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龍
隨著網絡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信息泛濫也嚴重影響著初中學生的道德教育。在網絡化環境下,初中德育工作不能一味地讓學生遠離網絡和手機。而是要利用網絡的積極作用,來進行初中德育教學。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利用社會生活事例來進行道德教育。
1 新媒體環境對初中德育教學的沖擊
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正處于發展階段,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沒有形成,極容易受到外界觀念影響。在當前,網絡高度發達,新媒體工具越來越普及,初中學生接受到的外來信息也越來越豐富,這些信息有積極的,也有片面和消極的。初中學生對這些信息并沒有識別能力,常常被一些不良信息左右了思想,妨礙他們接受正確的道德觀。由于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分,價值觀念也參差不齊,中學生缺少分辨能力,都照單全收。
網絡上的暴力血腥內容,使一些中學生崇尚以暴制暴,影響社會治安;網絡上對明星的高收入,高人氣大力渲染,對于網紅現象的報道,都讓學生產生了不學習,憑捷徑走紅,一夜暴富的思想,這些不良信息嚴重影響著中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我國傳統的道德教育來自語文教材、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方式也是教師在課堂上講授,但這樣的教學方式在豐富的網絡信息中,經不起沖擊,學生不相信課本,用現實事例來否定傳統觀。
新媒體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在德育方面,還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會被網絡上的游戲吸引,沉湎其中難于自拔,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2 新媒體環境下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目前,初中生已經成為新媒體工具的使用主力軍,他們的業余時間大多用在手機上。
在德育教學中,很多班主任老師還是采取傳統的方式,利用課堂教學來進行,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政治課本上的德育觀。而課本上的德育觀由于脫離生活,很難讓學生產生共鳴。
對于學生依賴新媒體的現象,班主任采取的是禁止使用,有的甚至采用沒收手機的方式來遏制,但這樣的方式常常收效甚微,引起學生的不滿。
目前,很多中學班主任都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知識分子,繁重的工作壓力和家庭生活負擔,是他們對新媒體的了解程度遠遠落后于自己的學生。對待新媒體,采取的都是抵制態度,沒有了解新媒體的積極作用,這種觀念的差別,也容易形成師生沖突,產生代溝,出現交流障礙。
新媒體普及受社會多方面的影響,首先是社會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促成了大量農民工外出,他們的孩子缺少家庭教育,所有的情感全靠網絡支持,和父母聯系離不開手機,缺乏情感交流也只能通過手機來獲取。因而形成了手機是他們最重要伙伴的現象。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庭由于過分溺愛孩子,沒有對孩子進行尊師教育,也沒有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教師發現學生課堂玩手機,進行制止,學生用自殺、離家出走的方式進行反抗。一旦出事,教師會受到責罰。因此,對于學生過分依賴新媒體工具,教師沒有制止良策。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班主任工作。
3 利用新媒體優勢進行德育教學
針對目前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在初中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方面,不如改“堵”為“疏”,不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等新媒體工具,而是利用新媒體的優勢來進行德育教學。
3.1 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傳統的德育都是依靠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老師講授,學生接受的形式。也有的是學生犯錯,班主任針對這件事借題發揮,苦口婆心進行勸說。這種方式,教師受累,但學生不一定喜歡。因為這樣的說教,脫離了生活,變得空洞。而初中學生正處在好動的年紀,喜歡追求新事物,老生常談的話題,呆板的方式,和學生的心理不符。
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接受的新信息都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能引起學生的談論興趣。如果將政治教學和網絡新聞相結合,讓學生針對最新的網絡事件進行討論,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大。將網絡熱點事件和社會現象作為德育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學習和討論。
改變教學觀念,不僅要從教學內容上進行,還要從教學方式上改革。利用新媒體工具進行德育教學,需要教師走下講臺,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將學生不同的觀點進行收集,然后進行分析和總結。
利用新媒體工具進行德育教育,具有教材豐富、貼近生活的優勢,而探討式教學比填鴨式教學效果更佳。
3.2 提高教師素質
德育教育不僅是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任務,也是班主任管理學生的主要任務,并且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影響更大。
作為新媒體時代的初中班主任,在提高個人素質方面,不但要提高人文素質,還要緊跟時代,了解新媒體的發展和各種功能,利用新媒體工具來管理學生。
例如,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通過課堂教學很難達到一對一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可以用微信、微博等工具,和學生進行私下交流,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又能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還可以建立班級微信群、QQ群的方式,對班級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這樣可以轉移學生沉湎手機的注意力,利用手機的長處來幫助學生進行思考。
提高教師的新媒體素質,需要教師時時關注新媒體的發展動態,關注社會熱點事件,來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習慣。
在使用新媒體輔助教學的同時,班主任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網絡素養,在討論問題時保持冷靜,不攻擊別人;傳播新聞時,要注意辨別,不能將假信息、低俗信息進行傳播。還要結合道德教育,來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利用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來辨別網絡信息,做到去蕪存菁。
4 結語
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作為班主任,在教學中,要善于了解學生心理,引導他們使用新媒體工具,通過道德教育來加強學生的辨別能力。
項目名稱:遼寧省教育學會"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中學生自信心培養有效途徑和方法研究》,項目編號:XH20180226。
(作者單位:遼寧省彰武縣滿堂紅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