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湛強
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那種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模式已經逐漸的退出歷史舞臺,開展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當前教師教學工作中的核心內容。尤其對于初中物理課程而言,其本身就是一門集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操作于一體的學科,教學資源較其它學科要豐富得多,在教學形式上存在著較大的創(chuàng)新空間,需要初中物理教師結合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以教學內容為主線,圍繞著教學創(chuàng)新思路這一要求展開深層次的探索與研究,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摸索出一條全新的教學思路。
新課程改革是國家為了解決教育問題的重要舉措。因此,當前全體教師的工作重心就是深度挖掘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并且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使教學水平及教學成效得到全面提升。對于初中物理與其它學科相比較而言,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既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又同時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學必須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與實踐操作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好物理。在課改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還要進一步探索新的教學思路,平衡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最大限度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推動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同步提升。
1 傳統(tǒng)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角色定位不當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雖然具有非常扎實的理論基礎,卻也暴露出缺少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弊端。在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中,學生不但可以計算出問題結果,還要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對此,老師必須把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在物理課堂上,教師負責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答案,或者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多以師生共同探討的方式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只有這樣,才能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與探究能力。
1.2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運用的是“教材中的知識點+課上練習+課后作業(yè)”這種教學模式。這種相對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消磨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導致學生過于依賴教師和課本知識,對今后的高中、大學等學習生涯產生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1.3教學目標不夠合理
在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都以掌握基礎知識作教學目標。但事實上,這種教學目標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許考試分數較高,但在具體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卻遇到諸多難題。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要對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定位,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實踐經濟,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2 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路
2.1重新定位師生角色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教師必須透徹理解“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這一新型教學理念,把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位置留給學生,并且主動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點與學習狀態(tài),從而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策略與教學計劃。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進而將物理知識帶入到生活實踐當中,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物理知識的博大精深.逐漸培養(yǎng)深厚的學習興趣。在物理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要作好明確分工,教師需要依據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對教學進度和教學方向進行把控,而具體的教學形式及教學思路則要依據學生的喜好及興趣而定,例如采用體驗式、探究式、分層式等多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此外,教師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fā)出學生的求知欲望,勇于提出自己心目中的疑問。當學生提出問提后,教師要給予耐心、細致的解答,使學生逐漸形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考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形成都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2引進新型教學模式
2.2.1情境式教學
在物理課程中,學生們會接觸到大量的概念、原理、規(guī)律等理論知識。這些知識看上去顯得枯燥、乏味、刻板,但他們幾乎全部來源于生活,被物理學家們發(fā)現并且通過簡練的語言對其進行了總結與提煉,最終收錄到初中物理教材當中。物理知識這種來源于生活的特性,為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提供了約會的機會,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式教學”將學些生硬的理論知識巧妙的還原到日常生活當中,賦予它們一種生動、有趣的色彩,徹底改變學生對物理課程的一貫印象,甚至對它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電能的應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電能都有哪些用途,目換是讓學生們了解電能的應用范圍,學生們在思考的過程中發(fā)現人們的衣、食、住、食都離不開電能的正常供應,從而意識到學好這方面知識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再導入教學內容,即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學質量。
2.2.2實踐性教學
物理知識雖然抽象易懂,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要想讓初中生充分掌握并理解物理知識,需要教師結合新課程的相關要求,開展實踐性教學,多為學生提供參與物理實驗的機會,對課堂上相對單一的教學形式進行補充;同時,通過實踐性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運用學到物理知識對自然現象進行解釋。在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對于教師的組織能力及指導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時,教師還要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有計劃性和針對性的提高教學質量。
2.3探究式教學
相對于龐大的物理知識體系,初中物理教材中所收錄的內容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物理知識等待著中學生們去探索、研究和學習。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就借助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這一機會,在教學的過程中導入“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托,以教材內容為主線,擴大其輻射范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教材內容相關聯的物理知識,從而達到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2.4分層式教學
初中物理分層教學法的實質是因材施教。這一教學方式的有效實施是基于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上進心等情況的了解,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個層次,然后再推行與這三個層次相對應的教學模式。以課后作業(yè)為例:教師需要將作業(yè)劃分為三個層次,對于學困生來說,只要完成基礎知識部分即可;而中等生則需要完成基礎題和中檔題即可,如果還完成一部分高檔難度的習題,教師也要對這種積極性與主動性給予充分的肯定,適當的給予獎勵;優(yōu)等生則需要完成中檔題和高檔題,如果解題方法與其他同學不一樣,比如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教師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表揚與嘉獎,并且當做經典例題進行統(tǒng)一講解。分層教學法的出發(fā)點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開展個性化、差異化教學,幫助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專長及優(yōu)勢,從而使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都能夠有所提升。這對于學生樹立自信心,實現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3 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學不僅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及物理素養(yǎng)。這就需要物理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不能只關注教學進度,而忽略了教學質量,也不能只關注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而忽略了實踐能力、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而是要平衡好教學進度、教學質量與綜合能力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制定出多元化的教學目標。要想順利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制定一份科學合理并且極具可操作性的教學計劃,有計劃性和針對性的開展各項教學活動。
4 結束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物理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然后再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審視,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挖掘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與問題,找出問題的根源,盡快提出改進措施,對現有的教學思路進行延伸與拓展。只有這樣,才能使國家一直以來推行的教育改革收到理想成效。
(作者單位:廣東省云浮市云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