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 要 在現階段初級中學音樂課程開展過程中,由于音樂教師與班級學生,學生與學生在課堂內缺乏互助交流,學生課后對所學內容不管不問,導致初級中學音樂學科只能淪為初級中學課程體系的附屬學科,同時課堂氣氛死氣沉沉,使得音樂課堂拘泥于形式,教學內容無法深入,限制了初級中學音樂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學生音樂能力得不到發展。因此,本文以初級中學音樂小組互助式教育模式的實踐為研究對象,結合初級中學學生心身發展規律,分析了初級中學音樂教育中小組互助模式開展的必要性。并結合現階段初級中學音樂教育情況,對小組互助教學模式在初級中學音樂教育中應用措施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 小組模式 初級中學 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在初級中學音樂教育實踐中,將小組互助式教學與初級中學音樂學科進行有機整合,不僅是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是現代化音樂教育工作開展的需要。小組互助教學模式在初級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改善同學與教師與他人之間的社會心理氣氛,同時可以大面積提高學生對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使得音樂課堂可以更加深入有效的開展。打破原有的滿堂灌,從凳子上解放了學生,讓他們之間更加有合作互助意識,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因此,對小組互助教學模式在初級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實踐進行適當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初級中學音樂教育中小組模式開展必要性
1.1符合初中學生身心發育特點
初中學生階段,由于性激素的突增,學生個體性與群體性、自發性與沖動性相互抵牾頻發。再加上每一學生個體生活經歷的限制,其并不能有效進行矛盾解決。而通過在初級中學音樂教育中應用小組互助教學模式,可以為班級內學生互助交流提供廣闊的平臺,緩解其在人際交往中各項矛盾沖突,為班級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依據。
1.2音樂教育改革的需要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初中學學生形成了扭曲的競爭觀念,缺乏與人互助的意識,限制了現代化音樂教育工作開展效率。而通過小組互助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可以逐步激發班級學生互助意識,培養初級中學生集體協作理念,尤其在一些樂器課、合唱課、韻律課中,小組合作尤其重要,為音樂教育改革提供充足的驅動力。
2小組模式在初級中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措施
2.1營造小組互助式學習氛圍
在小組互助式學習氛圍中,初級中學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想象,與同伴互助交流。結合教師的適時指導,促使班級學生對作品具有更深的了解,提高班級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對知識點的掌握。如在八年級上冊《土樓回想》課程教學過程中,初級中學音樂教師可從“班級學生均可收益”、“培養班級學生藝術實踐、探索研究能力”兩個方面,進行小組互助式學習氛圍的營造。
在具體課程教學階段,首先初級中學音樂教師可以《海娃變油娃》歌曲為依據,通過已學歌曲復習,引入課程。隨后音樂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鼓勵各組依據歌曲A主題《不怕山高水又深》與B主題《新打梭鏢》,開展互助競賽,依據課本上全曲結構提示的力度變化,兩種旋律穿插進行練習。并分小組展示,對各組情況進行評測、展示。通過小組互助式學習氛圍的營造,可以有效提高班級學生互助意識,保證教學效果。
2.2利用科學化分組理念
為保證小組互助教學效果,初級中學音樂教師可以科學、合理、公平為原則,結合班級學生音樂素養及理解能力,控制每組成員數量在4-6個之間。同時結合常規教學情況,保證每一小組內均有一名優秀生、中等生、優良生及學困生。隨后將小組內成員進行合理分工,分別擔任組織人員、記錄人員、輔助組織人員等崗位,營造寬松、民主的互助學習氛圍,最大程度發揮團隊精神。如在初級中學九年級下冊新疆歌曲《舉杯祝福》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舉杯祝福》是新疆烏孜別克歌曲,歌曲生動活潑,蘊含著新疆少數民族熱情、開朗、樂觀的生活理念。依據課文內容,初級中學音樂教師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將感受、體驗歌曲風格作為教學重點,引導班級學生進行多次歌曲的聆聽及演唱,分組互助學習解決音程、節奏特點,促使班級學生整體感知音樂旋律,領悟歌曲風格。
在歌唱課具體教學階段,初中音樂教師可沿用以下方法(1)作品聆聽(建立初步感覺,尤其是新疆歌曲的節奏特點(節奏a)X·X ?X X ︳ X X X ?X X (節奏b)X·X ?X X ︳ X ?X X ?X X ?)。(2)作品再次聆聽(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了解少數民族文化及相關歷史背景,獲取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3)作品學唱(解決附點節奏、切分節奏、顫音、下滑音,大三、純四、純五度音程)。(4)作品創編(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分析、進行歌舞創編)。 (5)成果展示流程,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大組(6人為一組)。每小組包括男、女兩個聲部,鼓勵各小組學生分別擔任歌曲演唱者、歌曲分析者、歌曲創編者。其中歌曲演唱者需要利用教師中具有的課本、黑板、桌椅等工具,結合不同工具音色特點,進行節奏擊打、歌曲演唱。并模仿新疆歌曲特點,進行表情表演;而歌曲分析人員需要結合小組內演唱者表現情況,對歌曲特點及演唱效果進行點評;歌曲創編者可根據歌曲分析人員提供信息,結合組內表演者表現情況,進行不斷改進,以提高歌曲演唱效果。
在器樂教學課上,如豎笛教學,教師也可在課堂是先進行上節課樂曲內容的回顧、檢查,之后講解本節課的內容。但是器樂教學重點在于學生的練習,如把位、氣息、識譜等內容的熟悉。所以接下來的時間,教師就要按照合理的分組,進行學生小組互助練習。最后的時間教師可以抽查各個小組的掌握情況,為下次上課提供相應的教學對策。
2.3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評價是初級中學音樂小組互助模式應用效果提升的主要依據。因此,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初級中學音樂教學人員可從個人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方面,對班級學生個體行為及小組表現進行全方位評測。首先,在個人評價過程中,初級中學音樂教師可以鼓勵相關學生進行自我反饋,及時發現自身在音樂學習中的問題及現有知識掌握程度,勇于發現自身不足,為后續自我提升提供依據。
其次,在小組評價階段,初級中學音樂教師可以小組整體表現為評價目標,將小組內每一成員表現與整體小組榮譽進行緊密連接。如在小組內某一成員在音樂課程中表現不佳,則初級中學音樂教師可以邀請同一小組其他成員為其進行補充。以調動整體小組內成員互助意識。
最后,在教師評價模塊,初級中學音樂教師可從學生個體、小組整體兩個層面,認真觀測,得出公正完善的評價結果。其中在學生個體表現評價階段,初級中學音樂教師可以尋找班級學生閃光點為依據,幫助班級學生樹立學習自信,為其音樂素養的提升提供依據。如對于在音樂學習中自認為自身五音不全,不敢開口的學生,在常規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學人員可鼓勵其主動發言。并進行這樣評價:**是一個善于傾聽的孩子,在傾聽的同時勇于表達也非常重要,老師希望你以后可以勇敢的唱出自己的歌曲,為自己的人生歌唱;而在小組整體表現評價階段,初級中學音樂教師可在觀察各小組成員是否各司其職的同時,對各小組內部成員間互助情況進行分析。并及時贊譽互助默契的小組,樹立互助學習榜樣,為其他小組協作提供有效的參考。
3總結
綜上所述,在現代教育改革進程中,小組互助教學模式成為教育界關注的重點。初級中學階段是兒童期向少年期過渡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思想矛盾交錯、思維不定向沖突嚴重。因此,初級中學音樂教師應充分利用自身職能,挖掘音樂課程內容,進行小組互助式模式的合理設置,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蔣宏蘭.初中音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7(09):127-128.
[2] 彭力斌.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 2016(34):111.
[3] 胡鵬飛.一次音樂教育新模式的嘗試[J].教育家, 2016(1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