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中 田宇蘇 陶佳佳
當今世界是互聯網的時代。伴隨著互聯網技術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大學生,在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無不帶著互聯網的烙印。如何適應新形勢,轉變德育主體的教育觀念,掌握德育對象的新特點、新變化,發揮輔導員隊伍在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都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課題。
1.1 信息技術的革新和發展
(1)價值觀層面的挑戰和沖擊。在如今的大學校園里,手機互聯網已經越來越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學習、交流及獲取知識的工具和載體。而網絡的開放性使各種意識形態、思想觀念和文化觀念在其中大肆傳播和激烈碰撞,受一些西方錯誤價值觀的蠱惑,再加上自身好奇求新的特性,他們易于對自身道德意識和價值觀念進行批判和反思,一旦缺乏自我約束和管制,就會形成錯誤的人生觀、道德觀和不良心理品質。因此,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和沖擊尤為深遠和強烈,給大學德育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
(2)網絡虛擬性產生負面影響。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和開放性,迎合了青少年通過偽裝“馬甲”宣泄自己成長壓力與困惑的逆反心理,面對網絡中大量色情、暴力和犯罪等不良信息,他們缺乏成熟的判斷和正確選擇,往往導致他們陷入其中,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3)大學生網癮及心里問題。網絡之所以能吸引著眾多大學生陷入其中難以自拔,根本上是其求知心理、娛樂心理、交際心理和性心理等需求在虛擬世界的外在反映,這種心里需求的異化而導致的惡性網絡行為,即網絡依賴或網癮。傳統的德育說教不僅易使他們產生反叛心里,也難以回應大學生的真正心里需求,重新反思和重構大學德育工作顯得尤為必要。
1.2 德育觀念和方式滯后
(1)德育觀念陳舊,缺乏更新。部分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還存在照搬本科院校的標準,忽視了二者之間在德育工作方面的區別,脫離了高職學生較之本科生自制力差、綜合素質不足的現實。另外,過于注重學生的服從和循規蹈矩的品質培養,忽視對學生自身對道德判斷力和選擇能力的養成,德育的觀念過于空洞,難以在學生中間引起共鳴。這些觀念和認識陳舊數年未曾更新,遠滯后于飛速發展網絡化時代,德育工作的思想和觀念雖是正確的,但其起到的德育效果非常有限。
(2)德育方式刻板,缺乏效果。傳統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陣地主要停留在課堂,即通過知識的傳授和灌輸等方式來影響他們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而與此同時,他們生活、學習和交流的場所和載體已經轉移到網絡,他們時時刻刻通過諸如微信、QQ空間等新媒體形式來進行溝通、交流和更新個人狀態、發表自我感悟等。傳統的德育主體和對象的溝通和對話形式已然發生錯位,致使德育其效果大打折扣。
1.3 德育工作對象發生新變化
(1)成長環境新。和信息網聯網技術一起成長起來的新一屆學生,他們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網絡,思考模式和行為方式深受網絡文化的影響,他們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熟練掌握、運用和依賴互聯網。如此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無論在人際交往、學習適應,還是在道德追求及心歷路程等方面都顯現出新的特征,這都是德育工作中需要關注和重視的方面。
(2)價值觀多元化。在當今網絡盛行的時代,多元的網絡文化激蕩共存,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網絡文化的多元化直接導致大學生在需求和主體認識的多元性,絕對的、單一的需求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多元性需求和主體價值認同。因此,傳統的、整齊劃一的高職院校的德育手段和方法已經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3)個性特征突出。從這群“95后”甚至“2000后”大學生身上可以看出,他們完全在父母關愛與呵護下成長,身上所具有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人生態度都完全區別于以往任何一個年代的學生。他們更倡導獨立、自由、個性和時尚。他們身上有著獨生子女、市場經濟和互聯網時代的顯著特點。因此,他們的德育需求也各具不同的傾向性和個性化特征。
總之,當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面臨的主要挑戰不僅是信息技術的革新和發展、傳統德育觀念和方式的滯后以及德育對象的新變化,更有三者之間互動機制不暢的問題,如下圖所示:
圖1 網絡化時代高職院校德育主體與對象互動關系
互聯網發展對德育對象產生了深刻影響,學生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方式發生新變化、呈現新特征。他們對于互聯網普遍是積極接受、運用甚至產生嚴重依賴。而作為高職院校的德育主體在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挑戰時沒能及時和有效的應對,特別是觀念的轉變和方式的更新,往往還停留在傳統的以講授和說教為主的層面上,致使主體和對象之間的互動機制產生錯位,出現了口號多、理論多,與學生的互動少的情況,致使德育對象面對德育主體的傳統式德育灌輸時無動于衷。這種德育的灌輸和講授是單向的,是缺乏反饋和效果的。
2.1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狀況
輔導員被形象地稱之為高校大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業指導、心里健康教育及處理學生日常事務等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央、教育部及有關部門相繼出臺和制定了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提升了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進程。但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還是存在著建設時間短、隊伍不完善、經驗缺乏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了限制了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因此,他們在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2.2 輔導員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和優勢
近年來,得益于高職院校的重視和現實需求,一批學歷高、年輕化,并且熟悉新媒體網絡技術,觀念新、知識更新快,和高職院校學生具有天然接近性的輔導員隊伍走上了工作崗位,這必將為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圖2 輔導員在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效果圖
首先,輔導員隊伍的高學歷、年輕化及對互聯網技術掌握和運用,和大學生們不相上下,這能夠配合德育主體的高職院校積極面對和回應互聯網技術給德育工作帶來的挑戰,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調整。再則,輔導員群體在年齡上和高職院校學生差別不大,這種天然的接近性能拉近彼此距離,加深相互之間的溝通,了解其情感、心理和現實需求,以便轉變德育觀念、更新德育方式,同時運用最新的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提供具有時代特點、有較強感染力、易于為學生接受又能產生互動效果的德育課程和形式進行教育。輔導員隊伍作用的發揮彌補了原有互動機制中的缺失,使互動的機制和路徑不再是單向的、錯位的,而是雙向的、平等的且是有回應的,通過反映和回饋他們的需求,最終達到德育的效果。
通過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和互動機制不暢等問題的研究發現,在其中引入和發揮輔導員隊伍的作用將產生新的效果。這雖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不是主觀的重構和憑空的設想,在現實情境和邏輯原則下存在較多可能性。只是在現實的高職德育工作中還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情況及其他不確定因素,但無論如何這無疑是未來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努力的方向:加大和完善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重視素質的培養和能力建設,提升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充分發揮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唯有如此,理想朝向現實的邁進才能變得觸手可及。
(作者單位: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