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萌瑤
對幼兒園一日教育互動進行整體的觀察,可以發現教師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是“言傳”,這種教育途徑被應用在多種幼兒活動中,所以其普遍能夠發揮較好的作用。教師的言語作為與幼兒進行交流的橋梁,其能夠對幼兒學習語言起到示范作用。所以幼兒教師應當格外注重其語言使用。
教師傳道、授業、解答疑惑以及與學生進行溝通都是運用語言,語言在教學當中是必不可少的。幼兒園相對于其它學校,其教學環境更為特殊,在幼兒活動中的深奧事物可以運用語言讓其簡單化,讓抽象的內容在語言的闡述下變得具體,從而讓幼兒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幼兒教師言語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升策略展開探討。
1 幼兒教師語言中存在的不足
1.1 過于隨意
有某些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表揚時會喜歡用“最”這個詞,比如說“我們班里表現的最好的有黃某某、李某某、梁某某等同學”。但是這個“最”字在文學上是指獨一無二的,這時候使用“最”字明顯是不合適的。這也說明了某些幼兒教師的語言邏輯性較差,平常與幼兒交流時所用語言過于隨意,長久以往是不利于幼兒的語言和思維發展的。
1.2 不具備規范性
幼兒教師語言的不規范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點是有些教師的發音不標準,教師語言修養意識不足,不能做到規范的講普通話,有些是受到家鄉口音的影響,有些是存在有地方錯音,比如說有些教師講普通話時“b”、“P”不分,導致幼兒也較難對其區分;第二是有些教師使用兒語較多,比如說有些老師會用“嘟嘟”這個詞來指代汽車,導致幼兒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習慣性將汽車稱為“嘟嘟”;第三個是有些教師大多數時候運用方言土語與幼兒進溝通,使得普通話的推廣受到阻礙。
1.3 藝術性不足
假如一位教師具備良好的語言藝術修養,她會在日常生活中將其體現出來,使得幼兒能夠擁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幼兒將教師當做語言學習的楷模,幼兒往往又具備著較強的模仿天賦,通過模仿教師的語言,其語言能力可以得到迅速的發展。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因為幼兒教師工作大多都是比較繁忙瑣碎的、教師具有比較大的工作壓力,容易因為職業倦怠而產生負面情緒。教師如果不能夠對自己的心態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是很難保證在幼兒活動中保持其言語的藝術性。
2 幼兒教師語言修養提升策略
2.1 教師在使用語言中遵循“聽而后言,言之合理”原則
教師在與幼兒進行交流時要充當合作者、支持者以及玩伴的角色,在幼兒活動中做到先傾聽后發言,努力將語言的隨意性進行克服,要以嚴謹的態度來說話。而要做到合理的語言,則需要具備正確的“兒童觀”,將幼兒當做是一個具備足夠的學習能力的新生個體,與幼兒進行溝通時要讓自己的普通話做到規范與標準,并且使用一些完整但又比較簡單的語句,讓幼兒能夠理解,使得幼兒與教師的互動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
2.2 讓語言具備藝術性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體問時首先要考慮幼兒是否有這方面的經驗,能否通過提問來發展幼兒的思維與認知。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表揚或批評時不可夾帶感情,要準確的對待事情本身進行表揚和批評,而不是針對某個幼兒進行表揚與批評,在表揚或批評時所用的語句要讓幼兒能夠感受到正確的推斷。這是因為幼兒會在家長或教師的表揚或批評當中做到自我的認知與定位。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在進行表揚時要讓幼兒明確是因為其成績、創造力、工作或是行為等有良好的表現才表揚的,讓幼兒能夠從表揚中對自己有更為正確的評估。在對幼兒進行批評時要向幼兒指出事情做得不好之處,并引導幼兒正確的做法,使得幼兒能夠接受批評,并愿意改正錯誤,達到批評的效果。
年齡越小的幼兒存在有越大的個體差異,教師作為幼兒的引導者,應當對幼兒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據幼兒的性格特點進行相應的語言教導。對于有些敏感怕事的幼兒則應對其多進行鼓勵,鼓勵其參與到更多的活動當中來,并愿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對于有些膽大活躍的幼兒,平常在與其交流時應當多使用商量合作的語氣,與幼兒一起將合理的規則制定出來,避免不良行為的出現。此外還可以根據活動的特點,對教學語言進行合理運用,比如說小班幼兒在繪畫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兒歌的形式讓幼兒的積極性得到明顯的提高,借此達到提升教學綜合效率的目的。
3 結語
幼兒教師只有將自己的教育觀念進行不斷的更新,明白在教學時幼兒的主體地位,對幼兒進行足夠的了解,并給予幼兒尊重,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在使用語言教學時多注意自身普通話的規范性、標準性,為幼兒學習樹立一個好楷模,同時注重幼兒活動中的語言藝術性,讓幼兒可以自由暢所欲言,教師再適當加以引導,才可以讓幼兒的語言主動發展得到推動。
(作者單位: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