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成
摘 要:高校內部控制除了財務預決算、招生、資產、教學、工程建設、科研等內容外,還涵蓋了學校附屬的醫院、中小學、出版社、基金會等多方面內容,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推進高校內部控制建設,對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務效率效果,促進廉政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等學校 ?內部控制 ?控制原則
一、高校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基礎薄弱,全員參加的意識不強
首先,相對于內部控制建設,大多數高校更關注教學質量的提升、科研水平的提高,忽視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制度控制取代內部控制,將現行制度、工作流程等進行簡單匯總后,以部門制度匯編形式作為內部控制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忽略制度的執行情況,同時制度的內容往往也不夠全面,例如部分科研經費的實施細則。而高校的收入大多數依靠財政撥款,不存在融資成本和融資困難的問題,認為只要符合相關規定要求即可,較少地關注資金使用及效益,忽略了內部控制對財務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其次,高校內部教職員工對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及其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大家對各自的職責認識不清,使得相關的工作落實不夠到位。
2.重要性原則:風險導向意識淡薄,風險管理控制缺乏
雖然絕大多數高校目前對“三重一大”事項有著明確的規章制度,且基本能夠落實到位,但是在具體的一些工作事項中,卻缺乏有效的風險評估及控制程序,使得高校管理層的決策往往會承擔一定的風險,例如對基建項目、學科建設等方面,可能在申報等前期準備工作方面投入較大,但后期執行驗收卻又疏于管理,流于形式;忽略對現金流量的管理,未有效控制資金鏈的相關風險。大部分高校目前尚未建立組織機構、經濟活動、人員崗位的風險評估機制,也未定期開展風險分析及控制程序,導致高校的內部控制體系不夠完善。
3.制衡性原則:組織架構體系不健全,崗位職責不清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規范(試行)》明確,高校的業務層面主要包括預算管理、收支業務管理、政采業務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在工作中這些業務事項的可行性研究與決策、決策與審批、合同事項的談判、決策與簽訂、款項的收付、債務管理與會計稽核等方面都應做到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目前很多高校還無法保證每個環節做到制衡,容易出現舞弊現象。
4.適應性原則:相關制度不夠完善,更新不夠及時
目前,很多制度從中央發文到地方政府、部門出臺配套辦法、條例,需要周期很長,導致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對于最新的教育、科研、財務方面的制度執行嚴重滯后,例如:按照相關規定2012年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標準為1000元以上(專用設備1500元以上),以S高校為例,該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卻一直使用原有的800元的標準,一直到2017年才更新。
二、高校內部控制的幾點建議
1.健全組織架構體系,樹立全員參與的內部控制理念
學校應成立內部控制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負責領導學校內部控制工作,規劃內部控制的基本思路、工作重點等。副組長由紀委書記或者分協管財務的副校長擔任。組員應包括監察處、審計處、人事處、財務處、資產處、后勤服務中心等部門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內部控制工作小組,由財務處牽頭負責組織協調學校內部控制的日常工作。工作人員應包括監察、審計、人事、財務、資產、后勤等部門工作人員。工作內容應主要包括:負責全校各部門、學院的內部控制建設的督促、指導、檢查工作,組織協調學校各部門起草學校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方案或規劃,并按照規定要求嚴格落實內控計劃,分析學校各類經濟活動風險,研究提出風險管理策略和解決方案,制定單位內部控制手冊。
2.風險評估及管理機制
風險評估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通過一定的方法來識別分析影響學校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因素,尤其是對“三重一大”事項、高風險領域。內部控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牽頭,風險評估工作計劃和風險評估應每年進行一次,定性定量結合,通過概率和非概率技術,以書面報告形式反映在內部控制報告中。
高校應通過對單位層面及業務層面的梳理,通過建立風險清單來識別、評估、控制風險。以S高校為例,筆者梳理部分風險清單如下。
3.做好內控制度的“廢、改、立”,建立健全關鍵崗位責任制
學校層面和二級單位(學院、直屬單位)層面應及時、分層建立從屬關系相對應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即以學校內控制度體系為指導,二級單位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有針對性地在業務細節上做出的工作規范或條例,保證實際工作的效率。
除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中明確的關鍵崗位,高校還應增加科研管理、教學管理、招生管理、后勤管理等關鍵崗位。以S高校為例,筆者對部分關鍵崗位職責梳理如下。
4.充分利用資源,發揮內部控制評價作用
審計處負責對學校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分為內部控制設計的有效性和內部控制執行的有效性。內部控制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目前還局限于上級布置的基礎性評價報告階段,僅僅是按照規定要求填列,尚未充分發揮高校自身優勢,高校在建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時,應該以學校的戰略發展規劃為目標導向,基本指標與修正指標相結合,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充分考慮高校即時和將來的風險,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整合高校可利用資源,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從內部控制的五要素入手,嚴格遵循內部控制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原則,促進學校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為學校中長期戰略目標順利實現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國友,王靈.高校內部控制實務研究.中南大學出版社,2018.
2.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高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2018.
3.杜偉.淺談高校內部控制審計的難點及其突破路徑.財稅審計,2018(2).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