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
摘 要 提倡大教育,核心素養的今天,許多人對科學課缺乏必要的的認識。而農村學校對于小學科學課的重視程度不夠,農村學生沒有或者很少有機會接受科學教育。針對于此,本文對農村學校科學課的教育教學的開展做簡單分析,以促進農村學校科學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 小學科學 農村 教育現狀 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識碼:A
2017年2月教育部印發并要求執行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小學科學課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將《科學》課程的起始年級延伸到小學一年級。
1科學課為何會受到國家如此重視?上好科學課為何如此重要
1988年6月,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話強調,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向著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前進。”“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我國小學科學課程從1903起,其名稱經歷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識→自然常識→自然→科學的變化。2001年初, 國家教育部開始組織編寫新的《國家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學科的名稱定為“科學”。2017年2月教育部印發并要求執行新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從培養全體小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而促進全民科學素養提升的良好愿望出發,標準重新定位了小學科學課程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標準認為,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將探究活動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強調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和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這四個領域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聯系,注重理解自然與解決問題的結合。同時強調將科學課程與語文、數學等課程進行相互滲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科學課教學的農村現狀
(1)課程開設情況不理想。受大環境影響,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普遍對科學課重視程度不夠,把精力放在所謂的主課教學上。學校的科學課是不能開足上齊。農村學生沒有或者很少有機會接受科學教育。
(2)師資力量薄弱。專職教師少,具備理科教育背景的教師少,且教師調換頻繁,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很不穩定。對科學課的認識不足,沒有形成足夠的知識體系,對知識點把握不住,實驗操作難度較大。
(3)科學課課程資源不足,目前大多采用的教材主要是蘇教版,并且循環使用,多數時間達不到人手一冊;實驗遠遠滿足不了新課程的需求,普遍覺得的材料少、難度很大,花費時間長;缺乏教參,不少農村教師,又不習慣去網上檢索。教師仍在“教教材”。
(4)以科學探究為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成為“空想”,雖然教材鼓勵就地取材,但操作難度大,教師也擔心自己準備的器材實效性。舊的實驗器材又滿足不了新課程的需求。準備整理實驗又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實驗課少做多講,質量和效果得不到保證。沒有實驗,探究也就成了假想。
3農村學校科學課的發展方向
3.1提高認識,重視科學課
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學校的,不管是領導還是教師,都應明白科學課的重要性。認真執行課程標準,開展好科學課的教學,向江、浙、深圳等地區學習。明白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科學素養、技術素養與人文素養并稱為現代公民三大基本素養的時代背景之下,小學科學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總目標,是秉承了繼續學習、成為合格公民的基本課程理念。
3.2體現以科學探究為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急于把知識直接講給學生,教學要以探究為主,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究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產生豐富的感性的經驗,積累興趣,要通過多實驗等活動,多體驗,多感受,使概念的出現成為一種水到渠成的過程。
3.3重視“四位一體”的科學教學,培養學科素養
一是注重科學概念的準確性。科學概念是表達對事物或現象的理解和解釋,反映的事物或現象間的聯系,體現科學觀念,是以事實為基礎的超越,它反映了課程的知識結構和兒童心理發展的順序。對科學概念的講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為主,必須保證準確性,不求精細。
二是要強調觀察記錄的客觀性和準確性。要讓學生知道獲得客觀事實,是科學的核心,要學會尊重數據,保留原始數據,如果發現數據不可靠,要檢查實驗的全過程,并改進自己的觀察和實驗。三是要重視探究活動中的研討,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可以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討論,在交流中維護和修正自己的觀點,對概念建立和科學態度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4親自動手做實驗,做好教具、學具的自制和收集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導者,事先必須要充分準備和設計教學活動,用已有實驗器材和就地取材,親自動手預做實驗,以保證足夠的教學效果。學生親自動手,既可體驗原理、了解技術的創新過程,又啟發創新思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未來的自主發明奠定理論與實踐基礎。同時也能收集優質教學具。
“一切科技創新活動都是人做出來的。”為科技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顧志躍.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結構體系基本特色及教學建議[DB/OL].http://www.doc88.com/p-5079106642398.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7年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3] 冀思琪,劉軍.2017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解讀[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課程版,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