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蔓 楊彥華 趙天字
摘要:對于現在的中學生來說,課堂上的思想政治教學難免是枯燥乏味的。但歸根結底來講,這類現象的產生還是傳統教學帶來的傳播方式,這樣傳統化的教學方式無法將抽象的人文思想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們。網絡新媒體完全豐富了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創新了教育的途徑,提高了教育的時效;但同時也存在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地位、干擾主流價值觀培育的負面影響。就目前教育工作者的重點是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以及如何在教育問題上面合理地使用新媒體技術,文章所要討論的就是網絡新媒體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而產生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 中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當下廣泛傳播的網絡新媒體在不經意間影響著人們,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因為本身的特點深受中學生喜愛,所以網絡新媒體的技術對中學生的思想意識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并且對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分析此問題的時候。教育工作者應該著重關注于如何在思想政治方面將網絡發揮它更大的作用。在學習新媒體技術這一方面,教師向同學們傳授知識都是以實踐的方式。但是就新媒體的發展現狀來看,將此方式用到實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上,這樣能夠讓教育工作者去普及新的專業知識,對學生的發展可以提供全方位幫助。
二、網絡新媒體的意義及特征
(一)網絡新媒體的意義
大眾媒體所發展起來的新興媒體是包括廣播、電視以及報刊。跟傳統的媒體相比,新媒傳播途徑的特點就是交互性、信息獲取的及時性、傳播形式的多樣化、信息數據的海量性和資源共享性等特點。當前的網絡新媒體主要包括門戶網站、搜索引擎、網絡游戲、微博等。新媒體的出現就同時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以及人際交流途徑等,對中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中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同時也是新媒體的主體力量。如果中學生能夠巧妙地運用新媒體技術,絕對是有利于中學生拓寬知識面以及價值觀正確的形成;但在自制力這一方面中學生還是比較欠缺,會很容易的養成不好習慣,也就會成為不良信息的受害者。所以,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是指如何利用新媒體所帶來的優勢,以及如何減少新媒體帶來的負面效果更是日益凸顯。
(二)網絡新媒體的特征
1.全球化。自從互聯網及新興技術的傳播開始,全球化的趨勢就在不停地發展,但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最大的優勢就是無時空限制,能夠解決國家與地區之間現實的差距。無論本人身在何處,但是只要有一個通訊的設備,就可以通過聲音、文字在網絡的作用之下把世界與自己連到一起。在現在的社會中人們在網絡上輸入信息就可以打造出一個與地球空間相對應的信息空間,使世界真正成為了一個“地球村”。全球化的網絡新媒體不僅開拓了人們的視野,也豐富了人們的閱歷,真正實現了無論人身在何處,也能看到世界的美好。
2.多樣性。網絡新媒體的多樣性主要是在傳播的方式中有不同的體現,能夠呈現出大量豐富的資源。人們可以利用電腦進行搜索等方式,在網站上查找到國家政事、美食旅行、娛樂游戲等,成千上萬豐富的信息資源,能夠及時地在第一時間沖擊人們的眼球,影響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觀念。
3.交互性。所謂交互性就是指在用戶做出選擇時,網絡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給用戶推送第一方面的消息,即用戶收到及時的反饋,互聯網的提供商就是要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能夠給客戶給予多樣式的可能性.這樣也能方便地進行選擇。在這種新媒體技術充斥著全球,同時也在促使網絡的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形成了交互性的關系,人們的信息交流更加多方面,在網絡上的人彼此都承擔著很多種的角色,他們有可能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有可能是信息的消費者。在這種關系的交互下原來的交流方式早就不存在了,網絡的使用者與信息的提供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流,以這樣的方式來達到彼此實現信息資源交互式運行的傳遞模式,最終實現雙方共贏。
三、中學生的特征
(一)自控能力差
中學生一般的都早熟,隨著時代發展的不斷進步,大量的物質條件與影視作品的宣傳,就讓大部分的中學生在各方面都逐漸早熟,對未知的世界有著孩子般的好奇心,很輕松地就被低俗文化所吸引,抵御的能力還不夠,所以不能自己控制好。
(二)青春期,逆反心理強
在青春期,中學生的性格十分鮮明,逆反的心理比較強。中學生難以跟家長與老師進行溝通。總是覺得自己長大了,喜歡突出自我,十分地厭惡老師以及家長的管理與說教。拒絕讓做的一切事情,甚至可能導致“家長越不讓做啥,學生就偏要做啥”的情況出現。
(三)判斷能力欠缺
在這一階段的學生出現多半屬于懵懂的狀態,由于中學生心理年齡不夠成熟,就會導致中少年出現錯誤的判斷以及決定.從而會造成很大的后果。但目前這些中學生還依舊處于成長的階段,可塑能力極強,只要家長與老師加以正確的教育引導,就一定會提高他們本身的判斷能力。
四、網絡新媒體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豐富了中學生的教育資源。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一定的情況下既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又能制約社會的發展。在思想政治的教育領域方面才能體現出來,同時也會產生雙面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識儲備,都是來源于網絡資源的及時性與豐富性。主要是為了促進傳播高質量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師隊伍的自我完善,還能夠更進一步開拓中學生的知識視野以及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就促進了網絡新媒體的全面發展。
2.提高了中學生的教育成效。新媒體所帶來的資源信息庫,它豐富了教學形式。在課堂上教師運用的新媒體技術,才能夠使知識更加生動地展現,能夠讓學生在好的環境下,學會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以及自身的素養。在課下,中學生與老師可以使用網絡技術進行聯系,及時地向老師反映個人思想觀點,老師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分析學生的情況,并及時加以指導教育,這樣既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率,從而實現最優化的方式教學。
3.創新了中學生的教育途徑。在20世紀之前的課堂上,傳統的思想教育課大部分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當今的時代發展網絡新媒體技術融入了校園,也在使課堂的教學模式漸漸發生了改變,現在的課堂上主要是以學生為主,教師進行知識性的輔導。現在校園里的網絡新媒體逐漸廣泛使用,也就呈現了新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現在的教育者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的方式,采取教學多樣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而另一方面教育者也可以通過中學生的郵箱和微信等新媒體工具,將教育內容傳遞給學生。
(二)消極影響
1.弱化了主導地位。在傳統化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中,主要的形式是教師在有意識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在學生的角度上想,教師就是真理,認為老師說的沒有錯,會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差錯。但隨著網絡的發展,中學生們開始發現網絡上的信息可能與教師所傳授的不同,甚至極有可能截然相反,這就會引起學生產生疑惑,甚至會使學生對學校及教師產生不信任,為此就嚴重影響到中學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
2.沖擊主流價值觀。中學生對于外界因素的干擾有待提升,在網絡新媒體的影響下,有些網站的建設導致了中學生的盲目,也同時利用不好的信息傳播不良的觀念。有的人更是將一些高雅的精神文化產品使其成為物質消費品,影響了中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在思想觀念及價值觀的形成的過程中。如果中學生不能夠進行自我控制,總是沉迷在虛假的大型網絡游戲上。就會有不好的行為規范產生,甚至還有可能導致出現不道德的行為以及違法犯罪的行為。
3.影響社會道德意識的培養。在網絡新媒體技術多樣化的環境下,各式各樣的信息彼此交融。共存于網絡。中學生使用網絡的目的就是尋找他們所需要的信息,來對這個社會進行一定的認識與了解。中學生們的“三觀”都尚未完全成熟,辨別是非的觀念還存在一定的模糊程度上,不良的信息會對中學生的社會道德意識產生不好的影響。這也就導致了中學生不明白什么是社會責任,什么又是社會道德,這樣的結果會嚴重制約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道德以及健康發展。
四、加強網絡新媒體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需要重視專業的思想政治教師團隊的建設,傳統的教師團隊目前需要重視并且完善新的教師團隊,適合在當前的新媒體技術發展下,對中學生進行學習上相關的專業指導,需要轉變教育的理念。再就是要注重紅色網站的建設,利用紅色網站進行傳播相關的學習資料。開展相應的討論,便利與全校師生的交流。最后就是要對中學生進行加強網絡道德的教育,在此課程中,教師需要引導中學生自覺樹立三觀正確的網絡道德意識與責任感。與此同時學校也應加強國家頒布的一系列與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將其主旨準確無誤地傳達給學生,組織學生認真了解并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內容。
五、結語
總體來說就是在當今社會。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教師是要關注學業成績,還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雖然網絡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但只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克服一切的困難。把消極因素轉化成為積極因素,最大發揮其作用。就會整體地提升中學生的道德素養,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進步。網絡新媒體的普遍運用以及新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為中學生學習和獲取信息資源開辟了新的道路;但中學生目前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十分容易受到新媒體技術下網絡不健康信息的侵蝕。因此.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都應該高度重視并且能夠齊心協力地去加強中學生的網絡健康保障,為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