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結英
摘 要 對每位學生來說,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養成一種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比學會一些具體知識重要得多。從這個角度說,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習慣,實際上就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作為我們教師,如果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做了一件使學生終生受益的事。而對于家長來說,能夠正確輔導小孩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 良好 行為 培養 方法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
陶行知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 的確,對每位學生來說,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養成一種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比學會一些具體知識重要得多。從這個角度說,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習慣,實際上就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作為我們教師,如果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做了一件使學生終生受益的事。而對于家長來說,能夠正確輔導小孩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結合本人的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1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
學生是班集體中的一份子,所以班級管理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良好行為的養成的。所以,我們要重視班級的管理,時刻關注能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
1.1利用班會課時間,明確教育目標
通過班會課時間,開展各種各樣的主題班會,包含各種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明確教育的目的,圍繞中學生中出現的不良行為及時地進行反射性的教育,有利于針對性解決日常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而通常這些教育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1.1.1日常行為規范要做好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提到的內容,學生要明確這些內容,并且要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為學生樹立自信,要她們明白成才的關鍵是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必須做到遵守紀律,要責任心,積極向上的精神。作為一名中學生,必須要遵守學校紀律,班紀班規,利用班會課時間開展責任心、紀律等方面的活動,營造和諧,上進的學習氛圍。
1.1.2自我管理與他人管理
中學生的自控能力還是比較弱,往往需要老師、同學的提醒和督促才能約束自己。利用班會課的時間,向學生灌輸一種自我管理的思想,要求大家做到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覺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對于一些行為比較自覺,自控能力強的學生來說,這種辦法能夠幫助他們自我管理。但班上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是自控能力較差的,這部分學生必須要實行民主管理,設立班干部負責制。要求一部分的班干部管理全班同學,要讓全部學生明白我們的目標是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而并不是來玩耍的。大家的目標清楚了,就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生,人人能做到自我管理,班干部工作起來也會得到大家的合作,自然班級和諧了。
1.1.3文明禮貌用語
現在的中學生受社會,網絡語言的傳染,喜歡說臟話,不會用禮貌語言溝通。雖然禮貌行為只是一種外表的表現,但卻反映個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和反映個人的品德素質。通過對同學,老師之間的文明禮貌用語,如“謝謝”,“老師好”,“您好”等,都能夠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個人修養。有一次,班上發新書,每位同學都上講臺來領書。其中一位女生的行為讓我特別的感動,每次老師給她東西,她都會雙手來接,并且還要點頭示意嘴里還說著謝謝。她就是陳曉茵同學。以后我每次把東西教給她,她總是堅持這么做,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讓全班同學看著她的這動作,大家開始意識到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并且在以后的時間里,及時對有禮貌,文明用語的學生提出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1.2利用制度管理學生,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制度是用來約束那些不自覺的人。班上總會有一些人不自覺就會違反紀律,為了對這些人進行約束并且對違紀的人一種懲罰,必須制定班規,讓班上有法可依。所以,利用班會課的時間制定班規,其中班規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對違反紀律的一種約束或者懲罰,通過扣德育分等方式實施。而其中也有一些是對為班級付出貢獻的獎勵,包括表揚信,加德育分等方式。嚴格來說,這些制度的實施都是由學生來操作的,宣傳負責德育分管理的一名同學,每周向全班公布德育分,讓每位同學及時知道自己的德育情況,爭取積極做好班級帶頭作用,為班級貢獻力量。
1.3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由于中學生具有認知的好奇性和形象性,往往對身邊的事物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接收新事物也非常快。若有一些真人真事發生在他們的眼前,會在他們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采用“榜樣示范法”給學生模仿,從而促進他們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有一次,我發現班上放掃把的地方有垃圾,我動手清理干凈,其他同學看著老師這種行為,以后當他們看見地上有垃圾,也會主動把它撿起來。通過這類活動的開展,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的優點,從而挖掘學生的良好行為。
1.4采用適當的說理教育和個別教育
有些學生在其他人面前會顯得倔強,愛面子,不肯屈服,甚至經常做一些讓其他人難受話說一些令人難聽的話。對于這類學生,不適應做出當面的批評和教育,我一般會把他事后叫來辦公室在做個別的教育。有一次,班長違反紀律,帶頭不完成作業,我就把他叫到辦公室。“你是班長,你知道這樣子做,其他同學會怎么想嗎?”,他說:“我以后不會了”。班長是懂事的孩子,當然知道自己在班上起帶頭作用,是同學學習的榜樣,所以,他應該能做好的。
2指導家長正確輔導小孩良好行為的養成
家長教育小孩養成良好行為的方法與教師的其實差不多。
2.1訂立規矩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孩子立規矩。規矩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平常生活的細節,制定規矩,嚴格要求,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2.2堅持不懈,嚴格要求
習慣是在不斷重復中逐漸養成的一種比較穩定的行為傾向。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家長不能想起來就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又聽之任之,要始終如一,持之以恒,日復一日地進行訓練,使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當前,對家長說來最難做到的是嚴格要求,是將愛與嚴結合起來。
2.3與教者要求一致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特別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要求一致。首先是家庭內部(父母、祖輩及家中的其他人)對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如果父母嚴格要求而爺爺奶奶放縱,那是不可能培養起好習慣的。其次是家庭與學校的教育要一致。如果孩子在家、在學校表現不一,就說明還沒有養成好習慣,也反映出家校在這方面未能很好配合。如果家庭與學校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最后,要強調的是家長的榜樣作用。要孩子有良好習慣,家長要以身示范,如果家長沒有良好習慣是不可能培養出孩子良好習慣的。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 王芳.家校合作共育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03):154-155.
[2] 宋文秋.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規范[J].黑河教育,2018(03):10-11.
[3] 胡曉峰.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建設和諧美麗校園——景泰縣第四小學養成教育實踐探索與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