音再具體細分為幾個階梯圖,將輔音分為清輔音和濁輔音進行對比教學。如:[i:]與[i]兩個音標發音相似,其中[i:]為長元音,常見單詞有“three”“green”“tea”等;[i]為短元音,常見單詞有“sit”“fit”“list”等。又如:[m]、[n]與[?]這三個鼻音音標也非常容易被混淆,他們對應的常見單詞為“meet”“fine”“thank”。學生運用大聲朗讀的方式可以輕松地通過語調變化辨析出這些詞匯的發音差異,同時又能品味到英語的音律美,教師則可在此基礎上讓他們在將詞匯放入句子與語篇中進行朗讀練習,從而讓其實現口語水平的實質提升。
3 大聲朗讀可以強化記憶效果,簡化學生背誦難度
“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說明思想的全面植入是一種潛意識的驅動,即教師若想讓學生在主觀意識上對此觀點形成認可,不能靠死記硬背的形式強行灌輸,而是要讓他們在腦海中對此產生深刻的條件反射心理,如此才可在運用時自然而然地表達出正確的內容。大聲朗讀同樣具備這一功能,朗讀需要調動人體的口、耳、眼、腦器官,學生在朗讀時會將這幾個器官帶來的反應融匯在一起,從而產生了他們在看或聽到一句英文時立即在腦中反映出對應發音與翻譯的現象,隨后讓其在此基礎上進行記憶與背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這一理念,教師可讓學生經常記憶一些英語常用口語句子,如:“I've done my best.” “Keep up the good work.”“Let's get to the point.”,這些短句不僅在讀起來朗朗上口,又能在寫作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常用英語名言諺語對提升口語表達的熟練度和地道性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記憶一些英語詞組也十分必要,如學生在看到“make”時可以立刻想到“make mistakes”“make friends”等常用短語,這都需要大家在反復朗讀中將文字還原為口語,將知識輸入轉化為技能輸出。
總而言之,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目標,朗讀教學也需在教師長期的摸索與探究中逐漸找出突破口。因此,中學英語教師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大聲朗讀英語的習慣,利用烘托學習氛圍、培養英語語感、強化記憶效果的方式來全面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應用與口語表達能力,以促使大家在體會英語語言美的基礎上真正瓦解自身的口語障礙。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上杭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