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 王成波
教育精準扶貧是我國扶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基本方式之一。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對貧困地區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政策,而后全國上下各部委系統根據中央“精準扶貧”相關文件要求,加大了教育精準扶貧制度設計與供給,完善治理體系,以及構建多元主體協同參與機制,努力提高教育精準扶貧的廣度與實效。我校在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和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的牽線搭橋下,于2018年7月開始與甘肅通渭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通渭職校”)進行了汽修專業教育精準扶貧活動,為對方開展了人才培養、專業建設、資源庫建設等相關活動,努力創建教育精準扶貧的新模式,培養高質量專業人才,打造學校師資培養的新名片。
我國西部中等職業教育起步晚、發展緩慢、保障能力弱。使得我國東西部職業教育投入總量、生均教育投入水平、經費投放增長速度存在較大差距。以我校與通渭職校的汽修專業對比為例,同為縣區內唯一一所有汽修專業的職高,我們的汽修專業教師數是他們的12.3倍,近3年專業投入是他們的20.5倍,實訓場地面積是他們的7.5倍,我們的汽修專業為首批國家級示范專業,他們正在創建縣級示范專業。可見東西部的職業教育差距非常大,進行教育精準扶貧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共建和諧社會。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的重要指示,之后,教育扶貧開發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視,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將“發展教育脫貧”作為五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途徑之一,是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家鼓勵教育機構等社會力量投入人力、財力,實施教育精準扶貧,讓更多的貧困學生接受高質量教育,成為家庭幸福的依托和國家發展的棟梁之材。
本次教育精準結對幫扶由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發起,已赴甘肅省開展脫貧攻堅專項調研對接的有關工作安排,他們也組織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中國汽車保修設備行業協會積極推進教育結對幫扶工作。根據相關政策要求,上情下達、下情上報,深挖服務資源,如聯系企業捐助、組織市場調研,不斷創新服務載體,為教育精準扶貧搭建了橋梁。
東部職業學校在專業建設、軟硬件方面的實力,明顯好過西部職業學校。以我校汽修專業為例,我校的汽修專業是首批國家級示范專業,浙江省品牌專業,獲有浙江省高標準實訓基地、數字化教學資源基地等多項榮譽。學校積極與西藏各職校進行了結對幫教,廣泛開展扶持工作。同時我校也積極參加支援新疆教育活動,分別于2013年、2018年先后派出兩位教師遠赴新疆庫車職教中心支教,與新疆庫車職教中心簽訂幫扶協定,定期進行雙向培訓交流。2018年3月開始,學校成功申報成為寧波市首批“一帶一路”項目試點學校之一,進行了更為廣泛的國內、國際培訓交流。目前我們分別與河南鄭州國防科技學校、新疆庫車職教中心、拉薩一職、哈爾濱市汽車職業高級中學、吉林工程學校等單位進行了研討支教培訓活動,同時進行了阿富汗學員培訓班、非洲英語國家汽車產業研修班、馬里共和國職業教育師資班等3批國際化的培訓活動,培訓效果受到各方贊譽。
(1)調整汽修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目前通渭職校汽修專業年招生約90名,由于學校實踐教學能力薄弱,基本不開設實訓課教學,所以該校與江蘇征儀技師學院、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簽訂了“2+3”辦學協議,90%以上的汽修專業學生就讀2年后,赴對口高職院校繼續學習,能留在當地就業的畢業生屈指可數,地方服務能力明顯不足。結合浙江省中職汽修人才培養目標和通渭職校的實際情況,我們為通渭職校制訂了培養目標,學生畢業后可面向機電維修、汽車銷售或汽車售后服務等工作崗位,具備與本專業相適應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誠信品質和團隊合作精神,扎實的汽車理論知識,熟悉汽車新技術,具有較強的職業工作能力,了解汽車維修企業或相關企業生產過程和生產組織方式,了解相關企業生產過程和組織狀況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員。
(2)建設中職汽修課程體系。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將通渭職校汽修專業的課程搭建為4個基本模塊,包括: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群方向模塊,以及1個選修課模塊,如圖1所示。
(3)建設汽修實訓實習場地。目前通渭職校已搭建了4個汽修實訓場地,面積共計600 m2,也收到了國內部分企業贊助的200余萬元的汽修實訓設備與工具,但是由于師資原因,目前這些場地、設備與工具還未投入使用。按“實用、適用、夠用、規范”的原則,我們在一年內幫助通渭職校建設成汽車整車實訓、發動機實訓、底盤實訓、汽車電氣實訓等4個理實一體化實訓場地,實訓場地能滿足80位學生同時進行理論教學或“理實一體化”的實踐教學。學生完成所有的實訓項目后能達到具有汽車一、二級維護作業的能力,具有正確使用汽車檢測、診斷儀器和設備的能力,可以對汽車的簡單故障進行診斷和排除。

圖1 通渭職校汽修專業課程體系
(1)策劃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思路。在建設汽修專業信息化教學資源庫過程中,我們秉持以目前汽修核心技能培養為主旨、以切合實情的教學項目設計為重點的專業課程改革新思路,從人員構成、開發過程、任務分配等方面進行了總體策劃,形成了由企業技術骨干、IT專家、教師、學生等4部分力量組成的工作團隊。信息化教學資源庫立足于當地教學實際,采用文字、圖片、3D、動畫、視頻等多種文件形式,借助計算機技術將復雜的技能教學內容細節化、簡單化、數字化,從而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融為一體。
(2)確立工作過程導向的資源庫建設方案。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來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庫。我們深入當地行業、企業進行調研,根據反饋意見,梳理出汽修專業的主要崗位。從常見維修項目中篩選或整合出滿足人才培養需求的教學項目,再對每一個教學項目所包含的工作任務進行細致分解,成為制作每個資源庫腳本的框架。從每一個工作任務中梳理出核心技能,來作為實訓教學的直接目標。最后,以核心技能為目標,將技能訓練細化落實到以工作過程導向的實際操作之中,以此為思路來制作完成信息化教學資源庫腳本的主要內容。
(3)制作以維修手冊為依據“學練結合”的教學資源庫。每個教學資源庫由情境導入、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小結、單元測評和相關資源等6部分內容組成。這6部分內容中最關鍵的是教學過程。我們在制作教學過程腳本時,首先認真研讀《維修手冊》,再系統查閱相關技術資料,并自己動手進行實際操作,一邊實際操作,一邊記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在此基礎上,逐步整理出每個教學項目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教學過程”資源腳本,然后把腳本信息化,如圖2所示。

圖2 “學練結合”教學資源庫的制作
(1)以名師工作室為依托實行多層次師資培養。我校汽修專業是浙江省第二批汽修名師工作室,有來自行業、企業、骨干專業教師12人,在教育精準扶貧中,我們依據名師工作室力量,為通渭職校汽修專業教師規劃了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干、“雙師型”教師等3個層次的師資隊伍建設方案。實際運行中采用團隊協作,“一對一”精準幫教的培訓模式。
(2)以專業建設為依據實行師資能力綜合提升。通渭職校汽修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是“2+3”,即校內學習2年后,再輸送到合作的高職院校進行深造,學生在校2年基本以理論教學為主。汽修專業沒有明確的發展規劃,教師隊伍建設相對落后。所以在本項目的師資培訓中,內容涵蓋了實訓設施(設備)的使用、理實一體教學、信息化技術手段的應用、校本教材開發等方面,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
(3)以內生發展為依托實現教育扶貧造血功能。在探索教育扶貧造血功能方面,首先讓通渭職校汽修專業的教師進行“項目觀摩、共同完成項目、獨立完成項目、指導他人完成項目”等流程,然后通過幫扶雙方共授一門課、同上一次公開課、同開發資源、同做一個課題等活動,讓通渭職校的教師在培訓中經歷學、練、教、研等一系列過程,實現教育扶貧的造血功能。
按照國家“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的教育扶貧精神,以及扶貧學校中長期發展需要和精力、物力、財力利用最優化的出發點,我們課題的研究目標包含以下4個方面。
(1)扶貧對象針對性。扶貧對象主要針對汽修專業師資隊伍的培養、管理和建設。
(2)扶貧方式精細化。瞄準教育扶貧對象,因人制宜,因人施策,做到“一師一目標,一師一計劃,一師一評價”。
(3)扶貧能力能動性。充分發揮教育扶貧對象的主觀能動性,著力增強他們的內生發展能力。
(4)扶貧效果顯性化。著力提高扶貧對象教學能力、教學效果、創新精神等素養。
(1)訂單個性培養。以我校浙江省名師工作室、大師工作室為平臺,結合通渭職校汽修專業發展規劃、再根據結對教師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對參訓教師提供團隊力量,進行訂單式、個性化培養。
(2)多層對接管理。為切實做實、做精本次活動,我們實現了結對雙方與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三方對接,結對雙方校級領導對接,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對接,參訓教師與指導教師對接相結合的四層對接模式。
(3)共享共進模式。教育幫扶工作就像是“守護天使”活動一樣,幫扶雙方既是“守護者”也是“被守護者”,相互傳遞溫暖,分享幸福,各個學校攜手共進,在服務他們的同時,也讓我們學會不斷創新和突破,培養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共同進步。
通過本項教育精準扶貧活動,預期產生以下3方面的社會效益。
(1)促使當地汽修產業擴大。通過精準教育扶貧,加大為當地輸送汽修專業人員的數量與質量,有效地填補了通渭縣年約250位修理人員的缺口,也讓部分三類汽車維修企業向一類、二類汽車維修企業升級,促進當地汽修產業的擴大與精細。
(2)提高汽修專業辦學質量。提升了通渭職校培訓汽修專業師資力量,建設整車維護、汽車電氣檢測與排故等4個實訓室,開發了相關教學資源庫的,提高他們的汽修專業辦學質量。該校汽修專業的畢業生具有負責組織和實施汽車的日常維護和一級、二級維護的能力,具有對某一車型故障車輛進行初步檢測、診斷和維修的能力,具有與相關人員進行業務溝通和技術交流的能力。
(3)奠定長遠脫貧脫困基礎。我們的精準扶貧注重的是對教師的綜合素養和可持續發展的培養,即把“培養人”作為工作的重點,讓他們能夠圍繞通渭職校汽修專業的整體發展要求來制訂個人成長職業規劃,實現汽修專業長遠脫貧。
實施中西部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清楚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今后還要根據對口學校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與扶貧實際需要,進行更為全面深入的思考、探索與實踐。