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馳
針對獨立學院Linux應用技術有關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課程、學校及學生的特點引入新的教學技術和模式,充分挖掘教學資源潛力,更好地改善教學效果。
1 引言
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范圍日益擴大,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很多領域如服務器,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機頂盒,導航儀等,Linux技術的應用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和使用,在一些領域甚至占有不可忽視的市場份額,市場對 Linux 人才的需求也持續升溫。與之相對應,許多高校包括獨立學院都開設了Linux相關應用技術課程,如Linux應用基礎、linux網絡管理、linux網站建設、linux驅動程序開發、linux系統開發等。在獨立學院,這些課程的開設為普及Linux相關應用技術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相關課程、獨立學院及其學生的特點也產生了一些實際問題需要得到解決。
2 相關課程、學校及學生的特點
Linux應用技術課程普遍具有以下主要特點: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對基礎支撐知識的掌握和計算機英語要求比較高、軟件版本繁雜和人機命令復雜等。例如linux網站建設課程要求有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和計算機高級語言的理論和操作實踐基礎以及可以與計算機正常溝通的英語語言能力。
而獨立學院是一種新型高等教育辦學形式,較于公辦本科院校而言,它仍然具有自己的鮮明特征,比如,起步晚,辦學條件還沒完善,對教學成本比較敏感、科研水平低,高額收費、缺乏教學和管理經驗、社會對獨立學院畢業生質量還不完全認可等等。其學生在基礎知識、自身素質、自制力、認知能力等方面與一本的學生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3 相關課程教學面臨的主要實際問題
通過多年在獨立學院Linux相關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上述各方面特征導致的一些實際問題表現得也比較突出:
(1)由于前期課程沒有科學合理的鋪墊和引導,在學習專門開設的Linux相關應用技術課程過程中,學生不知道Linux應用技術與其他專業知識的聯系,無法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也沒有充分的準備來克服學習Linux過程中出現的困難。
(2)由于教學成本的限制,分配給Linux相關應用技術課程學時比較少,基礎比較弱的學生常常沒有能力在課后對要求比較高的Linux相關應用技術知識進行有效的消化理解。許多學生都反映Linux相關應用技術課程內容抽象,難理解,難掌握,從而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畏難心理,對教學效果產生消極影響。
(3)在上完專門開設的Linux相關應用技術課程后,不少教師和學生都將其相關知識擱置一邊,教師在其他相關的專業課程中沒有能及時進行科學合理的繼續引導和應用,學生繼續深入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也不足。Linux應用技術的教學被孤立,直接導致了學習效果不理想。
因此,通過上述問題的分析可知,僅僅試圖通過改進一二門相關課程的課堂教學就期望Linux相關應用技術課程有良好的教學效果顯然是比較困難的。獨立學院需要根據自身及其學生的客觀條件結合Linux相關應用技術課程的特點,從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出發對Linux相關應用課程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探索和改革,才有可能解決實際問題。
4 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實現
由于獨立學院的辦學特點,大規模地增加教學成本和學時是不太現實的。要解決上述實際問題必然需要引進新的教學技術和改進教學模式進而才能充分挖掘教學潛力產生良好教學效果。
(1)加強相關基礎課程的引導和融合。主要是在計算機導論、C語言、匯編語言、數據庫、操作系統等課程中適當地加入Linux應用技術元素,使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和了解Linux應用技術與其他專業知識的聯系。同時引導學生在這些基礎課程中積極提高計算機專業英語溝通水平,為今后的Linux學習進行充分的準備。這樣,Linux應用技術的教學可以和整個專業培養的各個課程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實現和諧共處互相促進。
(2)Linux相關應用技術課程需要引入新的教學技術挖掘教學潛力。通過引入任務驅動、案例教學、翻轉課堂等教育技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后的學習效率和課堂的教學質量,將技術傳授轉變為能力培養,使其有能力課后自己學,解決學時不足的問題。同時,積極引導學生使用慕課、微課等先進的網絡輔助教學手段,在課后對Linux相關應用技術知識進行更有效的消化理解,還通過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和學生手機的攝影攝像功能,對學生課后的實驗過程進行考核,提高考核質量。新的教學技術的引入,極大地加強了學生課后學習的管理從而改善了Linux相關課程的學時矛盾,提高了教學質量。
(3)積極應對教育信息化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根據馬克思哲學原理,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事物,微課慕課等信息化網絡化教育手段也會有其不足之處。例如知識過于碎片化、過度的知識展現禁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知識太容易獲取導致探索能力積累不足等。針對上述情況,需要積極調整教學策略,減少其負面影響。通過精心設計的實踐和考核環節把過度碎片化的知識通過實踐反思轉化為結構化系統化的知識;通過知識適度展現后的重點引導幫助學生拓展想象創新能力空間;通過翻轉課堂、最后5分鐘學生提問等手段,培養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能力和建構式學習能力;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做微課慕課展現學生自己的想象力,展現學生自己對知識的理解。
(4)充分利用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提供Linux綜合性應用機會。畢業設計/論文對于本科生來說是一個持續時間很長并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學生自己管理時間的自由度很大,正是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已有的能力進行綜合性應用的大好機會。在這個環節里,可以改革老師出題學生選題的傳統過程,變為老師和學生先進行雙向選擇,學生確定好自己的指導老師后,指導老師和學生一起確定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這樣有利于因材施教。具體到Linux應用技術教學而言,在這個環節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引導其進行Linux不同層次的應用,例如基礎弱的學生可以進行Linux網站的構建而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進行linux驅動程序的開發。不同基礎的同學都可以使用linux應用技術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及論文從而進一步提高Linux應用技術的教學效果。同時,選題環節應該盡早進行,以便于指導老師和學生都可以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充分的準備和互相了解。在進行畢業設計期間,指導老師應該及時檢查工作進度,了解學生的反饋,積極解決相應問題,保證畢業設計質量。
5 結束語
本文總結了獨立學院在Linux應用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來一些思路和實現方法,即有新的教育技術的引入也有與原有課程教學的融合。教學實踐表明這些解決問題的教學思路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培養真正具有高素質的Linux應用型人才。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5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一般項目B類《獨立學院Linux應用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與探索》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JGB511。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