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笛 郭加明 常歡 蘭慶元


摘? 要: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的開發,雖然在規劃設計和生態修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其本質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在自然辯證法的視野中,濕地公園應為一個由普遍聯系構成的整體性系統的存在。因此,在濕地公園的建設過程中,應把濕地保護納入到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得總體規劃中,加強組織協調、法規和制度建設,整合人文資源,依托區位優勢,倡導社會參與,實現生態與經濟共同發展。
關鍵詞: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保護;區域經濟發展
異龍湖地處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境內,屬于高原斷陷型淡水湖泊,是我國最南端的高原湖泊,也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由于地形氣候的獨特性,異龍湖在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石屏縣政府依托湖面濕地興建濕地公園;2014年2月,國家林業局正式批準異龍湖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單位;同年12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級濕地公園評審會上,獲評為國家級濕地公園。2018年5月,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進入《云南省第三批省級重要濕地名錄》。目前,在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與開發實踐中,雖已取得了一些成效與經驗,但仍面臨不少問題。本文基于對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個案研究,對濕地開發過程中的經驗與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并嘗試對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提出探索性路徑。
一、現行濕地規劃與開發策略
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總面積3749公頃,其中濕地面積3636公頃,濕地率為97%,公園內自然濕地分為湖泊濕地和沼澤濕地兩大類型,此外還包括用于污水處理的人工濕地。自2014年以來,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已在規劃和生態保護方面獲得了一些成效和寶貴經驗。
(一)現行規劃
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按照國家林業局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的通知》(2014)文件要求,即濕地率不低于30%、保育區和恢復區濕地面積應大于擬建國家濕地公園濕地面積的20%以內,將公園規劃區分為生態保育區、生態恢復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共五個功能區(見表1)。
分區后,濕地公園建設又以中共石屏縣委,縣政府文件《云南石屏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石屏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等為依據,形成公益性和商業性相結合的開發模式。綜合目前的開發方案,主要包含了三個層次的規劃:一是環湖濕地保護;二是環湖基礎設施綜合改造;三是將生態環境治理與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相結合。
(二)生態保護策略
根據國家濕地公園總體功能分區要求,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的規劃充分考慮了生態保護優先的要求,并確定了如下工作策略:即生態保護和合理利用相結合、主動保護與被動保護相結合、綜合管理與社區參與相結合。在具體操作中,將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及其周邊的農田、森林以及其他自然資源作為復合生態系統加以保護。比如,以“開源節流”為主題,進行生態蓄水和節約用水,實施天然林保護、裸露山體植被恢復、水源涵養林建設與改造等,以保護入湖河流進行開源生態蓄水;同時,嚴格取、用水制度,發展生態農業、推廣節水灌溉。由于濕地生態系統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因此在異龍湖濕地的生態保護規劃就采取了主動保護與被動保護相結合的方式,即綜合考慮社會、經濟、自然的需求和價值,運用行政、市場和社會機制,以解決濕地保護、恢復與利用。
二、濕地開發中面臨的問題分析
雖然在異龍湖濕地開發的過程中,考慮到了生態保護以及有序開發等問題,但是,在實際運作中仍然受到地方經濟發展導向以及管理機制不完善等的制約,致使開發受限。
(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
異龍湖是云南高原湖泊濕地的典型代表,平均深度低,集水區面積小,徑流量小,湖水置換周期長,環境容量低。同時,異龍湖流域也是石屏縣人口最為集中的區域,屬于高密度人口區。上述因素共同導致異龍湖濕地較易受到氣候影響和人為污染,生態極為脆弱。而沿湖周圍村鎮屬于石屏縣農業發達地區,濕地資源與當地人的生產生活及經濟發展結合緊密,人為利用強度過大,農業生產和小微企業勢必對流域造成污染。在目前階段,完全停止農業、工業等的經濟活動來進行濕地環境保護是不可操作的。
(二)協同發展特色不突出
首先,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整合力度小。石屏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中原文化在秦漢時期就傳入石屏,與邊疆民族文化歷經幾百年的沉淀與交融后,形成了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代表景觀有石屏古城、鄭營、寶山閣等,還有以彝族煙盒舞、海菜腔為代表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石屏也因特產豐富,被賦予豆腐之鄉、楊梅之鄉等美名。而現行規劃中,缺乏將濕地自然資源與當地人文資源的有機整合。
其次,區域聯系性不強。異龍湖地處滇南,具有對接“滇中城市經濟圈”、“個舊-開遠-蒙自”次經濟圈、“昆明-河口、昆明-曼谷”經濟帶等重要經濟板塊的有利區位;同時,石屏縣內民族村寨、特色鄉鎮擁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而目前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并沒有依托對外、對內的優勢資源借力發展。
(三)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區分為生態保育、生態恢復、科普宣教、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等五個功能區,但具體的劃分界限不明顯,功能區的作用沒有很好地對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發展形成實質性作用。與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相關的各職能部門,如環保局、林業局、旅游局、異龍湖管理局等,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導致權責不清、分工不明等現象產生。
三、濕地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得對策建議
自然辯證法視野下的自然生態是一個由普遍聯系構成的整體性存在。在這個視野下,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就是一個由普遍聯系構成的整體性自然生態的存在。因此,分析其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必須從整體觀出發,同時,對其中某個要素所施加的影響也必須在整體的意義上去思考。另外,從環境倫理學的視角來看,強調追求與自然同生共榮、協同進步的可持續發展觀,推動經濟與生態的統籌協調發展,也就是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程中,做到經濟發展得同時又增強了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環境問題的解決的同時又增強了經濟可持續發展得能力。基于自然辯證法和環境倫理學的理論視角,似能為濕地公園建設與經濟共同發展尋求可行性路徑。本文嘗試提出如下開發策略:
(一)統一協調鼓勵社會參與
一方面,高效的管理體系是對濕地進行高質量保護和管理的前提??梢杂烧疇款^,以異龍湖管理局、環保局、旅游局、林業局等職能部門聯合形成領導小組,對濕地公園的管理形成系統性的協調體系,合理分工,明確權責,完善制度建設。另一方面,鼓勵社會參與。在濕地開發建設過程中,邀請專家團隊保持跟進;在濕地保護與利用中,號召沿湖居民共同參與。
(二)合理規劃完善硬件建設
第一,建設湖濱帶。在湖濱生態修復與水質凈化的基礎上建設湖濱帶,大幅度減少該區域農田污染,構建沿岸污染物控制的最后屏障,實現以生態修復為主的合理濕地開發。同時,體現湖濱帶的美學價值和經濟價值,能夠推動和促進異龍湖旅游業的良性發展。
第二,建設完備的基礎設施。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雖然在配套服務設施、棧道休憩設施等方面有較多改進,但是在衛生設施投放、景區購物點設置等方面,仍需緊密結合游客需求并吸取先進經驗進行規劃。尤其是濕地周邊的餐飲和住宿設施,需要與景區發展得總體定位相契合,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三)文化助力打造特色品牌
在旅游宣傳中,可以將以石屏豆腐點制方法為代表的特色食品,以楊梅為代表的生態果品,以彝族花腰文化傳統服飾為代表的民族紀念品,以民族聚居村寨為代表的本土人文資源與異龍湖濕地資源有機結合,進而提升石屏縣特色旅游品牌效應。
(四)區域聯動實現共建共享
充分利用異龍湖濕地的有利區位,依托對外、對內的兩個市場借勢發展。加強與周邊縣,如建水縣、通??h等的聯系,借鑒旅游開發經驗,形成發展合力。同時,加強與縣區內的民族村寨、歷史村寨、特色鄉鎮等的聯系,實現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的共建共享。
四、結束語: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并非是不可調和的矛盾。本文基于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個案研究,從自然辯證法、環境倫理學等理論視角,對該濕地公園開發過程中的成就與問題進行了分析。進入新時代,在濕地公園開發中,應通過政策引導、制度保障、大眾參與等途徑,將生態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佘麗華 劉鵬程 張法強 蔡芳. 云南異龍湖濕地現狀與保護對策. 林業建設,2016(04):15-18.
[2]人民網.云南石屏縣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申報成功.http://travel.people.com.cn/n/2014/1216/c41570-26214666.html. 2014年12月16日08:37.
[3]石屏縣人民政府.云南石屏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內部資料,2015.
[4]薛勇民 路強.《自然辯證法》中的生態整體主義意蘊.教學與研究,2014(5).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臘笛(1997-),女,彝族,云南省紅河州石屏縣人,玉溪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
郭加明(1996-),男,漢族;常歡(1996-),男,漢族,玉溪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
蘭慶元(1995-),女,玉溪師范學院文學院本科生。
通訊作者:葉? 宏(1975-),女,博士,玉溪師范學院法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