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紅
隨著“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深入推進,我國電子商務迎來新機遇。電子商務技術人才需求量不斷上升,高校的人才培養已經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1 高校電子商務技術人才培養出現的問題
①高職院校培養的電子商務技術人才存在結構上的問題:行業企業調研表明,新一代信息技術正驅動電子商務變革,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VR/AR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全面深度融合,持續為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提供支撐,創造精準匹配、交互式購物等用戶體驗,構建新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技術類人才在電子商務人才領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市場急需掌握大數據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電子商務技術人才,而目前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是以掌握商務為主、掌握少量IT技術的傳統電子商務人才。因此需要部署新一代信息技術+商務的復合型電子商務技術的培養路徑。
②電子商務技術專業定位問題:調研表明,電子商務技術專業58.7%由計算機類二級學院(系)開設,39.13%由經貿管理類二級學院(系)開設,前一種情況一般存在重技術輕商務現象,后一種一般存在重商務輕技術現象,因此要解決技術與專業有機融合問題。調研學校電子商務技術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目標設定情況,目前大多數學校專業培養定位集中在電子商務運營、電子商務營銷、電子商務平臺構建領域,而行業企業需要商務數據分析領域目前開設的學校較少,因此也要構建急需的商務數據分析人才專業培養方案。
2 電子商務技術人才培養對策與建議
①制訂國家專業教學標準,為各學校專業定位提供指南:電子商務技術專業國家專業教學標準經過深入的調研分析,確定了專業基本的培養目標、辦學方向、就業面向,崗位能力要求,根據調查結果梳理出電子商務技術就業崗位群包括運營技術類、營銷技術類、開發技術類和視覺技術類四類,根據崗位群確定了電商平臺構建、電商運營和商務數據分析三個專業方向;各學校再根據區域電子商務技術發展和需求和辦學優勢,確定具體的辦學定位和發展方向,形成專業特色。
②注重對電商技術崗位以及能力分析,及時調整課程體系:由于電子商務崗位趨向細分化,過去傳統企業嘗試涉足電子商務時就設立一個電子商務專員崗位。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的不斷成熟,過去的“一崗鼎足”的局面不復存在了,隨之而來的是電子商務崗位的不斷細分,目前已經形成了運營技術類、營銷技術類、視覺技術類和開發技術類等四類崗位群。因此建議高職院校要注意及時調研分析各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能力要求,明確知識、素質和能力要求,設計學習領域與學習情境,依據職業能力要求對知識點和技能點開發課程并重構課程體系,進行拆分和設置銜接課程,推進職業能力培養層層遞進。探索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置換學分,完善專業自我診斷與改進機制等,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讓人才培養方案及時跟上市場變化。
③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由于當前電子商務技術教學過程中校企合作不足,缺乏企業師資與項目教學,導致課程設置落后、技術更新不及時或不符合企業需求。因此建議加校企合作、加強項目實戰內容、加強校企合作開發教材資源庫等,教學改革重點應該著眼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將所學技術與企業對接,拉近學校與企業的距離并實現理論與技能的融通;加強校校合作共建教師團隊的教師培育方案,提升教師自身的電子商務技術教學思維以及教學能力,打造校企融通“教師團隊圈”;落實基于校企合作的學生實踐教學模式,在教學設施、教學資源、教學團隊方面建設覆蓋電子商務技術全流程的實訓環境。
④打造雙師素質教學團隊:電子商務技術專業課程內容大多來自企業一線,要求從事專業教學的老師,有豐富的企業經驗,學校應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了解最新的技術,提高實際技能;利用崗前培訓、社會實踐、進修培訓、訪問學者等方式,提高“雙師型”教師的素質,開展科技服務活動,提升服務企業行業能力,創造生產實戰的機會,提高教師技術水平,加快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改革;引導專任教師雙師素質提升,鼓勵教師取得高級技能資格證書,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確保下企業實踐取得實效;規定專業課教師中有一定比例的雙師型教師,以及專任教師的生師比等。
3 總結
高職院校依據職業能力要求對知識點和技能點開發課程并重構課程體系,推進職業能力培養層層遞進。探索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置換學分,完善專業自我診斷與改進機制等,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讓人才培養方案及時跟上市場變化。
基金項目:廣州市高等學校第九批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7F06);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17年年度課題(GDGZ17Y004)
(作者單位: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