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世巍
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就業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畢業生面臨更為激烈的社會就業競爭壓力,這是高校、政府和社會市場需求之間需要共同努力攻克的問題。本文就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一些解決大學生就業創業難問題的有效對策。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創業難問題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來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畢業生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社會就業競爭壓力,同時高等教育就業制度更不上國家相關政策變化,高校人才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等,這些影響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就業創業。要解決“大學生就業創業難”這一社會常態問題,還需從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入手,找出問題根源所在,從而找到更為有效的解決辦法。
1 大學生就業創業難問題分析
就業創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作為社會人才的主力軍,自身所掌握的高科技和專業知識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就業形勢也在日益嚴峻化,從其原因來看,教育制度、就業政策、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用人單位等多方面因素是造成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難成為社會常態的推力。
在用人單位方面,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條件上往往會設置一些經驗障礙,要求求職者有一到三年不等的工作經驗,而多數應屆生畢業生在社會實踐經驗方面并不占優勢,導致很多畢業生工作得不到落實,相類似地,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條件上盲目提高用人標準,要求求職者有本科、研究生或是211、985院校學歷,多數用人單位還存在著重視學歷條件而輕視求職者實踐能力的問題,用人單位這些硬性招聘條件對大學畢業生求職是不占優勢的,一些用人單位在用人標準上盲目提高,缺乏人才培養機制,對人才價值的發揮有較高期待,看重求職者工作經驗,同時對大學應屆畢業生能力持一定的質疑,認為大學畢業生動手能力差,不愿意在畢業生培訓上花費太多精力,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同時在企事業單位招聘過程中存在的托關系、暗箱操作等行為破壞了就業競爭的公平性,同時也造成了人才流失,這種惡性循環也在無形中打擊了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的自信心,降低了大學生對企業錄用的誠信度,不利于企業優秀人才引進和長期發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嚴峻的就業形勢。
2 社會學視域下大學生就業創業難問題的解決辦法
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涉及多方面因素,原因較為復雜,要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難的問題需要政府、高校以及整個社會共同,在不同層面協同多方力量,不斷改和完善社會就業政策,完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加快高校教育改革,加強就業指導,同時大學生自身不斷更新就業理念,樹立更為理性的擇業觀、就業觀,實現市場調節、政府政策引導、大學生自主擇業和創業的社會就業創業新局面。
2.1 政府方面
政府應對人才市場進行戰略性干預,為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人才需求提供更多無形的支持,創造更多有利于大學生理性就業創業的條件,推動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化,從大學生群體就業創業困難的合理訴求入手,給予有效的幫助,如對大學生創業給予稅收、啟動資金、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有效幫助,針對用人單位在用人標準上存在就業歧視的問題,應制定相關政策維護就業市場的良性公平競爭,促進人才市場公平、自由競爭。深化人事勞動、戶籍、檔案、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鼓勵畢業生合理流動,針對暫時為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建立相關培訓機制,完善大學畢業生失業保障機制,有效引導大學畢業生積極就業,調動大學畢業生就業積極性。
2.2 高校方面
當前在高校教育方面存在著高校自身發展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問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也就很難滿足社會各領域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應以市場為導向,緊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在課程教育規劃上,從學生實際出發,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針對不同專業特點,開設具有專業特色、實踐性強的課程,關注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引導學生承擔相應的社會義務,掌握基本社會技能、方法等,積極履行高等院校的社會服務職能。
2.3 學生自身方面
“先就業后擇業”是當前就業形式下較為理性的就業理念,大學畢業生在自身定位上存在的不足是影響其就業選擇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學生在就業創業時應調整心態,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創業觀,在一定條件下找準商機,結合自身興趣、能力等進行綜合考量,積極探索自主創業、自主擇業之路。
3 結束語
大學生就業創業難是當前社會的常態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還需從現實問題入手,結合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社會經濟、政治等多方面發展條件進一步分析,在社會經濟、政治制度上進行更多改革,綜合多方力量逐步緩解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作者單位:大連民族大學招生就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