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就是高職院校的教師通過相關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基本的職業道德準則教育,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操守。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在培養高職學生樹立基本職業道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培養了不少德才雙馨的人。同時存在著諸如人才德育培養目標不明確、師資力量配備考核不完善、課程設置實踐環節不重視、職業道德教育活動質量低、教學方法教育手段不新穎等問題。對此,學校應從調整人才道德教育培養目標、增強高職院校師資力量、調整高職院校課程設置、改善職業道德教育活動質量、改進職業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入手進行改進。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高職院校中傳統的職業道德教育已不適應時代的需求,相關領域的改革應運而生。因此,有必要加緊研究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的問題及對策,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既有優勢和創新能力深入開展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
研究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必須厘清相關概念,準確把握高職院校與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從而為進一步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研究奠定基礎。
在我國,所謂高職院校是指高等職業院校,顧名思義是承擔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也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學術型人才而言,高等職業教育偏重于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對職業道德教育應將“職業道德”和“教育”結合起來進行理解。職業道德是是一般道德的具體化,指人們在從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教育即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育實踐活動使受教育者接受相關教育內容的過程。因此,“職業道德教育是一種重要的他律過程,即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方式,把職業道德要求、規范不斷內化到人的意識中。”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就是高職院校的教師通過相關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基本的職業道德準則教育,從而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形成良好的職業思維,為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人”做好準備。
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中說到:“統一之物分為兩個部分以及對他的矛盾著的兩部分的認識是辯證法的實質。”事物的積極面和消極面同時存在,高職職業道德教育亦是如此。積極的方面,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意志、養成正確的職業道德素養,從而在將來的職業生活中踐行正確的職業道德行為。消極的方面,在實踐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嚴峻的問題。具體而言,當下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2.1 人才德育培養目標不明確
相比較而言,對于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專業課程,學校的重視程度更高,課程設置更多,相關的評價和考核體系也更完善。而德育課程,校方往往對其沒有應有的重視,從而沒有將德育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德育培養更像是職業技能培養的附屬品。人才德育培養目標的不明確,加之道德教育本身的難以量化性,導致了學生沒有養成適合企業需要的職業道德和行業素養。
2.2 師資力量配備考核不完善
現實的情況是,高職院校中普遍缺乏專業的研究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人才隊伍;教師的個人素養與達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要求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對現任教師缺乏相關的職業道德培訓與考核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影響了高職院校中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
2.3 課程設置實踐環節不重視
相對而言,德育課程設置有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重理論而輕實踐。一是受傳統教學觀念及教育習慣的影響,認為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無非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二是考慮到學生的安全情況,為了規避風險,高職院校往往放棄一些外出實踐教學環節,而將教育形式固化為課堂講授。
2.4 職業道德教育活動質量低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活動對學生產生的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首先,開展活動往往是有時間限制的,在短暫的時間內難以深化學生對于職業道德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其次,開展活動往往是由學校或者學院下達任務,學生被動的完成,也就是說學生的積極性有限,參與度不高。再次,校企合作的程度不夠深入,學生能夠得到的實習機會非常有限,難以系統的全面的了解行業內的道德標準。
2.5 教學方法教育手段不新穎
首先,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著代溝。其次,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不夠。最后,教師工作的創新性、時效性不足。不能根據客觀的現實需求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研究出行之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策略。
馬克思說過:“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從多個角度分析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進而揭露其存在的諸多問題,最終的落腳點都是實踐。
3.1 調整人才德育培養目標
具體而言,一是要根據黨和國家的相關文件和政策,調整人才德育培養目標。二是高職院校應該對名企業的職業道德文化進行考察和學習,進而對人才德育培養目標進行適當調整。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畢竟是直接面向社會、面向企業的,在對名企業的職業道德要求進行了解的基礎上,調整人才德育的目標,從而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3.2 強化高職院校師資力量
首先,要培養德才兼備的教師,從而對學生起到正確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其次,要建立師資培訓和考核的長期制度。不僅要對教師的專業授課能力和水平進行考核,也要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能力和水平進行考核,兩手都要抓,從而促進教師和學生的雙向進步,形成良性互動。
3.3 調整高職院校課程設置
一是可以采用工學結合的職業道德教育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企業,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習平臺。二是可以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豐富課程內容,破除傳統的以教師進行理論灌輸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發揮主觀能動性,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3.4 改善職業德育活動質量
首先,教師要創新職業道德教育活動形式。其次,教師要熟悉各類社交軟件。根據CNNIC《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博、人人網的使用率分別是78.7%、67.4%、34.0%、11.4%。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和學生能夠更好的交流,使教師能夠對學生以更好的職業道德教育。
3.5 改進職業德育教育方式
首先,網絡環境下,人們接受的信息具有開放性。大數據時代,信息無時無刻不在更新,人們接受信息的內容和過程都是平等的。教室應該轉變單衣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教育方式,注重教育過程的互動性、雙向性。內因是關鍵,外因是條件,教師應該謹慎選擇教育內容,將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證職業教育內容的生活性、有趣性。
總之,在當下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由問題倒逼產生的要求,同時也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學校應從調整人才道德教育培養目標、增強高職院校師資力量、調整高職院校課程設置、改善職業道德教育活動質量、改進職業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入手進行改進。從而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培養德才兼備的、符合企業職業道德規范的技術型人才。
(作者單位:四川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